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高遥在的时候常常感叹他美中不足,可他以为如此最好,世上哪有十全十美,顺应天命,不偏执,不强求才活得肆意。
  高翀起身行礼,“师傅,今天过来是想求你一事”,
  “你这小子可从不求人,说来听听”,梁振伦豪迈坐下,对他所求十分感兴趣。高翀也不拖拉,将过来的目的和云华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
  “如此说来,这女娃娃可是个天才。你再做一遍我看看”,梁振伦听完看向他身后的女孩。云华看二人都看向她,高翀点头示意她再做一遍刚刚在外面的动作。她回想之前的感觉,沿着相同轨迹又划了一遍,这一次比之前熟练了一点,掌握的时间也更长一些。
  梁振伦睁大眼睛,没想到这女娃娃还挺有天赋,这般样子可十分难得,而且听说她这才是第二次用法吧。“好好好,翀儿可是捡到个宝贝了,既然有你相求,为师也确实不愿放过这样的好苗子,明天开始就让她跟你一起过来吧”。
  他正愁自己这一身本事没人教授,这下好了有个现成的,而且底子还十分不错。如今哪个修为者有点小成的没几个徒弟,也就他挑三拣四,没个正经传人。高遥经常拿这个调侃他,说皇室子弟都亲自派人来请他还拒绝,但他确实不打算和皇室扯上关系,太复杂了,不适合他。
  “云华,上去给师傅敬茶”。高翀吩咐一声,云华激动上前,连手中的茶盏都有些颤颤。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事情发展得太快,云华有点接受不过来,若是她能跟着师傅好好习武,是不是她的身份就能更高一点了?这样她跟在少爷背后是不是就不会再有人说她是癞蛤蟆了?
  梁振伦接过茶杯,在云华激动的目光下喝了一口,“好好好,以后你就是我徒儿了,你放心,往后只要你不犯大错,为师一定会护着你”,然后他看向高翀又哈哈大笑,“你师兄虽然冷淡,但也是护短的,以后估计没人敢欺负你”。
  昨天高遥来信,信中提及翀儿向江家讨要云华一事,从信件中他也知道了云华身世,是个可怜的,只不过他更好奇的是翀儿对这个女娃娃到底是什么心思?
  正在他仔细打量二人的时候,高翀扶了云华起来,“那徒儿和云华就先离开了,不打扰师傅休息”,
  这小子,才来一会儿,办完事就不理他了。梁振伦心中气闷,但看到有些不好意思的云华心里安慰,还好,这个女娃娃不像他这么没良心。“走吧,回去给云华多找点入门的书,之后要用到的”。
  “徒儿知道了,徒儿告退”,
  “师傅,徒儿走了”,云华不像高翀那么自然,对梁振伦恭敬更多。二人回去玉书院,不久高府上下都知道云华成了梁振伦的弟子。
  李姑姑从外面回来,婢女打起珠帘,她移步进去。这些天来来去去也知道了那云华的情况,不过是个孤女,如今有了孙少爷撑腰现在成了孙少爷的师妹,爬得倒是快。
  “夫人,这是这个月的账册,城东的米粮铺子这个月收益好了点,不过还是没赚回本金来”。李姑姑是高夫人身边的得力的人,她也放心将事情交给她办。
  高夫人拿过账本仔细核对,账目基本上都没有问题,高家虽然现在偃旗息鼓,但靠这些产业也不用愁生计银钱。“那边粮铺众多,赚不回本也是常事,让他们尽量赚回本钱就好”。
  “夫人何不把那铺子关了,去别处再开一家”,李姑姑不是很明白,那个铺子又不赚钱,为什么还放在那里摆着,这不是往里面填银子吗,而且还白白浪费精力。
  高夫人自然不会和她多说,“我们也不差每月那几两银子,继续开着吧”。主要是因为那边灯红酒绿,朝中人大半都会过去那边谈事,插个眼线而已,本也不是用它赚钱。“听说梁师傅新收了个徒弟?”,
  高府也就这么大,什么消息都传的快,高夫人掌家自然清楚这府里的消息。“是的夫人,孙少爷去请示了大爷,大爷没拒绝,然后就带着云华去了紫云院,听说云华天赋极佳,梁先生已经收她做弟子”,拜师茶都喝了,明天就跟着少爷去修习了。
  “翀儿身边多个人也好,要是那云华真的很有天赋就留着吧”,要是翀儿真的很喜欢她,将她纳做通房也不是不可。
  林湾出生书香世家,自小通读诗书,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门第之别也在她脑中根深蒂固,在她看来,云华一个乡野丫头自然配不上她的儿子,通房已经不错了,侍妾也勉强,但再往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她已经在替翀儿相看,心中也有了合适的人选,云华最好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然也别怪她狠心了。
  李姑姑见她没有什么意见,心里有再多的话也不好说,罢了,她操心这么多做什么,没得得罪了主子。高府仍旧和以前一样,高翀去国子监了,除了少了一个高二爷,高家行事更低调内敛外并没有什么差别。
  冬去春来,一晃几个春秋过去,高府今日扫尘除旧,只因为离家八年的高二爷因为功绩卓然终于调回京城任职。门口李姑姑正催促下人擦净门上灰尘蛛网,这眼看着就要到了,要不是下面的人没用,哪还用得着她亲自来督促,真是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门外一青色轿子落地,一个身着官府的青年从轿子出来,李姑姑看见了赶紧上去行礼问候。“少爷”,
  “李姑姑,二叔可到了?”,知道今天二叔回来,交代完事情他就请了半日假,估摸着也差不多了。
  “大爷已经去码头了,应该就快到了”。
  高翀听闻径直去了寿福院。高老夫人早已经翘首以盼,小儿子离家多年,虽然每个月都有来信,但上面只报喜不报忧她哪里真正放心得下,如今他人可总算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