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扬刀论剑 十一
李奉诫首败于柳十元,又败于蒙逻盛,显然他与这一次扬刀论剑大会的行程是彻底结束了。
好的是,韦韬世将其唤来,好生安慰了一番,这才不至于一蹶不振。
蒙逻盛见两个妹妹回来,便问道:“舍风到底如何了?!”
姐妹二人如实相告,说并没有追上舍风。
蒙逻兄妹不知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可以确定的是,舍风还是要参加扬刀论剑大会的,早晚还会碰面。
扬刀论剑大会在前方如火如荼,而柳铨、叶天寒二人在神兵炉处也早已开始了第二件神兵的铸造。
接下来便是要再锻出一杆长戟,这也是扬刀论剑使团的评审们,投票决定的。
韦韬世觉得可行,毕竟戟乃百兵之魁,是个好彩头。
相对长兵刃来说,还是柳家更升一筹。
柳铨更是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对戟的看法:
“戟,为上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皆横刃也;旧说为直刃,不知何本?
其所异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内上亦有刃。
古显贵之家,皆立戟于门,以示官勋,是则又以兵器而兼为仪仗矣。
其后又略变形式,援与柲之间,架以横梁,而援成反装之新月,形变横刃之内而为直刃之枪尖。
且有架横梁于柲上,两面各作一倒装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画戟’。
横梁之下,又装以铁制古钱或古锭,不知其何用,岂后人矜奇眩异,即兵器亦加以装饰耶?
惟今日武器中所见之戟,皆用方天画戟之式,或单刃或双刃不一。
至古戟则非但不可见,即图其形以示武师,或且瞠目而不能称其名,于是而叹古器之失传,古法之不可多得也。
至戟之变体,不知始于何时,而后入竟弃古器而就此,谅有合用之处,然亦尽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为名。
若二器相类,犹有可说,今二物回乎不同,绝无相似之处,沿习用之,未可不合。
而戟的格击功能实在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奋扬俯仰,身兼五兵之利!
故而,可铸西楚霸王之兵器:天龙破城戟!”
见柳铨这么出风头,作为斗了这么多年的老对手叶天寒,自然也不在话下。
叶天寒抓住柳铨喝水的间隙,赶紧开口说道:
“若追溯戟的产生,当在戈、矛之后。
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他好兵喜乱,善作刀兵,曾采雍孤准、雍孤山之金以制戟。
早期的戟是青铜,战国时才开始有铁戟。戟刃一般广寸半,粗者称为镘胡戟,横刃弯曲者称为钩矛。
械长一般为丈三,丈六的为大戟,又叫车戟,通常是随护战车用的。
所以,真正的天龙破城戟,应该是楚戟。
外型为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
姓柳的,你别忙着咬文爵字的拽文,老朽说的可对?”
柳铨闻言,频频点头,言道:“哈哈,不错,你姓叶的这么些年没白活!”
天龙破城戟锻造并未经历多少时日,只用了区区三日便出炉问世。因为,戟柲(戟杆)的锻造太过简单。
这其中两天都是为戟刃服务的。
这整条戟皆由陨铁浇铸,上镌刻龙纹栩栩如生,戟胡延伸到戟援处宛若龙探爪,龙口吞戟刺,戟柲盘龙身,龙尾直至戟的最末端。
按照韦韬世的打算,这扬刀论剑大会,会将刀枪剑戟诸如此类十八般兵刃统统锻造一遍。
如今有了剑、戟,剩下的也会会逐一出炉。
这天龙破城戟自是要在扬刀论剑大会之上品鉴一番。
而这并不是重头戏,这几日的看点在于两大热门押注对象:蒙逻盛与舍风。
像论剑大会这样大规模的赌盘,也只有韦韬世授意才能站稳脚跟。
而岚州府大大小小的赌局,都是韦韬世一手操控,这肥水绝不流外人田!
如此一来,不管谁输谁赢,韦韬世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赌局的公平性也是可以保障的,因为韦韬世无法控制比武的输赢。所以,不存在黑幕。
除了蒙逻盛与舍风,便是柳十元与叶皓然。这一个是柳家刀,另一个则是叶家剑。
柳十元刀法霸道无匹,飘逸灵动,潇洒脱俗,每次都是以天人之姿获胜。
而叶皓然则显得简单粗暴,掌中一柄巨剑名曰:吞天,不仔细看,以为他扛着的是一扇铁门板。
叶皓然乃是叶天寒之孙,自幼憨傻,但却天生神力。
虽然他身怀龙渊阁剑法,但一般的凡夫俗子他也不会轻易使出,纵使碰上了棘手的练家子,他也就一手叶天寒所创的“落叶斩”。
傻英雄一出剑,无论是谁,眼前一黑。硬生生拍人家脑门上,他这剑法不如说是棍法。
任谁来都是一个仰面朝天,但凡会些武艺的练家子,都知道这傻小子的傍身的绝技是剑法,谁防范他这一手?
毕竟,叶皓然两臂一晃,千钧之力。胜了,便胜了。
总之,柳十元、叶皓然二人的表现也是不俗,在论剑大会之上,二人名列前茅。
论剑大会几近尾声,韦韬世看着最后的名单,并没有发现什么令人惊喜的名字。
韦韬世看着竹简上的名字,问道:“诸位,扬刀论剑大会几乎结束,除了榜之上的,还有别的英雄吗?!”
几位武林巨擘纷纷列举,可韦韬世一个也看不上。
叶天寒此时若有所思,言道:“殿下莫急,兴许不少侠士正在赶来的路途之上。”
韦韬世眼前一亮,对众人说道:“嗯,老阁主所言有理。”
而后又对明月轩侯三爷说道:“孤以为,是否可以提前开启江湖神兵榜的挑战?!”
侯三爷想了想说道:
“殿下,这神兵榜之上已然有不少功成名就之人,诚如剑部之内便有叶家老少两位阁主……
若神兵榜公布后,那些习剑的后生们见状如此,岂不是望而却步?!”
柳铨、叶天寒深以为然,频频点头,赞同侯三爷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