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戚玊 1
至于那些乞丐贫民,更不消说了,全都赶去了戚家的后门,以求赏赐。今日这种场面,戚家自然要谢主隆恩,撑足了场面,必会慷慨解囊,赏钱不会少。是以,昌林街前街后巷皆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戚家也赚足了脸面。
说来这戚家,当真也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戚家的祖上是士农工商中的商,以贩卖木材立业,颇有家资,算得上富户。可再富有,终究是最下等的商,生意做得再大,也得仰人鼻息。戚家老祖受够了这等低三下四的屈辱,一心想着法子为家中挣来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偶然有算命先生为戚家老祖算了一卦,说是戚家必贵,这无疑成了戚家老祖的精神支柱。他毅然决然地变卖了家产,捐了当时周山王府上的一个客卿的闲职。
虽说俸禄远远不如从商,到底是一份荣耀。好在戚家老祖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什么真才实学,能混得一个客卿已然不易,倒也从来不曾抱怨过一二。
只是若想将这份荣耀传给后代,戚家老祖知道,客卿还不够,他必须要赚一份更大的体面才行。并且,客卿之位距离算命先生所说的“贵”,相距实在太远。可要升官,必须要有所作为,须得以真本事论事。
这就让戚家老祖为难了,他除了懂得木材的好坏,对家国大事却一窍不通。思前想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正值青春年少,虽说并无沉鱼落雁之质,倒也美丽动人,可贵的是她举止不凡。是以,戚家老祖将振兴戚家的所有希望,全部放在了女儿身上。
他重金聘请了一位夫子,专门教导女儿如何笼络人心。三个月后,他便将女儿叫到跟前,嘱咐了一番,便命人为她好生打扮,隔日就献给了周山王。而周山王与夫人琴瑟和谐,且不好女色,又见戚家女子非一般女子可比,若拒绝实在可惜,便将戚姑娘转送给了自己的兄长。
彼时,周山王的兄长封地在蜀中,被称为蜀中王。
蜀中王一眼便看上这个大方得体的女子,纳入后宫封为美人。后,魏国大乱,蜀中王率先起兵,分四路围困魏国国都。战乱之后,蜀中王大获全胜,成了魏国的国君。国君三宫六院,美人何其多,他自然也忘了那个戚美人。
戚美人的恩宠来得快也去得快,眼见青春不在,而膝下无子老无所依,便将人人看不起的宫女所生的皇三子过继过来,亲自抚养,只求年老色衰时有个依靠。而幸运的是,魏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很受感动,皇恩再次降临,戚美人也因此诞下了皇九子周问。
此后,宫中的美人频繁出现,戚美人的恩宠很快又被新人分刮干净。只是,魏国国君早年征战南北,身有重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日下,四十九岁那年便驾崩了。国君的实在突然,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传位的诏书。
依照大周的规矩,应当立嫡立长,可王后无子,只三个女儿,卫国无嫡子,只能立长子。戚美人做梦也没想到,她过继来的皇三子便成为了魏国的长子,继了国君之位。三月二日这天,宫中举行登基大典。皇三子登基之后,戚美人也跟着水涨船高,被封为圣德太后,她的皇九子被封为晋王。
而先皇后则被封为孝贤太后,因为无子,又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了一辈子,不愿看戚太后的眼色度过余生,自请搬至宫外别院颐养天年。
孝贤太后出了宫,戚太后便是后宫中的老大。从前,她再是不受宠,如今也成了魏国最为尊贵的女人,戚家自然便成了皇亲国戚,谁人不巴结?
这还不算完,戚太后的父亲虽然早已仙逝,但她时刻记挂着父亲的嘱咐,想要振兴戚家。而振兴戚家的最好办法,便是魏国将来的皇后乃至太后都是戚家的女子。如此,戚家便能永享富贵。
魏国国君虽然不是戚太后的亲生儿子,却是戚太后一手养大,国君对她很是尊重。且魏国国君今年不过三十有五,又新丧了夫人,身侧只三位侍妾相伴,实在过于委屈了君王的称呼。戚太后这么想着,便做主将娘家适龄的女孩全部选入了宫中。
一日,君臣兄弟二人前往后宫给戚太后请安,戚太后偶然说起给魏国国君选妃的事,晋王玩笑地说道:“坊间传闻戚家姑娘个个貌美如花,母后莫不是偏心,怎的都许给了王兄,却不见给我也留一个?好歹王兄还有几位夫人伺候,我至今仍独身一人,母后也不为我考虑考虑?”
不管魏国国君是出于对戚太后的尊重,还是避免朝堂之上大臣以孝道之说引发争论,他对戚家女子进宫并无任何反对之意,笑着接纳了。哪怕是晋王的玩笑,魏国国君也并未当面反驳戚太后。倒是晋王一句戏言,让戚太后上了心。
戚太后心想,君王的后宫从来都不了美人,今日没有,明日也会有诸侯进献。即便戚家的女子当了王后,也难保像孝贤太后一般一生无子,岂非白白将机会留给了外人?戚太后知道,若要戚家实实在在的长久富贵,还得保险起见,多留一条退路才是。
这个退路,便是因晋王的戏言而起。戚太后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若是她现在再指一个戚家的女孩,许给晋王做王妃,即便王后无所作为,以晋王的军功,王妃也照样能让戚家富贵。二则,戚太后甚至想到若是有个万一,将王妃的儿子过继给王后,也不失为一条好法子。
怎么看,都是两全之法。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戚太后便雷厉风行地执行,隔日便将娘家的兄长传进宫中问话,将娘家姑娘挨个打听清楚,什么喜好,什么本事全都没有落下。
戚太后兄长的嫡长女貌美如花,很有智慧,便被她挑做王后的人选。至于王妃,戚太后仔细考虑了一阵。到底是自己的亲儿子,怎能不上心呢?戚太后可不希望儿媳像宫中的女人一般好斗,闹的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王妃又要能为戚家带来富贵,又要能相夫教子。不用太漂亮,漂亮的女子容易让她儿子忘记国事,更不用有太多的才华,否则心思过于活跃,容易让家宅不宁。戚太后细想一番,她的儿媳一定要足够贤惠本分,这才是最重要的。
戚太后听她兄长说,戚家二房的一位嫡次女,名叫戚玊的很是端庄大方,温和乖巧,不十分美艳,也不乖张暴躁,正附和戚太后的要求。戚太后一听自然满意,心中也就这般定了下来。随即又吩咐兄长,改天将她选中的两位姑娘带进宫来让她瞧瞧,顺便再把戚家其他适龄的姑娘也带进来瞧瞧。
许是周问的婚事让戚太后开了窍,隔日戚家姑娘们进宫请安时,戚太后不仅瞧了两位她选中的姑娘,另外又选了两位封为夫人,进宫伺候国君。其外,戚太后又特意选了几位庶女,赐给先王其他嫔妃的儿子。
一则是想让戚家在魏国站稳脚跟,戚家女遍布天下。二则是赏赐庶女有意让诸侯低自己儿子一等,让那些太妃知道当年看低自己的后果。
戚太后拿定了主意,便将选中的姑娘交由国君过目。戚太后的心思,国君心中了然,好在她只是干涉自己的婚事,并未干涉政事,便未置一词。其外,他新继位,朝堂内外不稳,他也想看看诸侯心里的想法,借太后赐婚观察一番也不是不可,便默认了此事。
这天正好五月十日,国君即刻下诏,封了戚家嫡长女为后不算,连嫡带庶,一口气封了八位王妃,两位夫人。分别派遣了使者前往戚家和诸侯府上传诏。
曾经靠贩卖木材为生的戚家,人人唾弃的下九流,谁能想到一朝得道,鸡犬升天。一日之内竟然出了十一位贵人,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是荣宠无上。
国君的诏书刚一念完,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还不赶紧备了厚礼前来道贺?如此这般,昌林街戚家发达了的消息可不就人人传道,将昌林街挤得水泄不通了吗?
没有两年,戚太后的愿望也确实实现了。因为今天魏国国君的蓄意造势,未来的王孙贵族,无一不以娶得戚家女为荣。戚家也因此跻身魏国名门望族,鼎盛一时。
这些都是后话了,先说五月十日这天,戚家一连十一位姑娘成为了贵人,连戚家自己都惊讶了。他们只知道戚太后要选王后和王妃,又哪里想到居然皇恩浩荡至此,一时也傻了眼,即刻便命人张灯挂彩,重重地赏赐了传诏的使者。
这边,戚家又是忙着招待客人,又是携着命妇亲自前往宫中谢恩,忙得不可开交。这大喜的事,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却有两人至始至终都闷闷不乐。
一个是晋王周问。周问受小时候的迫害,又在战场上待了几年,留下了乖戾凶狠的性格,加之城府颇深,不为朝中老臣所喜。因为戚太后不得宠,他从小跟着魏国国君受尽了小人的眼色,如今封了王,戚太后也熬出了头,自然想当个孝子,承欢膝下。
所以那日兄弟二人给戚太后请安时,周问不愿让戚太后担心,所以有意敛去了眼中的深沉,装作平常家中的子弟模样,关心母亲身体,偶尔也操心着自己的婚事。不想他装的太像,戚太后竟然当了真,请了王命赐了他一个戚家女,并且直接封为了王妃。
周问素来最是厌恶外戚这些把戏,在听闻了一些戚玊的传言之后,只觉得戚玊是个木呆无趣的女子,更加不喜欢。奈何国君亲赐,他不能抗旨,只能不情不愿地接受了,之后却郁郁寡欢,整日喝着闷酒解气。
还有一个人也不乐意,便是戚玊了。戚玊因为当初出生时哭声小猫一样,若有若无,戚家都认为她养不活,又是一个女孩,便取了个戚玊的名字。说是贱名好养活,可后来戚玊认字了,才知道玊者,乃是有瑕疵的玉。而她又恰好叫戚玊,怎么听都像是被放弃的瑕疵。
她总认为自己不得戚家的看重,分明是自己家中却也生出寄人篱下的感觉,性子也就越发安静,这也是戚玊从少年开始便沉默寡言的原因。
赐婚的消息传来,府中下人皆来与戚玊报喜,就连常年不搭理自己的父母也笑盈盈地关心着她。戚玊实在不喜欢这样虚伪的戚家,她不知周问是何人,也不知这桩姻缘是否是良缘。只一条,她不相信戚家,所以也固执地不相信戚家给她的姻缘。
是以,打从戚玊得知她将于不久要嫁给周问时,便一直郁郁寡欢。
戚玊的性子实在不讨喜,常被家中视而不见,以至于她的几个妹妹皆已出嫁,她还待字闺中。如今倒是有几分运气,一步升天做了王妃。戚玊的母亲见其他几房中,一家几个女孩被选,哪怕是庶女都被选中,这才后悔过早将自己的女儿嫁了出去。
好在还有戚玊,嫁的是太后最宠的小儿子,国君唯一的兄弟,算起来也是戚夫人最大的安慰了。做女儿的一步登天,府上对二房的态度也大大转变,戚夫人这些日子收到不少贺礼和恭维,心里飘飘然,一日之间,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应酬了府里府外,戚夫人自然得意洋洋,摆足了二房夫人的架子,前呼后拥,趾高气昂地在戚府里兜着圈子,赚足了艳羡。这才姗姗来迟,拿着戚太后的赏赐前来看望她的女儿。
戚玊不讨喜又是个图安静的人,便被戚府顺理成章地分到了府内最偏远的小院,整个院子加上粗使丫头也只有三人。戚玊为了自嘲,将院子更名为陋室。
陋室因为它的主人一直默默无闻,不声不响,被遗忘的多年,今天倒是难得的迎来了几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