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但是,赵扩却跟其他皇帝不一样,他也许是不愿意受到任何的约束,所以他选择了一条非正常的理政途径——御笔。“
杨妃好奇的问道:”什么是御笔呢?”
“就是由皇帝在内宫批示,不经过三省等中央决策机构,直接下达执行。”
“这方式都是够直接!”
宇萱却摇摇头道:“赵扩哪里知道,他的这种做法已经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是不合制度的。因为传达御笔,必定要经过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是精明强干之君,尚不致酿成大患。
但是,赵扩是一个理政能力很弱的皇帝,滥用御笔只能为权臣专政制造可乘之机。
他们通过勾结宦官和后宫,或对御笔的批示施加影响,或在御笔的传达过程中上下其手,让御笔成为自己利用的工具,甚至假造御笔,代行皇帝之权。在政事方面,虽然赵扩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对台谏的意见,他却是极其重视。”
对此杨妃为啥略有耳闻的:“宋代的台谏官,有纠正帝王为政疏失、弹劾百官的权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议论代表了当时的公众舆论,历代宋帝都非常重视台谏奏议。
一直以来,赵扩都十分严格遵循祖宗之法,他曾对人说:“台谏者,公论自出,心尝畏之。”殊不知,台谏的公正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之上的,只有正直的士大夫入选台谏,才能使台谏发挥正常、良好的作用。
但是赵扩却恰恰缺乏辨别人才的能力,他一味认定,台谏之议代表公论不可不听,至于台谏官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他一直是不闻不问的态度。
结果,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向往的台谏职位上,充斥着败类,他们打击异己、讨好权臣,是权臣用以控制赵扩的又一有效工具。由此看来,赵扩不仅头脑简单,而且身体也不是很好。
当时,赵扩走到哪里,逛到哪里,身边都有两个小太监扛着两扇小屏作前导,一屏上写着“少饮酒,怕吐”,另一屏上写着“少食生冷,怕肚痛”。
可见,他的体质羸弱,身边人都为他的身体操碎了心。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大大影响了赵扩处理政务。为了养好身体,他整日深居内宫,下情难以上达。
当时那种状况,朝中大臣若是想要蒙蔽他,真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当然,赵扩为人尚不失仁厚,对民间疾苦颇为关心和同情,百姓还算拥戴他,并没有故意为难他。所以,他执政期间,时局还算稳定。
据说,在赵扩还没继位之前,他曾护送赵构的灵柩去山阴下葬。路途中,他看到农民们在田间艰难稼穑的场景,于是对身边的人感慨说:
“平常在深宫之内,怎能知道劳动的艰苦!”所以,在他刚刚继位之后,赵扩几乎每年都颁布蠲免各种赋税的诏书。由此看来,赵扩还是一个十分爱护百姓的好皇帝呢。同时,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上,赵扩也是力行节俭。”
孝宗去世,光宗却以病为辞,不肯主持丧礼。大臣们只好请太皇太后吴氏代替光宗举行祭礼。大臣又奏光宗说:“皇子嘉王扩,一向仁慈孝顺,应立于储君,以安定人心。”光宗立即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在举行祭礼时,赵汝愚等率文武百官在孝宗灵柩前请求太皇太后吴氏宣示光宗禅位诏,太皇太后吴氏宣读:“皇帝心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帝位。”
“说起其的登机也是略有坎坷,赵汝愚出来后,把太皇太后的意思告诉宁宗。宁宗坚决推辞道:“恐怕会背负不孝的罪名。”
赵汝愚说:“天子应当以安定社稷、国家为孝,如今朝廷内外忧心忡忡,害怕混乱,万一发生意外变故,置太上皇于何地?”大臣们这才把嘉王赵扩从人群中拥出,赵扩却推辞说:
“上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吴氏立刻命太监说:“去拿黄袍来,我亲自给他穿上。”赵汝愚立即率文武百官跪拜,三呼万岁。赵扩登位,史称宁宗。”
宋宁宗继位后,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任命赵汝愚为宰相,韩侂胄为枢密院都承旨,册立韩夫人为皇后,韩侂胄由此得势。
对此杨妃还是知道一点的:“出生皇族的宗室赵汝愚被宁宗任命为宰相,他收揽名士,想有一番作为。然而外戚韩信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先后起用京镗、何澹、刘三僳、刘德秀等人。
著名理学家朱熹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同劾韩侂胄,韩侂胄对宋宁宗说朱熹迂阔不可用。由于宁宗信任韩侂胄,朱熹被罢官,彭龟年奏韩侂胄“进退大臣,更易言官”,“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庆元元年二月,赵汝愚罢相,出知福州。反对赵汝愚罢官的人都陆续被窜逐。
宋宁宗还在韩侂胄的策划下,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
宁宗时期,在与金朝的关系上,又逐渐趋于紧张。宋宁宗因为不满金朝蛮横要求按旧时的礼仪行事,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因此他也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的措施。
嘉泰四年四月,宋宁宗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将岳珂为岳飞所作的辩白文书宣付史馆,并追封岳飞为鄂王。
不久之后,宋宁宗改元开禧,取的是宋太祖“开宝”年号和宋真宗“天禧”的头尾两字,表示了南宋的恢复之志。
开禧二年,宁宗下令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