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辣椒的产量
一个个放下了手里农具,摘下来草帽子,一边扇风,一边看看有没有自家的儿子。
“老张,老张,你看我儿子穿着这套衣服多精神。”
“精神是精神,不过可没有我家儿子精神。”
“那也叫精神?我家孙子可是这里面唯一穿着深蓝色军装的,还穿着一双有钱人家才买的起的黑色皮靴。”
薛老汉家孙子的事迹,早就在赵家庄传开了,不传开也不行啊。
薛老汉逢人就炫耀他孙子被大官人亲自夸奖,还授予了一套军装,据说每年还能领一贯钱。
这让其他的庄丁们,羡慕的吃饭都没了味道,每到放假的时候,一再嘱咐自己家的儿子,一定要搞来一套军装。
可惜,军装发放的条件实在是太严格,这么久了也没见有谁授予第二套军装。
现在好了,虽然说颜色不一样,好歹也是类似于军装的衣服,这些没日没夜主动干活的庄丁们,收起手里的农具,就往家里走去。
“今个高兴,娘子,走,咱们换一只鸡给儿子补补身体。”
“老张你真抠门,就买一只鸡,咱们庄子的东西可比外面便宜多了,简直就是善堂,娘子,咱们买两只。”
薛老汉鄙夷的看着两个得意洋洋的邻居,骂了一句:“土鳖。”
“儿子,你去切二斤羊肉,再打半斤酒来,今天咱们祖孙三个好好的喝一杯。”
羊肉可是达官显贵才能吃的东西,以前别说吃了,就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多亏了有活菩萨一样的大官人,才能吃上一口传说中的羊肉。
这些天庄丁们挣的公分都差不多,但是架不住薛山那小子争气,每年有一贯钱的俸钱,那可是一贯钱啊,不知道能买多少好东西。
薛老汉当然是敢买羊肉吃,其他庄户们,最多是买两只鸡,敢买羊肉的只有薛老汉一家。
黄埔学员们放假了,赵舜也给三弟放了一次假,让他回去好好的休息休息,自己叫上白崇禧,一起回了自己的宅子。
现在已经是寒露时节,马上就要到立冬了,天气已经变的比较冷了,正是吃火锅的好时候。
赵家沟的日子不像以前了,这些不值钱的碳锅和火锅底料,赵舜给赵家人每一家都发了一大堆,够他们吃上一年的了,不够的话,还可以去二爷爷那里领。
至于赵家庄的庄户们,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想要什么东西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换。
因为火锅属于不能换的东西,白崇禧也就只能跟在赵舜后面,蹭吃蹭喝了几顿,不吃不要紧,吃了一次就上瘾了。
今天正好赶上放假,庄户们也回家给儿子庆祝了,赵舜就带着闲下来的白崇禧去自己家吃火锅,一边吃,一边聊聊接下来的安排。
顺着青色山道一直走到视野开阔的家里,为了欣赏这里的独特风景,赵舜把火锅摆在了大门口的平台上。
黑白大洋马忙前忙后的早就把东西准备好了,赵舜带着白崇禧刚走到平台上,就闻到了一股香辣的火锅味。
赵舜先把鱼丸牛肉丸这些难熟的东西放进去煮着,夹起一片很薄的羊肉片,在里面涮了几下,放进了嘴里:“崇禧,庄子里的地,还剩下多少没有整理好。”
白崇禧平时是一个很斯文的文人,谁能想到碰见火锅以后,吃相比赵家的那些个饭桶还难看。
白崇禧夹起五六片涮好的羊肉,一起放在了嘴里,把嘴撑的鼓鼓涨涨:“基本上已经处理好了,就差一些收尾了。”
“只是,咱们究竟要种植些什么,大官人到现在也没给个章程。”
赵舜没有回答白崇禧的问题,反倒是问了他一句:“崇禧觉的辣椒怎么样。”
吃过土豆烧排骨和火锅的白崇禧,现在已经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当然是好东西了,除了能让菜里有味,还能排湿,也没有茱萸自带的一种草药味。”
“如果能大面积推广的话,绝对能够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不过这种东西应该是和茱萸一样,产量很低吧,一年估计也就能有二百斤就不错了。”
赵舜从淘宝里面买了一袋辣椒种子,上面写着天宇5,也就是最高产的辣椒:“一季最少两千斤。”
“什么!”白崇禧听到两千斤这个数目,嘴里的鱼丸都给吓掉了,手指颤抖着夺走了天宇5辣椒种子:“产量也太高了。”
赵舜笑了笑,再次说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我刚才说的是一季,崇禧是不是很奇怪在三千亩田地的上方,搭建的是什么东西。”
“这个叫蔬菜大棚,有了这种蔬菜大棚,就算是在冬天也能种植农作物,还能加快农作物的生长。”
“比如说莴笋,从播种到收割只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
“也就是说,本来一年只能种一次的莴笋,现在一年可以种七次。”
七次!如果是辣椒的产量高达两千斤,还可以理解,现在这个蔬菜大棚的功能,已经超出白崇禧的理解范围了,简直就是神话传说。
白崇禧也不吃最爱的火锅了,喃喃自语的在那计算:“一季是两千斤,一年可以种植七季,就是一万四千斤,这还只是一亩的产量。”
“这也太吓人了。”
赵舜从淘宝里面又买了一样东西,后世最普通的花生:“崇禧,除了盐以外,还没有推广的辣椒也不算。”
“现在的老百姓吃饭,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个问题别说是问饱读诗书的白崇禧了,就是随便找一个孩子也知道:“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
“油,也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从油排在盐的前面就能看出来,其实这个油对于老百姓来说,比盐还重要。”
“可惜啊,一亩油菜才能产油几十斤,所以这个油很贵,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