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落难封禅寺

  开封,封禅寺。
  天空飘着稀稀疏疏的雪花,地上已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雪地上有几排横七竖八的脚印。
  寺院外,两个契丹小队正在来回巡逻。
  大殿内,横七竖八的卷缩着身穿素服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
  一个契丹小校在两个契丹士兵的陪同下,正在巡视大殿内的情况。
  这时,一个形容潦倒,面黄肌瘦的三十多岁束发男子从人群中冲了出去,一把抓住那小校的手,说:“你们不是说不会亏待我们吗?为什么不给我们单独安排两间僧舍?还有为什么不给我们饭吃?”
  那小校一甩衣袖,正要破口大骂,见了这个男子,不怀好意地笑道:“哦,原来是负义侯!怎么,没吃的,没住的?我看这个大殿就不错嘛,在这里能够遮风避雨,还那么宽敞,文武百官、三宫六院都在这里陪你,多好的事呀!”
  男子原来就是前晋朝皇帝,被耶律德光降为负义侯的石重贵。
  石重贵说道:“太后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求您了,给点吃的吧。这里太冷了,给我们找一间有炉子的僧舍吧!”
  “你以为你还是皇帝吗,负义侯?要求我不是?要求我就给我跪下。”那契丹小校颐指气使地说道。
  冯皇后一把拉住石重贵的手说:“皇上,不要求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那些在场的文物大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皇上受辱,但是都是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此时也是契丹的阶下囚,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石重贵。
  这时,孱弱的李太后拿出了耶律德光赐给她的抚慰书,说:“这位契丹小哥,这是你们皇帝写给老妪的书信,如果他知道你们这样对待老妪,我想你恐怕担当不起这个罪责吧!”
  李太后确实是个人物,她这么一说,到把那小校给镇住了。
  因为那封抚慰书上盖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大辽皇帝印。
  那小校对一个僧人说道:“给他们安排一间单独的僧舍吧,再给他们点吃的。”
  那僧人对石重贵等人说:“施主请跟贫僧来吧!”
  石重贵带领后宫子嗣跟随僧人来到了一间僧舍,见这间僧舍甚是破败,他一把抓住那僧人说:“朕我平日对你们封禅寺多有恩赐,怎么今日我落难了你们却如此待我?你们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那僧人说:“施主,现在契丹人意图难测,您就将就一点了,不是贫僧不给你们安排好一些的食宿,而是怕得罪契丹人,贫僧可承受不起呀!”
  石重贵气得脸青面黑,一把将僧人推倒在地。
  李太后盘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默念道:“阿弥陀佛,老身平日里吃斋念佛,行善积德,愿佛祖保佑我们全家躲过此劫难!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冯皇后和妃嫔们见此情景,一个个抱头痛哭。
  “吱嘎!”僧舍门开了,一个黑影串进了屋里。
  “谁?”石重贵惊问道。
  众妃嫔更是惊骇不已。
  屋子里面黑乎乎的,来人打了一下火折子,屋里的人都看到了那人的手里提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
  石重贵叹息一声道:“看来该来的都会来,耶律德光要杀朕,就光明正大的来好了,何必多此一举!”
  冯皇后扑过去挡在石重贵的面前,说话有些哆嗦,不知是被冻老火了,还是因为害怕,她说:“别,别过来,不要伤害皇上!”
  在火折子的照耀下,来人好不容易才认出了石重贵,上前跪拜道:“皇上,草民于清救驾来迟,让您受苦了!”
  原来不是来杀自己的,石重贵终于喘了一口气粗气,疑惑地问道:“阁下是?”因为于清这个名字他还有些陌生。
  一个妃嫔接过于清的火折子,点亮了神龛上的烛台,在熠熠烛火中,在场的人们神色各异,都不知道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个神秘男人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于清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就说:“草民是奉国都指挥使王清的好朋友,受王将军之托前来救驾!”
  于清并未说出与刘知远的关系,因为他怕石重贵问起刘知远来,自己还真不知要怎么回答。
  “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朕好像有些印象。”石重贵摸了摸额头说道。
  于清见石重贵对王清这种为国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节之臣竟然只是有点印象,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暗忖道:“哎,国主如此,国家不亡才怪呢?就算不是契丹入侵,恐怕大晋也不会太长久!”
  但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答应了王思诚(其实是答应了王清)要来帮助石重贵,不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都不能食言。
  因此,于清对石重贵说:“皇上,我现在就救您出去,请立即跟我走!”
  可是石重贵却一动不动,因为他认为就凭于清一人如何救他?苦笑一声说:“于清呀于清!大晋都灭亡了,我还可以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可是对我石重贵来说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亡国之君,不管躲到哪里都会惶惶如丧家之犬!多谢你的一番好意了,我哪里也不去,如果耶律德光要想要我的命,他来拿就是了。”
  于清见状,无可奈何地说:“皇上,请您三思,如果您不跟我走,我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王清大哥。”
  这时,冯皇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她说:“皇上,此人也许真的能够救我们!我们跟他走吧!找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我们一家人男耕女织,了此残生,总比着这里受这种气要好吧!”
  “皇后说得倒是轻松,这开封和大梁起码有三十万契丹大军,再加上投降的晋军,不下四十万吧,就凭他一人,怎么救我们,就算是出去了,我们又何去何从?”石重贵有些激动地对冯皇后说道。
  于清说:“只要皇上相信我,我们出了开封,就可以往太原去,我还是有这个信心护送皇上离开封禅寺的。”
  冯皇后问于清:“于壮士,不知您可是当年在雁门关大败契丹骑兵的哪位大英雄于清?”
  于清说:“皇后过奖了,好汉不提当年勇,那些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
  冯皇后激动地抓好于清的手,说:“于大侠,真的是您?那我们有救了!”
  这冯皇后虽然是皇后,可是比于清大不了多少,而且又是一个国色天香的大美人,她如此热烈的抓住于清的双手,于清还是觉得有些尴尬。
  毕竟是自己的妻子,石重贵看她抓住于清的样子,不禁干咳了两声。
  冯皇后才意识道自己的失态。
  石重贵对当年有一个人在雁门关以一敌百,大败契丹骑兵的传说也有所耳闻,当听到于清就是当年的那个人时,他也吃惊不小。但是那个人不是刘知远的部下吗?想到这里,石重贵内心突然升起了一线希望,那倒不是他看好于清,而是觉得于清都到了,刘知远也应该接到他的密旨了。
  对石重贵来说,刘知远是他最后的一张底牌,也是最后一线希望。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你不是刘太师的部下吗?哦,对了,我记得去年六月,有一个人和刘太师来大梁见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个人就是你。刘太师呢?是刘太师派你来的吧!”
  于清说:“是的,去年六月和刘知远去拜见您的正是草民,可是我这次来不是刘知远派我来的,我是受朋友之托而来。”
  “那刘太师呢?他是否收到了我的密旨?”石重贵迫不及待地问道。
  “应该收到了吧!”于清也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敷衍道。
  “那他为什么不派兵进京救驾?朕可是待他如父,他和先皇可是八拜之交呀!”石重贵紧紧抓住于清的胳膊有些失控地问道。
  见石重贵的样子,于清如果说了实话,那石重贵还不马上崩溃?因此,为了安慰石重贵,于清只能撒谎说:“哦!刘大人军务缠身,实在抽不开身,可能等他把河东的军务处理好了,就会来救驾的。但是皇上,我们还是尽快离开此地,我怕等不到刘大人来,耶律德光已经先动手了。”
  众人也觉得于清说的有道理,就说:“皇上,您就听于大侠的话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呀!”
  没想到石重贵说:“对,这句话说对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耶律德光要杀我,我可能已经活不到今天,我想只要他不杀我,我们就还有机会,我要这这里等刘太师来救我。”
  这时,巡逻的契丹兵发现了这边的灯光,拿着火把过来查看。
  于清说:“皇上,不要再犹豫了,跟我走吧。”
  但是石重贵仍然犹豫不决。见那契丹巡逻兵走近了,于清一个轻功,跃到屋子的大梁上,藏了起来。
  那巡逻兵恶狠狠的问道:“怎么回事?”
  机敏的冯氏回答道:“太后要出恭,我们起来服侍她!”
  那巡逻兵竟然相信了,骂骂咧咧的回去了。
  于清从大梁上跳下来,说道:“皇上,不能再犹豫了,必须要当机立断,看得出来,契丹人对您们的防范是很严密的,我想这其中的意图大家应该比我还明白。”
  石重贵还是不为所动,他还说:“大侠,我求你离开好不好,如果他们发现你在这里,一定会对我产生怀疑的。我想只要我认真改过,大辽皇帝爷爷一定会再给我一次机会的。”
  石重贵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因为他对耶律德光还抱有幻想。
  于清算是搞明白了,真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原来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他本来想一走了之,但是一想到王清的遗嘱,又有些狠不下心来。既然石重贵不愿意走,那他可以从其他方面做一些保证石重贵人身安全的事。
  于清想:“只要耶律德光不杀石重贵,那么石重贵应该暂时是安全的。”
  想到这里,于清再次拜了石重贵说:“皇上,既然你不愿意跟我走,那请保重!”说着转身就要走。
  没想到冯皇后失声喊道:“于大侠请留步。”
  于清停了下来,说:“不知皇后还有何吩咐?”
  冯皇后还没有说话,石重贵却开口了,他冷冷地说道:“让他走!”
  “可是,皇上!”冯皇后欲言又止。
  “怎么,皇后如果舍不得他,就跟他走好了!”
  “皇上,我可是您的妻子,您为什么说这种话?臣妾苟活到今天,要不是为了照顾皇上您,我早就下去向列祖列宗请罪了。”冯皇后幽怨地说道,两滴清泪流了下来。
  李太后也觉得石重贵过分了,说道:“皇上怎么能这样说皇后呢!唉,难道我们石家的气数已尽了?”
  于清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了声:“皇上保重!”像一阵风似的窜出门外,几个起落,消失在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