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两支背嵬军
李掌柜拿着一瓶没有掺水的二锅头,神情恍惚,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别看李掌柜在榆钱坊属于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但是在堂兄弟中间,屁都不算一个。
李掌柜这一支本来就是偏房,在江夏堂李家地位非常低。
再加上别的房就算是偏房,中举的读书人一个接着一个,就李掌柜这一支连一个中举的读书人都没有。
还敢提地位这两个字?过年回老家,李掌柜都没脸出来见人,也不能怪他,因为李掌柜这一支偏房的香火,实在是不旺盛。
男丁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儿子李云长。
一提起李云长这个儿子,李掌柜就来火,本来希望他能够过了乡试,好好的给他这个当爹的长长脸。
为了能让李云长有个好先生,李掌柜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可是每次请来一位教书先生,都被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气走。
气的李掌柜直接把他扔到舅父家了,跟着那个种田的舅父,种田去了,好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吃苦。
读书人中举了,不见的能够过上什么好日子,李掌柜读书不行,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把一个小小的酒肆经营的红红火火,一直成为了一座大酒楼。
李掌柜这一大家子可不像练武的赵家沟人,那么的心思单纯,更不要说团结了,整天勾心斗角。
没有什么地位,却拥有大量财富的李掌柜,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堂兄弟们排挤的对象,这也是李掌柜过年回家不愿意出门的原因之一。
只要是出去了,听到的全是冷嘲热讽,李掌柜再是见惯了这种场面,也听不惯自家亲人的闲言碎语,索性就不出去了。
指望儿子指望不上了,李掌柜就想着生个孙子以后,自己带在身边好好管教。
而不是像儿子那样,因为要做生意,从小跟在舅父那个庄稼汉身边长大。
只要孙子能够中举,李掌柜也就能在过年吃饭的时候,坐在正中央的主桌了。
不像现在坐在最末等的席位,还挨着那帮子女人,这样死以前,才没有遗憾,要不然死了也不会瞑目。
谁能想到,就因为一瓶二锅头,家主李弼儒也就是李掌柜的大伯,从李掌柜记事以来第一次去他家坐坐。
李掌柜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那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二话不说,晚上给家主送去了一箱二锅头,那天过来的叔伯们,也都送了一瓶。
就在第二天,第二天祭祖结束以后的清明家宴,李掌柜坐上了主桌,虽然说只是最末等的一个位子,但那也是主桌啊。
那些曾经冷嘲热讽过李掌柜的堂兄弟们,当时就傻眼了,他们这些举人还没坐上主桌,竟然让操持贱业的李掌柜第一个坐上了主桌。
家宴还没开始,李掌柜当场是痛哭流涕,也没有人责怪他的无礼,因为李家的人心里都明白,李掌柜这几十年来,受了太多的委屈。
李掌柜今天晚上注定是要失眠了,躺在床榻上,看着手里的二锅头,默默流泪。
说了一句想说,却从来说不出口的话。
今天终于是一吐为快了:“爹,爷爷,儿子没给你们丢脸。”
赵舜怕是自己都不知道,一瓶在他眼里不值得一提的二锅头,给身边那四位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李掌柜找到了这么多年来最渴望的尊严,王押厮也不差,终于是熬出头了,用二锅头贿赂一名上司,摆脱了胥吏的身份,成为了一名从九品的小官。
官阶虽然不大,却是从宋朝数以千计的胥吏中挣扎出去,正式迈入了官场。
周保正自己就是周家的家主,不会受到李掌柜那样的待遇,这也是因为周保正的那个周家只是一个小宗族,不像李家是个书香门第。
周保正清明祭祖的时候,也是痛哭流涕,因为他凭借自己在乡野间的人脉,把掺水的二锅头卖给了乡野间的酒肆,还有庄主。
不仅是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完成了周保正的爹、爷爷、曾爷爷,甚至是太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夙愿,家有千亩良田。
只有孙押正孙罴一个人没有什么变化,官也没升,家里的田地也没多,一直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吴先生家家门口守着。
要说有什么变化,也有一点,就是家里的钱多了不少,都是他哥哥孙屠户卖了掺水二锅头以后,送给他的钱。
钱这个东西对于见过太多生死的孙罴来说,看的很淡,够花就行,但是他的高兴程度,比起李掌柜王押厮周保正三个人还要高兴。
因为孙罴托人把二锅头给当初帮他的哥哥,也就是那位都头,送去了三箱二锅头。
结果被他那一营的营将,也就是掌握五百边关士卒的中级武官发现了,直接要走了两箱。
二锅头这种好东西,那位都头哪里肯让出去,就算是一瓶也不行,结果两个人直接闹起来了。
结果嘛,谁也没捞到,被他们这一军的最高长官,也是韩世忠麾下最得力的悍将之一,背嵬军统制呼延通给抢走了,还放出了狠话。
你两个小兔崽子要是敢闹到老军主那里去,你俩以后就等着吃土吧,只要是有仗打,你俩所在的营就别想上场了,给老子在后面待着。
闹是不敢闹了,这两人就想着能不能再让孙罴那个兔崽子再寄来几十箱,就找人写了一封书信寄了回去。
孙押正从那位送信的人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差点是没笑的在地上打滚。
几十箱是不可能寄过去了,咬咬牙,又让大哥挤出来两箱,给那两位背嵬军的武官寄了过去。
大宋一共是有两支背嵬军,一支属于岳家军,一支属于韩家军,结果带货的那支商队只看到了背嵬军三个字,没看到是哪家的背嵬军。
这支商队恰好是那位蜀地美女的商队,就把二锅头带到了岳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