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贤女明心志

  赵瑞芳恳切说:“我不要!学校的开销,全部是您给的。您不但不收**的费,已经是实足的义务教育;还倒给**优厚的生活补贴、学习资助。我实在不好意思要您的钱!可是您还要加倍……”
  洪菊花:“听我说呀!”止住赵瑞芳的话,正色道:“开办学堂,是我为富强国家的一桩心愿。我是赚外国合理利润来开支的。我做一趟生意,或者中一次国际合法大彩,就足够‘菊记’四个学堂,用一年半载。我惟独希望所有**,快快成为优秀人才!为富强祖国,担当重任……”
  赵瑞芳:“啊!”
  洪菊花:“所以我打算:这个学校,也要像‘育婴院’一样:设立初中部,过一久设立高中部。学制、学时都要优于国立中学,与育婴院相似。只是减少一部分武功。分别让洪秀芳、杜龙秀筹办。”
  赵瑞芳:“妙极了!有初中高中;小**可以得到高年级生诸多帮助。菊嬢编写的教材,确实超乎寻常。现在**们成绩都很好。升初中轻而易举。”
  洪菊花:“诚然,我是将国颁课本,作了修编,使其精辟、全面、通俗易懂,并且有实习和实际知识。”
  赵瑞芳点头。
  洪菊花:“但是,教材再好,没有好的教职员工也不行。是你们的教学方法特别讲究!”
  赵瑞芳激情振奋,说:“教学方法也是您‘制定’的呀……”
  洪菊花:“总是通过你们实施,并摸索,丰富,进一步提高的嘛!有辛劳就该有相应的酬报。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份心血一份金,该得多少就得多少。缩写为‘按劳取酬’。我也不会平白无故乱增加……”
  赵瑞芳:“增加一倍太多了。只不过加一个正字而已。改成增加一成吧。”
  洪菊花:“一字值千金呐!就增一倍!不再说了!说别的!又说黎坚贞。她家在华堂镇;家挨着华堂镇小学,大声说话和唱歌,都听得到。符应国在华堂镇小学当校长,教学质量相当高。怎么舍近求远,来这八里半就读呢?”
  赵瑞芳一边给茶杯参开水,一边说:“黎明月的姑妈黎树美,我喊‘黎姐’,就在七里半居住。同时,黎嫂跟菊嬢您一样:特别信任我。”
  洪菊花:“哦!可是,隔着金江,渡船经常不开,来这里读书很不方便呐!”
  赵瑞芳:“是黎姐、黎嫂共同的决定。黎嫂曾经对黎姐特别强调:无论如何,都要在洪菊花开办的学堂读书。不图她不收费,只图她有炎黄第一流的才华。所以,黎嫂要求明月:‘一定要把菊妈的一切都学到’……”
  洪菊花不禁感慨绵延,说:“我和英姐小时,同床共枕,耳鬓厮磨,形影不离。分别那么多年了,英姐还如此知我。竟然派女儿学我的一切……”
  赵瑞芳:“是。她对您小时候,真是了如指掌。说起您,她就十分感慨。”
  洪菊花:“我们虽是邻居,却像一家人。从小在一起,我是她最疼爱的妹。啊!黎明月,这样一般化的学法,要学到我的‘一切’,不可能的!”
  赵瑞芳:“是!您的武功,除了传给教职员锻炼身体、防身的几招拳术和普通枪法而外;在我们的**中,就仅仅只是健身操和让功,粘一点点武术气味。这样下去,黎明月就是一辈子,也学不到您那样的高超武功和游泳!何况,您还是工业、农业干将,经商高手,课本、剧本、诗词作家,戏剧欣赏内行……”
  洪菊花认真说:“这样吧:回头我考虑她的‘学习方法’,使英姐遂愿。黎明月是她五女,她有几个女儿?在这里读书?”
  赵瑞芳:“她有九个女儿,送来读书的,只有黎明月。还是黎嫂、黎石匠,以及明月的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叔叔黎挑水等人,竭尽经济力量,并在明月的姑妈家寄住食宿,才读得起书的。黎嫂家,一贫如洗,经济十分困难……”
  洪菊花不禁感叹:“啊!英姐少女时代,聪慧过人;但是性格像静静的湖水。出嫁后,是华堂公认的:贤淑孝顺的才女。但写字刻碑石,凿石像,打石条,修磨子,技术那么高超,收入却很低。竟然尚未解脱经济束缚。”
  赵瑞芳点头:“唔。”
  洪菊花:“您对黎明月,要刮目相待。她的衣食和其它生活费用,我包了。”
  赵瑞芳:“不过,黎嫂不一定同意。她是很有骨气的楷模。”
  洪菊花:“是啊!她很有骨气。小时候,我们姐妹口角,她总是不认输的……”
  赵瑞芳含笑:“是吗!”
  洪菊花:“这样吧:为了避免英姐误解,为了进一步鼓励**的积极性,您宣布:各年级的前三名……不!前五名!衣食和其它生活费用,一律由学校包了。”
  赵瑞芳:“啊!那就是三十名呐……”
  洪菊花:“明天我就把这笔款,拨来给您。但一定要按考试的成绩评比;不能凭老师印象。我要抽查成绩素材和现场口试的。当然,我相信芳妹子,能办好这事。不过,制度既定,就需实行。才会人人心服口服,开一代新风。”
  赵瑞芳:“是。我就**,即将‘全费保读’的三十名**,感激菊嬢……”
  洪菊花:“呸!你这一套又来了。说明白:在这个畸形社会中,有的财主,对别人做公益事十分反感。所以!这事您决不能告诉任何人!如果有人硬要层
  层揭皮问到底,您就说:是不愿说姓名的人赞助。”
  赵瑞芳:“呵?这不是撒谎吧?”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