第二百二十一章 安禄山封王

  李隆基感叹道:“若梦祈为男儿身,这帝位,我真是忍不住想交给她才好。”
  李隆基这话,让宦官,宫女们连忙低头,装作什么都听不到的样子。
  高力士倒是不在意,他笑道:“可惜小万春是个女子,不过,这平南伯,倒真是一个人才,老奴问了小万春,她说这些东西都是平南伯教他的,依老奴看,坊间传言的平南伯有宰相之才,倒也不假。”
  “宰相之才吗……”李隆基听到这话,心中一动,或许……
  不过,那念头只是在李隆基心里转了转,便暂时放下了,李泰初,还太年轻,或许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子李亨,可以按自己的设想那般。
  无人知道,李隆基刚才在心里想了什么……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道:“以后,每天送报纸来吧。”
  这是自上次李白文章惹怒李隆基以来,李隆基第一次要求每天送报纸过来。
  高力士点点头,满口答应,然后继续说道:“圣人,南海郡的港口已经初具规模了,只是铁路尚且未修建好,恐怕还要一两年,或者是更多的时间,从长安到南海郡的铁路才能修好。”
  李隆基点点头,道:“无妨,这件事情你决定便是,朕先走了。”
  “是。”高力士目送李隆基离开后,也径直离开了。
  此时,李泰初正在南海郡大兴建设,根本顾不上长安的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也在发生着。
  自去年以来,水旱灾相继,关中一带大饥,可如今的两个宰相,一个陈希烈,一个李林甫,可都不是管事的人,让他们管这些事情……
  如今灾情倒也不严重,不过再过几个月,那就说不定了……
  按记载,天宝十三年秋天,关中阴雨连绵两个多月,到时候,关中势必将迎来一场重大的饥荒,田地里面的禾苗大部分都要被泡死,也不知道有多少房屋被压塌,使百姓流离失所。
  而李泰初,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哪怕他看过的书挺多的,可是这种事情他怎么会记得?
  史书上面也不过是寥寥数语,写了几句关中大饥罢了……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一辈子,多少人的生死……
  不过还好,他和长安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他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阻止了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
  史书记载: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二月二十三日,安禄山入朝奏请说: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及同罗等,功勋甚多,乞不限常格,超资加赏,仍写告身付于臣军,授与将士。
  于是安禄山部下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禄山预谋反叛,欲以此收将士之心。
  三月一日,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解御衣赐之,禄山受之,既惊且喜,遂疾驱出潼关。
  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船夫执绳板立于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行,一日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
  从此凡有告安禄山反者,玄宗皆缚送范阳,于是人皆知禄山要反,但无人敢说。
  这件事情,就是安禄山在谋反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以藩将代汉将。
  这件事情之后,范阳,平卢的军队彻底落入了安禄山手里,他让军队往东,军队就绝不会往西,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安禄山才断然反叛,同时获得了平卢,范阳上下的一致支持。
  这件事情,李泰初会让他办成?别开玩笑了好不好……
  安禄山入朝请藩将代汉将的那天,以吏部侍郎韦见素为首的大批官吏,以及左右相陈希烈和李林甫,皆上书表示反对。
  李隆基无奈,本来想答应的他只能放弃了这一举动。
  安禄山则是愤怒不已,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差点把大开杀戒,把自己府邸里面的奴仆杀得一干二净,最后虽然被劝住了,可是安禄山府邸的奴婢起码消失了二十几个……
  安禄山无奈,只好跑去大明宫哭惨。
  肥胖的安禄山跑起来不让人觉得他有三百斤,反而十分敏捷。
  他从含元殿广场一路跑到珠镜殿,漫长的距离,让他手脚发软,满头大汗,他到达珠镜殿后,一见到李隆基,就瘫软着跪了下来。
  他嚎啕大哭,向李隆基哭诉道:“阿爷!朝堂上下看我是胡人,就如此对待我,实在是不公!天地可鉴,我对阿爷忠心耿耿,对阿娘也是尊敬有加,如今宰相辱我也罢,那韦见素,不过一个小小的吏部侍郎,居然说我为藩将请功是想谋反!阿爷明鉴,我怎么可能谋反啊!我愿以死,向阿爷以证清白!”
  说罢,还没等李隆基反应,安禄山就一头往旁边的宫柱上面撞去,“碰!”的一声,只见安禄山头破血流,生死不知。
  李隆基顿时大急,他连忙说道:“快,让御医过来!”
  医生们很快就过来了,不多时,安禄山便醒了,他看到一脸关切的李隆基,顿时又抽抽了起来。
  他哭道:“我该死啊!我让阿爷担心了!阿爷请赐我死罪啊!”
  “哎,你我父子,何必说这些!”李隆基见这一幕,眼中有了几丝泪花,他拍了拍安禄山的后背,安慰道:“我儿吾忧,朕封你为宰相便是。”
  安禄山大喜过望,连忙谢恩,而李隆基则是让人拟制,然后,高力士交给李隆基的一封信,改变了李隆基的想法。
  信是李泰初写的,上面写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可为宰相?若如此,四夷必有轻我大唐之心!若圣人真想封赏,不如封安禄山为亲王,将封地放到岭南,想来朝堂上下,必不会再说闲话。”
  李隆基看罢,惊讶不已,封安禄山为相之事,乃是他临时起意,李泰初怎么会知道?
  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多了几分忌惮之意,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还是改了诏书,封安禄山为楚王,封地放在了古楚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