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一转眼,便到了遍地黄金的秋天,秋高气爽的季节,温度很是适宜,若没有连续的大雨的话!
  连续一个多月的下雨天,让空气充满了潮湿的味道,整个京都都被雨水冲洗过一遍,石板路都变得异常干净透亮。初晴的阳光照射在湿润的土地上,散发着属于大地的味道。
  这段时间,应芙蓉每日都会做上一些珠花以及竹制品上街摆摊儿,即使下雨天也没有阻断应芙蓉的脚步,每日能卖上几支簪子几只簸箕对她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今年的难民增多了很多呀!”
  “谁说不是呢,听说湘西那边有个大村子被洪水淹了,咱们这离得近,难民都往咱这儿赶来了。”
  “我也听说了,被淹的叫大坝村,听说逃出来的都是些妇人小孩,当家的都因为护着他们被淹死了,哎,真是惨呀!”
  相邻的小贩唏嘘感叹。
  应芙蓉前世这会儿已经殉情了,故而根本不知道受灾的事儿,此时听着相邻的小贩聊起,这才知道湘西那边受了洪灾。
  果然人命在灾难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今日应芙蓉早早的收摊准备回家,收摊往家走的一路上,果然看到平时空荡的街角蹲坐着许多衣衫褴褛的妇人小孩,她们的衣物已破败不堪,很脏,很狼狈,但是她们的眼里有着对生命的渴望以及生活的无奈。
  妇人们紧紧的搂着怀中的小孩儿,小孩儿好奇的打量着路边的行人,有些悄声的对着妇人说着“娘亲,我饿!”的话儿,但依旧懂事的没有哭泣。
  应芙蓉正想买些馒头发给她们时,离暝恰巧的阻止了。
  “小娘子,你要知道这里难民的人数很多,就不说你身上的银钱是否够买那么多馒头,就是她们发生暴乱争抢,也不是你能够抵挡得住的。你可以先回家跟你相公商量商量,做好准备再来做好事儿。不过我要提醒你一下哦,这一顿两顿的馒头,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应芙蓉听罢,不忍的快步离开。
  应芙蓉回到家,便郁郁不欢,直到宁芳回来,才发现自己就这样呆坐了一上午,还没有准备饭食:“哎呀,糟了。”
  宁芳进了厨房帮着烧火,看着心事重重的应芙蓉问道:“娘子这是想什么想得如此入神了?”
  应芙蓉挽起衣袖,将大锅洗了一遍,一边洗一边回道:“今儿上街的时候听说湘西发洪水淹了一个村儿,回来的时候果然在街上看到许多大坝村的村民逃难到这儿来了,看样子都饿得慌,看着挺可怜的。”
  “今日我们也谈论到了洪灾的事儿了,暂时还未听到有赈灾的打算,只怕得饿死不少人呢!”宁芳皱眉沉吟,眉目间一片担忧之色,过了会儿,故作轻松的安抚应芙蓉:“要是娘子实在不放心,熬些稀粥分发给她们,这样至少可以多熬几顿,能坚持一天是一天,说不定很快赈灾的消息就会出来的。”
  应芙蓉听罢,这才展露笑颜,虽然不是什么好方法,但是几顿稀粥,也还是可以他们承担得起的,能帮上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宁芳用过饭后,便出门采购了大批的黍米,黍米可是极受欢迎的粮食,既便宜又能填饱肚子。
  因着应芙蓉这段时日每日都上街卖货,故而两人的存款颇丰。
  应芙蓉则去借大木桶,用来盛放熬好的稀粥。
  宁蓉儿帮着把木桶搬回应芙蓉家,不免有些好奇的问道:“芙蓉,你这借木桶干嘛呀?”
  “这不外面有许多难民吗,看着怪可怜的,熬些稀粥给她们,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聊胜于无。”
  说话间,宁芳也回来了,后面跟着米铺的搬货工,几大包黍米被搬进厨房。
  “那我也一起帮忙吧!你这两个人看着也忙不过来,等等,我去把你姐夫也叫过来。”说着,应芙蓉还没来得及说话,宁蓉儿便急匆匆的走了。
  应芙蓉看了宁芳一眼,冲他笑道:“蓉姐儿可真是心急呀!”
  “大姐儿性格就是这样。”宁芳见状也笑了笑,用木勺在黍米袋上舀了一大勺,放进木盆里洗了后,倒进了锅里熬煮,一勺黍米,满满一锅水。
  宁蓉儿去而复返,不仅带上了李涵,后面还跟着韩凴以及他的妻子何贞夫。
  “都来了呀!麻烦你们了。”宁芳看到进来的几人,也没有再客气。大家各司其职,洗木桶的,淘米的,烧火的,借板车的
  好容易将几大木桶的粥熬好,几人都有些精疲力尽。
  男人们负责将粥桶搬上板车,运去外头的难民聚集地后便守在粥桶两侧,维持秩序,以防难民违规找茬,女人们则一人负责一桶,给排队的难民分发稀粥。
  得亏难民们自备了碗,要不然还真无法施行。
  应芙蓉意外的发现,自那日施粥开始,脑海里中规中矩的女音便不间断的响起。
  百姓大多都是质朴的,有那家里有些余钱的人,也学着应芙蓉他们熬上一些稀粥,分发给家里附近逗留的难民。
  所幸坚持了几天,赈灾的消息就已下达。
  应芙蓉几人都大松了口气。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