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王牧之
“周瑜拜见母亲。”
赵氏约莫四十来岁,因为地位尊称,外边看上去只是个三十来岁的妇人。
“嗯,继续吧!”赵氏应道。
接着,便是周通站出开始宣读贺词。
此时,周围大多数都是一些有分量的宾客。
几位族老、周琦的几个好友。至于其他交好的家族势力则是没有派出地位高的人前来,毕竟这只是一个周家庶子加冠,即便他是周琦的儿子,派人来礼数到了就行。
至于他们派来的人,此时却没资格在此。
接下来,便是寻一长辈为他起一个表字,这事在场诸位怕是周通最为适合。
一者,周通乃是周琦至交好友,二者他还是周瑜老师。因此由他来取表字最为合适。
周通沉思了一下道:“瑜有着美玉的意思,不如便叫做公瑾吧,瑾字同样有着美玉之意,引申为他的品格,君子如玉吗。”
如此,他的字便是定了下来。
……
如此又是数天,这才彻底完成了冠礼。
太守府,陈鸿宇与周琦相对而坐。
“你要离开上元?”周琦皱了皱眉头。
“外祖父年事已高,膝下无子。母亲又早早逝去,因此我想去陪伴外祖父。”陈鸿宇低头道。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脱离上元郡的理由。
毕竟继续留在上元郡,以自己的能力必定很快就会露出锋芒,倒是就有着与自己二弟也就是周琅争夺继承权的可能,随之而来的便是赵氏的打压。
反而不如直接离开上元郡,如此退一步海阔天空。
同时,离开上元郡也是表明他无心参与家族继承权的争夺,即便他的继承权本就不高。
周琦沉思了一番,道:“也好,这般选择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你外祖父的确已经年迈,你过去照看陪伴也好。不过,我在武安郡还留有一座庄园,数百亩良田,到时我会将他们一同转入你名下。”
“多谢父亲!”陈鸿宇行了一礼,这座庄园,应当就是当年周琦在武安郡居住之所。
“嗯!”周琦点了点头:“你这般选择也是正确,这番表态之后,你母亲想来也不会继续为难你。正好三日之后有着一座商船去往武安,你可乘坐商船前去武安。”
三言俩语便是将陈鸿宇前去武安郡的行程都已规划好。
“对了,父亲。我前几日查看名下产业发现其中有人做了手脚。”说着,陈鸿宇取出一本账目递给周琦。
“儿子虽然愚钝,但是他们这般上下其手,欺瞒主家是不是太过了,店铺收益足足被贪墨了五成。”
陈鸿宇面上一副不愤的神色,实际上要不是这些下人太过大胆,他也不会去管此事。
反正他要离开上元郡,在此地的这些产业都是要变卖的,不过他查阅账本之后发现这些下人联合起来侵吞了往日里店铺收益的五六层。
周琦闻言,取过账本翻阅。
许久,周琦才道:“该杀,欺瞒主家,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些下人实际上都是主母赵氏之人,这些人原先这般做法也是吃定了原主的性子,料想他发现不了再加上有着主母赵氏有着依靠因此便上下其手。
原本要是原主的话自然是发现不了问题,但是现在陈鸿宇已经取代原主,并且会离开上元郡放弃争夺家族继承权。
一旦他的想法被周琦告知主母赵氏,赵氏必然不会再针对他。
毕竟原主原本在众人眼中的形象就是天资较为愚笨,为人不太精明,现在他离开上元郡,代表他直接放弃了继承周琦政治地位和财产的权力。
如此做法,赵氏自然要表现得大度一些,此时叫赵氏知道之后,不但会严惩这些下人,而且会给陈鸿宇一些补偿。
……
三天后,上元郡城外。
滚滚湛江水自河道奔流而下,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舟船顺流而下。
这湛江浩浩荡荡上千里,途径济、青、徐三州,最终汇入海中。
陈鸿宇站在船沿上看着滚滚江水,他此行的目标就是位于青州的武安郡。
此时,正有着一个个仆人将一箱子一箱子的东西搬上商船。
这些箱子里大多是书籍字画,剩下的小部分则是一些私财。
毕竟,此行离开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上元,这些东西可都得带走。
不多久,商船离岸,沿着江水顺流而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怎的,陈鸿宇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这首诗。
“公瑾?”
正在思绪间,就听的一阵喊声自背后传来。
“牧之师兄!”陈鸿宇行了一礼。
这位牧之师兄名为王牧,乃是老师周通门下弟子之中天分最高的一人,待人接物如沐春风,与周通门下众弟子关系都很好。即便原主这个平日里较为木讷之人,也对这个师兄抱有一定好感。
前几天他行冠礼之时,这位师兄也随周通一起到场了。
“师弟这是要去哪里?我观你此行像是要彻底离开上元郡啊。”
陈鸿宇苦笑道:“我这是要去青州武安郡,毕竟外祖父膝下无子此时又年事已高,再就是我这层身份。”
说到这里,他住嘴不言,但王牧已然明白。自己这师弟此行也代表彻底退出了家族继承权的争夺。
据说那周琦正室出身赵家,背靠赵家,强势的很。要不是自己这师弟天资不行,恐怕赵氏已经出手为自己儿子周琅铺路了。
毕竟,他听说自己这师弟颇受其父喜爱。此时看陈鸿宇前去武安带走的一箱箱东西就知他虽然身为庶子但的确受父亲重视。
“对了,师兄你这是要去哪里?”陈鸿宇询问道,此时他已经有了猜测。
毕竟是周通门下弟子第一人,原主对于这王牧的出身也有所耳闻。
据说这王牧乃是出手青州望族王家,还是家主嫡子。比起他现在的身份来说高出不知道多少。
闻言,王牧回道:“巧了,咋们师兄弟俩人正好同路。我此行便是已经出师,准备回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