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存之道
“既是子房之兄,”刘邦说道,“那便也是我的兄长了。”
子房是张良表字。
“有劳子房,”刘邦松开拉着张良的手,“去把兄长请来一聚。”
张良表示明白,施礼告辞退出。
从刘邦营帐中出来之后,张良倒也不敢耽搁,快步往自己营帐赶过去。
尽管他急需时间好好分析一下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好做出正确的应对。
这路程虽说还是有点长,可时间却不多。
张良只能往大方向分析。
自从刘邦从项氏跳到怀王一方,项羽和刘邦之间就注定会有一战。
但是如果刘邦现在出事,那就意味着项氏要对付怀王了,那项羽就分不出身来处理其他国家的事,那仅有几个城的韩国被邻国吞并,似乎就难以避免了。
所以,张良明白了,第一,现在还不可以让项羽对怀王动手,也就是说,不可以让项羽对刘邦动手。
其次,保住刘邦,不仅仅是为了阻止项氏和怀氏的纷争,更是要趁机让怀王知道,我张良所代表的韩国,并没有选择站在项羽一方。
那么,也要让项羽知道,阻止他动刘邦,是为他项羽好。
这才双方不得罪,才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韩国要想复立,就得倚靠楚国。
如果投靠楚国其中一方,则得罪另一方,将会被其所灭。
而如果楚国双方内斗,无暇顾及韩国,韩国又会被旁边的大国所吞并。
所以,张良明白了,他现在的任务是阻止楚国内斗,并游走于两大势力之间,谁也不得罪。
正想着,他已经回到自己的营帐了。
正坐在张良营帐中不知道如何是好的项缠看到张良回来,顿时大喜,连忙站起来迎接,似乎都忘记了,张良才是主人,而他项缠只是客。
“怎么样?”项缠问道。
张良知道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于是说道:“大兄随我去见武安侯吧,武安侯并非有意阻拦诸侯大军,鲁公误会了。”
说完便不再说话,他要让项缠好好琢磨他这几句话。
项缠楞了一下,却发现张良已经往帘外走去,便不多想,慌忙跟上。
张良在前面快步走着,项缠在后面紧紧跟着。
张良并不说话,毕竟外面耳目众多,可不能乱说话。
项缠见张良不说话,只好自己揣测。
子房回来之后就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叫我跟他去见刘邦,我跟上来了。
第二句说刘邦不是有意阻拦联军的,这是为刘邦开脱吗?
第三句说籍儿误会了,这还是为了给刘邦开脱吗?
子房啊子房!
项缠不禁感叹。
你也知道为兄为人愚鲁,突然遇上这样的事情,你也不教教我该怎么做。
项缠一边嗟叹,一边紧跟着张良。
快到刘邦营帐时,项缠突然明白了。
这就是子房贤弟教我怎么做呀!
他说刘邦不是有意阻挡联军,说籍儿误会了,不是他帮着刘邦,向我给刘邦开脱。
而是告诉我该怎么做!
不错!
这应该是我的想法!
刘邦闭关拒诸侯不是有意的,籍儿误会他了!
项缠正想着,张良已经把他带到刘邦营帐前了。
守营的卫兵拦住两人,要进去通报刘邦,两人只好在外面等着。
卫兵进去后,营帐里面随即响起刘邦骂人的声音。
项缠听到声音,刚想着仔细听清楚些,那个进去通报的卫兵已经掀帘出来了。
“武安侯请两位贵客进帐详谈,”卫兵告诉两人。
张良微微一笑,施礼道:“有劳了。”便掀帘而入。
项缠连忙跟上。
项缠进入刘邦营帐,只觉得此处亮如白昼。
毕竟在油灯烛火之外,不远处还有取暖的火堆正熊熊燃烧着。
现在已是腊月隆冬,关中可比南方的楚国故乡冷多了。
项缠不禁把身上披着的狐裘拉紧。
信眼望去,刘邦正跪坐在火堆旁,身上也披着一件上好的狐裘保暖。
刘邦看见两人进来,连忙站了起来,陪着笑说道:“贵客远来,刘季未能相迎,实属失礼,还望贵客多多包涵。”
项缠闻言,连声称“不敢。”
张良也正式为两人引见。
三人客气了一阵子,便分宾主坐下。
刘邦坐了主位,项缠坐客席,张良坐陪座。
刚坐好,项缠听得门帘响动,转身望去,原来是几个婢女端着酒肉走了进来。
刘邦吩咐把酒肉放好,便难得地挥手让一众婢女离开。
婢女离开后,刘邦热切地招呼两人饮酒吃肉,席间只谈风月。
张良明白自己要帮刘邦化解来自项羽的危机,便帮着招呼项缠。
一开始,项缠还会因为紧张而局促不安,后来,随着刘邦讲起酒色财气,讲起举杯豪饮,仗剑任侠的往事,而这正中了项缠下怀。
毕竟项缠也曾是个好酒的侠士。
于是项缠便慢慢放松,投入到与刘邦的交谈之中。
这自然是刘邦有意为之了。
刚才张良告诉刘邦,项缠当年曾为任侠,又曾酒后杀人,刘邦就猜测,这项缠与一般贵公子无异,还是好酒色财气之徒。
于是很快地,三人从一开始客气的对答,转变为愉快的交谈。
酒正酣时,刘邦举起酒杯,要与项缠结为异姓兄弟,并按照那时代流行的做法,为项缠祈祝健康长寿。
项缠自然客气回敬。
刘邦又问道:“项大兄膝下可有儿女?”
项缠不解,张良代为回答:“有一子。”
“好,”刘邦赞道,又问了项缠儿子的年龄品性。
这回倒是项缠自己作答了。
项缠刚一说完,刘邦便说道:“不瞒大兄,兄弟我也有两儿一女。
“尤其是这女儿,”刘邦自豪地夸道,“如今约莫十三四岁,出落得相当标致。
“那性格也是极好的,”谈到女儿,刘邦得意之色表露无遗,“在家里侍奉祖父母和她母亲,照顾弟弟,事事都做得妥妥当当的。
“如今看着她长大了,”刘邦似乎有些感伤不舍,“她母亲倒是着急给她找个好的婆家。
“如果项大兄不嫌弃,”刘邦恭敬地施礼后才继续说道:“那兄弟就想把小女下嫁令公子,你我结个秦晋之好。”
【作者题外话】:《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好酒及色。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