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扬刀论剑
引来众人喝彩之声,至此东海三仙之名在中原武林流传开来。
放下醉眠台品酒比武不提,单说九天齐聚,确认了各自身份,也算是皆大欢喜。
柳铨、展子虔作为老前辈,依旧主张九天的发展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众人附议。
九天会议的最后内容,柳铨说道:“我柳家的扬刀大会亦是要如期举行,你们务必到场。
此次要与龙渊阁一同举办,名曰:‘扬刀论剑’。”
扬刀大会自然武林盛事,可比此次品酒要隆重。众人心知肚明,毕竟这是江湖中后起之秀展现自己的平台。
而这一次“扬刀论剑”更是空前绝后,天下间所有的锻刀铸剑的名匠都会参加。
平驱王韦韬世与王妃杜槿也会出席,武林中相传的韦韬世与陶之侍为同一人的流言也不攻自破。
当然了,那是因为有高承光的傀儡,这些凡夫俗子岂能识破?
半月有余,柳家山庄的“扬刀论剑”大会正式开幕。
因为各州府的巧匠也要纷纷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以求获得柳家与叶家的认可,若是特别出众,还有机会被招为弟子。
此次兵器的品评,涵盖所有。
长柄兵器有枪、矛、戟等;短柄兵器有刀、剑等;
远射兵器有弓、弩一系列的暗器等;防护装具有铠甲、盾牌;
锤砸、劈砍兵器有锤、杖、斧、钺等。
这些兵器多为铁制品,质量较高,大大增强了武者的战斗力。
矛是刺杀兵器的代表,从汉至唐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戟是戈与矛的合体,兼有勾、啄、冲、刺四种杀伤作用。从古至今,以戟为兵器的名将甚多,有长柄戟、手戟和双戟。
枪也是一种刺杀兵器,形制与矛相类似。《通俗文》曰:“削木伤盗曰枪。”
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提到了“枪”。枪有木柄、竹柄。
刀,西汉时出现了一种专用于劈砍的铁质短柄刀,又名环柄刀或环首刀。东汉时期,军队已普遍使用钢刀。
韦韬世邀请了天节府诸位大将作为评审,评定兵刃的优劣,晋级者之物,再呈交柳铨、叶天寒。
刀类最为普遍,数量众多,由阚棱、王雄诞二人共同负责。
戟,自然是新晋的小将军薛仁贵出马。
枪、矛则由燕王罗成,十分妥帖。
剑类由平驱王韦韬世亲自品评。
斧类也不少,但程咬金也可以应付的来。
锤类首当其冲的由银锤太保裴行俨担任。
各类评审坐定,韦韬世一挥手,战鼓震天,号角悠扬,扬刀论剑的首轮海选正式开始了。
头一位上场的,有些出乎意料,竟然是铠甲。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淮南道代表柳奭,代表作品为兵主神甲。此番前来,也是为了证明柳家的铸甲技艺亦是不俗。
不光铠甲来了,“模特”也跟着来了,完全体的兵主神甲内,正是五溪蛮王熊武陵。
熊武陵本就身材健硕高大,再披上兵主神甲,真可谓兵主蚩尤降世临凡!
众评审一时间还真被吸引了。
韦韬世率先站了起来,言道:“诸公可与孤近前观看!”
众人来至切近,但见那玄色蚩尤面甲上,有三面,牛角四眼,面目狰狞,栩栩如生,让人不寒而栗;
左右肩甲之上三支铁臂,掌中各持六种兵刃;
战靴之上铸有锋利的倒刺,乃是镔铁所制的牛蹄,裹挟在脚踝直到膝盖部分,并且固定紧实,根本不影响正常行动。
柳奭此刻来到韦韬世面前,跪拜道:“柳奭参见九千岁!”
韦韬世岂会不知道柳奭?韦韬世点点头,言道:“嗯,免礼,平身。”
“谢九千岁!”柳奭起身道。
韦韬世看着这来回走动展示的熊武陵,赞叹道:
“能铸此甲,后生可畏呐!诸公,这兵主神甲确实巧夺天工,孤以为可以过关!”
柳先成率先表态:“嗯,殿下言之有理!却也是头一回见此等铠甲。”
众人纷纷附议,柳奭便与他的兵主神甲顺利晋级了。
第一日,皆是些平平无奇的寻常兵刃,都不入众将法眼,除了这兵主神甲晋级,再无其他入围者。
次日,一大批落选者依旧没走,会场依旧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最热闹的,要数刀类啦!
这个年月里,但凡会点儿武艺的,几乎人手一把刀,刀成为了衡量武力的重要指标。
刀用起来比剑可简单粗暴的多,因其容易上手,也成了最热门的兵刃。
只见刀评台这里,密密麻麻排成了长龙,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男子被插队的壮汉铁匠一把拉过来,推到在地。
青年不怒也不恼,起身打干净周深泥土,不再与那壮汉争执,站他身后便是了。
可那壮汉铁匠却不依不饶,出言戏谑道:
“你这竖子,也会锻刀?看这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想必也锻不出什么好刀!
哼,你这破铜烂铁,焉能上评刀台?”
青年抱着怀里的刀,神情颇为激动,半晌才说道:“辱我易,莫辱吾刀!”
壮汉铁匠见这孱弱青年竟然敢对自己拧眉瞪眼,顿时来了火气,遂道:
“哟呵?还敢跟爷爷瞪眼?看爷爷我不教训你!”
说着,这壮汉铁匠拿起自己手中未出鞘的刀便朝青年的头上打去。
只见那青年的刀抽离刀鞘不到一尺,往头顶上一封挡,壮汉铁匠的刀连着刀鞘便成了两段!
壮汉铁匠万分惊愕,瞠目结舌不敢相信,再也不与青年争执,捡起自己的断刀怅然若失的拨开人群,离开了评刀台。
嘴里自言自语,碎碎念道:“好快的刀……好快的刀……”
远处阚棱倚着评刀台的柱子,拿着酒囊悠哉的喝酒,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不用说,他一定是把无聊的评刀工作一股脑推给了心眼实在的王雄诞呗……
阚棱咧嘴一笑,一边把酒囊别在腰间,一边赞道:“却是好刀!”
而后迈大步来到了人群,值守的兵卒一见大将军,纷纷行礼,并为其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