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怒斥

  现在的李泰初,就如同未当上王的刘邦。
  不过李泰初没有刘邦无耻,刘邦之耻,司马迁都洗不白。
  《史记·项羽本纪》里面记载: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能说出你要是烹杀我爸爸,记得分一碗肉羹给我的人,呵呵。
  刘邦优点极多,缺点亦然,李泰初欲择优而学,避其缺点。
  大明宫,到了。
  看着宫门,李泰初发现,自己已经来这里不少次了,每一次都是有要事前来。
  骑着踏雪,进了大明宫,李泰初很快就看到了含元殿广场上跪着的御史们。
  认识李泰初的人不少,虽然他官职不高,可是之前庆功宴的时候,他们可是都看见过李泰初的。
  所有人都议论起来了,御史们集体跪谏这种事情可罕见异常,毕竟这不是明代。
  在君权高度集中的大唐,可没有什么天子不可杀士大夫的说法,皇帝想杀就杀,还真没什么士大夫敢玩跪谏,死谏这一套。
  不过今天的情况确实不同,因为他们谏的是李泰初,而不是皇帝,他们完全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御史们其实和李泰初也没仇,不少御史还在心里骂王鉷,他们可是都跪了一个多时辰了,要不是慑于王鉷之威,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的他们,娇生惯养的,哪里能受得了这罪。
  如今好了,李泰初来了,不少御史打心底感激李泰初,他们看向王鉷,心中默默鼓动:“起来啊,你倒是起来啊!你不起来我们怎么好意思起来。”
  王鉷也没让他们失望,虽然双腿发麻,但是王鉷还是强撑着站起来了。
  王鉷指着李泰初,义正言辞的骂道:“李泰初!你这厚颜无耻,心中阴暗龌龊的卑鄙小人!陈飞星一家二十七口性命在天上看着你!你这个畜生,你怎么下得去手?那里面还有未足月的稚童啊!”
  “王鉷!”李泰初一声大喝,满堂皆惊,有多少年,没有人敢直呼王鉷的名字了?
  然而,李泰初不在乎,他拔出横刀,刀未出鞘,李泰初连刀带鞘指着王鉷,大喝道:“你这断脊老犬,休得颠倒是非黑白,人前乱吠!陈飞星之死,与我半分干系也无,我参军不过年许,何能让边军做下此事!若一查到底,我便清白自证!可笑的是,你身为京兆府尹,御史大夫,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我的罪名定下来了,王鉷!你在公堂上说我挑战大唐律法,我看,你才是那个挑战大唐律法之人!如此断案,你手上经过了多少冤假错案?京兆府可当堂处决犯人,在此之前,你错杀了多少人?又还要祸害唐律几年?”
  李泰初一语,满堂皆惊,这话,可真是……过瘾!
  朝堂内外,对王鉷不满的人可不少,李泰初骂的这些,简直就是骂到了点子上,无数人暗爽不已。
  而王鉷,他自然是愤怒值爆棚。
  王鉷怒道:“铁证如山,岂容你诡辩?那么多证人,难道我还能诬陷你不成?”
  李泰初哈哈大笑:“滚!王鉷,你说的铁证如山自己相信吗?你所谓的铁证,全部都是人证,这种证据有狗屁用!我拿一百万钱出来撒大街上,让他们喊十句王鉷谋反,你信不信立马有十几万人喊王鉷你谋反?这么多人算不算铁证?”
  李泰初嚣张的话语,让王鉷心血上头,血压顿时飙升。
  也就是王鉷现在还年轻,不然现在就得因为血压过高,血管破裂而当场暴毙了。
  王鉷捂着胸口,怒骂道:“李泰初,李泰初!你这狗贼!等圣人出来,我必上奏圣人,置你于死地!”
  李林甫见这一幕,皱起了眉头,今天的李泰初,在他的印象中太嚣张了,虽然他和李泰初见面并不多,可是所有的情报,无不显示李泰初的谨慎性格,今天的李泰初,好像放下了包袱一般。
  李林甫觉得,恐怕李泰初今天不会有事了,别看李隆基一直没出来,这大明宫中,有多少人不是李隆基的眼线?
  王鉷的表现,有点让人失望了,李林甫双手叉着,他想,应该启动另外一个计划了。
  李林甫这么多年,势力庞大到令人无法想象,因此,他随随便便制定对一个人的计划,就是好几个。
  李林甫闭上眼睛,懒得再看,反正,还有机会。
  “连太子我都能打压,李泰初你算什么?”李林甫冷冷的想着,闭目养神。
  而李隆基处,确实如同李林甫所想的那般,正在看宫人们手抄上来的李泰初和王鉷对话。
  李隆基打趣道:“这句断脊老犬,人前乱吠骂得好,没想到泰初这小子,骂人还挺有天赋的。”
  李隆基没什么别的想法,王鉷对他来说,确实是狗。
  事实上不止王鉷,在李隆基看来,天下何人不是他走狗?这位大唐皇帝可是膨胀得很的。
  高力士在一旁笑了笑,道:“圣人,您看,您要不要出去?”
  “出去?出去干嘛?”李隆基冷笑道:“王鉷这条老狗,居然敢鼓动御史台集体下跪,若我出去,岂不是鼓励此等行为?发旨,李泰初之事,让大理寺和刑部两司审理此案,李泰初并无嫌疑,不做处置。”
  “是。”
  高力士连忙写好圣旨,然后李隆基批阅,李隆基点头后,盖上玉玺,高力士便去传旨了。
  高力士站在含元殿前,喊道:“肃静!”
  二十余宦官齐呼,整个含元殿广场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高力士圣旨一展,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李,王二卿争执,特令刑部及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