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条线2

  看到儿子张阐的表情,张太公身为军方老供奉,也是忍不住心里发颤。
  就连儿子这些食君禄的臣子,提到岳家军都引以为豪,更不要说底层百姓了。
  太过深得民心了。
  张太公本来是不想说一些涉及皇室的言论,万一被有心人听了去,张家会有大麻烦。
  不过为了敲打长子,张太公只能是挑挑拣拣一些能说的:“手握重兵,骁勇善战,深得民心。”
  “阐儿你觉的岳飞像谁?”
  张阐年轻的时候,经常被父亲逼着读一些枯燥的史书,尤其是宋史读了一遍又一遍,下意识脱口而出一个名字:“太祖皇帝。”
  说完这句话,张阐立刻僵在原地,浑身发冷,已经是深秋了,后背还是瞬间湿透了。
  难道张阐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液,颤颤巍巍的抬起眼皮看向了父亲,嘴里干涩的问道:“父亲,难道说”
  张太公每次想起岳家军的事,也都是不寒而栗,拿出一把黑子不停的落在棋盘上:“阐儿你想的不错,官家动了杀心了。”
  “毕竟对于官家来说,做不做一位中兴之主不重要,议和不议和的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保住赵室对于大宋的统治。”
  张太公下的这盘棋比较怪异,只是不停拿着黑子落在棋盘上。
  随着清脆的声音终止,棋盘上已经聚集了一股子苍天在上的大势,张太公指着棋盘问道:“阐儿,你可有办法破解这个黑子大势。”
  张阐低头看向了棋盘,他的手筋棋力不弱,甚至和一位国手下过几局,只以三四子的差距落败。
  看了很久,为了推演棋局脑门上沁出了大量细汗,摇了摇头:“就算是接下来全让白子落子,也破不了这盘棋局。”
  张太公听到长子的话,很是失望,真正想让长子看的哪里是棋局,而是对于当今天下大势的隐喻。
  想想也对,才智纵横的超世之杰,一个时代也就那么几个,哪能像大白菜一样到处都是。
  别说自家的阐儿了,估计除了吕颐浩那个老东西以外,整个天下没有几个能够想通其中的关节了。
  号称中兴四名臣之首的赵鼎,要是还活着,倒是能够看出来,可惜也病逝了。
  张太公想起他与吕颐浩、赵鼎、宗泽一起,匡扶宋室的场景,就忍不住落泪,赵鼎宗泽已经死了,吕颐浩也快了。
  这座天下能够说上几句贴己话的人,就快死光喽。
  张太公突然一把掀翻了棋盘,看着满脸惊愕的长子说道:“别说是你了,就算是大宋的几位国手一起破解,也破解不了这个已经成为定式的大局。”
  “所以说想要破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掀翻棋局。”
  张太公看着儿子,还是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又是叹了一口气,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句。
  岳飞必须死。
  张太公对于这座天下未来局势的推衍,只能是暂且说到这了,再多说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至于长子能不能看清,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张太公让长子去把棋盘收拾好,端起一杯清茶继续说道:“你不是好奇,为何爹会在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如日中天时期,突然辞官吗。”
  “你仔细想想,当初我张家的处境,其实是和岳飞现在的处境相差无几。”
  “这也是爹找官家撒泼打滚,要来三座大盐场和二三十座小盐场的原因。”
  “爹的话最多提醒你到这里,剩下的你自己去领悟吧。”
  “岳飞的事,咱们暂且不说了,来说说咱们张家自己的事。”
  “有了黄袍加身那件事,咱们大宋治国的基调也就定了,那就是以文御武。”
  “咱们百忍堂张家武道昌隆是没错,但是在文脉方面,几乎可是说上一句凋零了。”
  “这么大的一个百忍堂张家,就只有你一个人爬到了从六品文官的位置,其他人都是一些混吃等死的废物。”
  “所以爹才会把你妹妹送到宫里面,为的就是走外戚的路子,可以保住我们张家的长久富贵。”
  张太公伸手摸向了鼻梁上的眼镜,摸起来的时候极为小心,就像是当年抚摸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帅印:“其实为父本来还想把小莲送进宫里,也给你说起过这件事。”
  “现在有了眼镜,就不需要了。”
  “这个名叫眼镜的东西,将会是我们百忍堂张家打入文脉,最有锋利的一柄利剑。”
  张太公双眼狂热的看了一眼长子,见他还是一脸的不理解,眼里的狂热很快就没了热度。
  长子看起来是虎父无犬子,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张太公的预期。
  看来是指望不上长子了,只能是指望下一代了:“孝祥在外面疯了这么长时间,也该疯够了。”
  “今年一定要让他回家来过年,年纪不小了,别总是耍小孩子脾气,是要承担一些宗族的重任了。”
  “你给你幼弟说一声,明年让他过来读书。”
  在临安府闯出不小名声的张孝祥,说是穷酸书生,真正的家世要是抖露出来,绝对是能够站在临安衙内里,最顶尖的位置。
  当年张孝祥离家出走,其实是和张阐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张孝祥是幼弟的儿子,又比起张阐的几个儿子有才太多了,所以就逼走了张孝祥。
  现在父亲挑明了这件事,张阐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深意,握紧拳头说道:“我明白了,爹,我会安排人把孝祥给送来的。”
  说完这句话,张阐迅速离开了这里,走到门口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虽然停顿的时间不长,但是足够张太公看出他的心思了:“老李,麻烦你去一趟临安。”
  书楼里突然走出来一位打扫仆役,放下手里的扫帚,恭敬的说道:“好的,大郎。”
  这个停顿只有不到半息的时间,却让张太公彻底放弃了长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容不下,位置越高,对于自己家也就越是不利。
  这也是张太公把这名老仆叫来的原因,让他亲自去一趟临安,免的百忍堂张家未来的希望,出了什么岔子。
  至于眼镜这件事,怎么去和赵舜商量,也不会交给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