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封月瑶知道,父亲那人,对于家中的子女一辈,一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封奕看起来,也不像是个没主意的人,他肯定也不会那么容易妥协。
以前,她也听父亲抱怨过这个儿子几句,无非就是,吃里扒外,考了个状元之后,更加目中无人,多如此类的话。其实她大底也能想像的到,自古文人多清高,像封奕这样有真才实学,又聪慧自持的人,与父亲大哥他们,从脾气性格上来说,根本不是一路人,就算是父子,大概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若皇上真的封你为那河提使,那你便要在整个汛期都要坚守岗位,随时报汛,这样辛苦不说,关键是你有没有熟悉修建河提之人,治标也要治本。于这件事你又有多少把握?自古天灾人祸,这有时候也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你还是想清楚为好,现在你刚升了官级,若做那河提使实在可惜。”
封奕觉得,和这个长姐说了这么多,好像现在才刚步入正题。
“长姐也知道,考取功名后,臣弟便挂了承议郎这个闲职,虽说无甚实权,整日里却是清闲的很,所以臣弟便空出了大把的时间,这几年对防洪建提之事也颇有研究。倘若来年的雨水不会泛滥到史无前例,臣弟可保证,明年滇河周围的防洪定会有明显改善。”
“若真如此,那还当真是大功一件,到时纵然是没有我,皇上也自会重用你,朝臣们也必将无话可说。”
封月瑶的一双手生的芊白柔细,她用一只手玩弄着另一只手的护甲,低垂着头笑道:“你到底是比父亲明白的多,靠人不如靠己,在这朝堂,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能走的更远,单单靠着这美貌来锁住君王的心,又能锁住几时?”
“我可以应你所求,但你也别忘了之前所说之事,我要知道当年他去了哪里?发生了何事?这些年过的怎么样?”
封奕没想到还能峰回路转,自然赶紧答应,既然是最近得到的消息,那么再去打探应该不难。既已说通,他便向封月瑶告退,纵然是亲姐弟,后妃寝宫也是不能久待的。
就在封奕要离去之时,封月瑶又叫住了他。
“我最后问你一遍,你对那曾家丫头,到底是什么态度?”
封奕有些不明白长姐为什么总是关心这些问题,这似乎也不关她的事。
“阿娘与她母亲自幼关系要好,所以来回走动便多些,阿娘曾经可能动过些念头,长姐也明白两家的关系,这事本不可能。至于我,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妻子,既然家势不合也无需勉强,现已成定局,长姐何必纠结于此事。”
封月瑶见他说的真诚,好像也无甚隐瞒。
“既如此,若是日后在宫中遇上,我下手可不会留情,到时,你可别心疼。还有,今年你也已到弱冠之年,身边总要有个人,你看哪家姑娘看的顺眼,回来告诉我一声,我会跟父亲提。”
“臣弟,会考虑此事,谢过长姐。”
身穿朝服的少年,告退后转身离去,封月瑶看着少年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这个庶弟哪里都好,只是对感情之事看的淡了些。
大渊国,康城
云思婵今日把女儿早早叫起,吃罢了早饭,便要启程回京。
苏苒此时正在云致远的房间里,她是想着想,毕竟养了十几年的外孙女,说走就走,老人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安慰一下老人家吧。
“外公放心,若得空,我便回来看您,平日里我也会给您写信,我会照顾好自己和阿娘,您平时也不要太劳累,照顾好自己。”
云致远听完苏苒的话倒很是安慰,但也没有太大情绪,他只是想,这养了十几年的比那养了三十几年的倒更贴心些。
他起身走过苏苒身旁,从床头的箱子里拿出几本书来,放在苏苒面前。
“你阿娘自小不喜学医,以前你的性子也静不下来,我便也没怎么教过你。这几本医书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孤本,有些我也看不太懂,许是学问不够,当年你太公走的也突然,没有什么交待。”
“我见你最近倒是能静的下心来了,有时也会拿几本医书看看,这几本书你也带上吧,总归就你娘这一脉单传。那王侯将相家,也不是什么干净地方,万事多长个心眼儿。”
云致远说完微叹了口气,也不知这一去是福是祸,若不是听闻那定国侯府的名声还好些,他也定不会答应她们娘俩离开,只是不回去,总不能让女儿守着他这个老头子过一辈子。
“外公放心,小苒会当心的。”
正说着,外面便传来云思婵的寻找声,苏苒包起那几本书,和云致远一同向门外迎去。
苏苒他们离开的时候,云大夫这次还是没有出门相送,没有人喜欢离别,尤其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张妈陪着云思婵把行李装上马车,眼眶都红了,送行是不好哭的,张妈硬生生把那眼泪又逼了回去。
得,得,得
身后传来马蹄声,一众人等皆转身看去,胡同儿狭小,来人又身穿天蓝色劲衣,显得异常明显。
云思婵看向来人,又看向女儿,顿觉不妙,她皱眉问道:“这是你的主意?”
这话不是对旁人,自然是对苏苒说的,她说的声音很小,小到只有她们两人才能听见。
“我都和云笙哥哥说好了,是怕阿娘不同意,所以才……”苏苒没有说下去,她知道云思婵明白,也知道她现在很生气。
“先上车再说。”
说完云思婵便率先上了马车,苏苒紧跟其后,下人们还有些不明所以,当然也没人敢问。慕云笙见苏苒娘俩脸色不对,先后匆匆上了马车,也没敢上前搭话,只是骑马跟在马车后面,她想,这事儿苏苒应该能解决。
马车转过小胡同,进入大街,苏苒掀开帘子,这时马车正好路过云大夫的医馆,康安堂的店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对联很简单:
但愿人长健
何妨我独贫
其实苏苒很喜欢康城,她觉得,一直生活在这里也很好,虽然,上京城比这里更大,更繁华,但绝不会有这小镇子的温馨。
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苒觉得,这康城,这康城的落霞湖便很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