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字帖新课
这一日方明起的稍晚些,从家中到了庄园上,脚底下紧赶慢赶,直到走了一身的汗,方才来到了平素教书的老地方,可进了塾中放眼看去,只是四下无人,寂静无声。以为自己心急,竟还来得早了些,便在屋外四处踱步,慢慢等着崔家的孩子们,陆续的往这里来上课。
果然过不多久,一队孩子照旧由崔家当日当值的私仆引着,叽叽喳喳的从竹林中传了过来,他们口中诵习的是方明昨日讲解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人之语,字字珠玑,方明不再踱步,站住了身子去听孩子们口中的诵读,果然字字不差,欣慰的点了点头默想道,“崔家百代名门,纵然是这些被旁支别系、村里乡落的孩子,只要好生点拨教导,未尝不能擅场春闱,搏个功名。”想到这里,便不由把眼光去那群孩子中找了起来,果然一眼便看到了那个聪明孩子。
“方师傅早。”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走在队伍最后的崔明和,想是为他母亲帮衬些活计,是以出来的晚了些,崔明和恭恭敬敬的朝着方明施了一礼,见方明点点头,也跟着旁的孩子鱼贯而入了。
这三十七名孩子被送到私塾,各自于屋内落了座位,方明就算开始了一天的授课。方明授课的方式很特别,他要么一次会带着好多书来,要么什么书都不带,可无论他的书带的多还是少,他总是很少用到这些书卷,所以孩子们都觉得,方老夫子本人就已经是书卷的化身了,此刻方明的白胡子颤巍巍的动了一下,孩子们就更加确定了这一点,“方老夫子就是书卷的化身。”
方明今日觉得精神格外的好,方才听见孩子们温书的声音也大感快慰,于是说道,“最近几日《论语》学得多些,你们肯用工,读背的也就多些,要想书读的好,首先是啃下苦功夫,这一点,你们做的不错。”方明见孩子们得了夸奖,大多都笑嘻嘻的裂开嘴,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要想将来博取功名,单单是读背的功夫,那还差的远着呢。”
孩子们都屏住了气息,知道老先生一定又有大的教诲,却听见一个声音说道,“是体会圣贤的精神。”众人看去,原来说话的却是姜伯龙的侄子姜锵锵,他说完看着大家都看自己,不由得憨憨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似乎只要摸摸肚子,就能消化掉这一时间的尴尬。其他的孩子看了他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孩子,倒也有些长进了。”方明看着姜锵锵在心底里笑道,点点头说道,“说得倒也不错,不过今日,咱们不讲这么深的学问。”
“老师傅,那咱们今日,要讲些什么?”姜锵锵见方明夸赞自己,昂直了脖子故意显摆,看看众人一圈儿,见无人开口说话,索性继续说下去。
“今日要练的,却是字帖。”方明回答道。
“字帖?”听到方明要讲“字帖”,有几个孩子按捺不住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字帖是蒙学的一种,学舍中的孩子在崔氏族学就读之前,纵然有些未曾读过许多书的,在村塾之中也多少学过一些,有的甚至能临摹很长的诗文,说到底,这字帖不过就是讲的用笔法则,哪里又有什么好学的了?
“不错,正是字帖。”方明不去理会孩子们的议论,郑重其事的说道,他如此一说,三十多个孩子随即安静了不少,“这字帖,你们都以为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是也不是?”见孩子们都纷纷点头,方明接着说道,“那你们谁能说说,我朝的书法名流都有哪些人?”
“依老夫之见,欧阳、虞、褚、薛四家,当为国朝书法瑰宝。”方明见孩子们听得糊里糊涂,接着慢悠悠的解释道,“这欧阳、虞、褚、薛四位,乃是国朝立国之初,武德贞观之际的四位名臣,名讳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四家书帖,各有千秋,虽尚不及王右军那般天地造化,但纵观百余年来,尚未有能出其右者。”众孩子听了不明所以,但总觉得这四人能被方夫子夸赞,该当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了,不由得“哦”的一句。
“文章笔意,如同人之精血,都是神气相通的。一个人将来的成就,满腔的豪情壮志,其实早就都蕴藏在他的笔墨里,正如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名臣那般,泼墨挥毫之外,更多的是让后辈追往青史功名。”方明稍微停顿了一下,“故而,我们今日要学字帖,那不仅是为了习得一手好字,更是为了在书写之中,凝练心智,灌注意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们,能明白吗?”
孩子们听着方明说的高深,虽然并不是很清楚这位老夫子的话里,到底藏着何种深意,但模模糊糊的也都对临摹字帖有了些许新的认识,于是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呵呵,这些道理,本来也不需要你们即刻能懂,”方明撵须说道,“不过从今日起,讲读之外,需得再开一门字帖的课,下次来学舍时,记得带好笔墨纸砚,都记住了吗?”见到三十七个孩子又点了点头,方明心里觉得很是满意,至少在这些孩子们,在求学上面,总还是相当配合和积极的。
随即是方明对论语的继续讲读,内容只是上次诵读篇目的继续,孩子们认真地听,他自己细细的讲,倒也没有特别多的新鲜发现,照旧是上课下课进食休息,等到一日课毕,看着夕阳下孩子们离去的身影时,方明却仿佛忽然听到了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