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幽州
就在李存勖准备一鼓作气,率军继续攻克泽州、璐州的时候,却忽然接到了大名府刺史的军报,言称幽州的刘仁恭将十万大军驻扎在了边境。意图不明。
李存勖自然知道刘仁恭想要趁火打劫,急忙就下令大军回防。
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就出现在了幽州边境。
这可把刘仁恭吓了一大跳。
李存勖虽然年轻,但那可是打的朱温都没有脾气的人。
一时之间,刘仁恭开始有些举棋不定了起来。
但李存勖可不管这些,他带着数万大军一路狂奔可不是来看风景的。
缠着士气高涨,李存勖当即下令,大军向刘仁恭的幽州军扑去。
虽然何东军是劳师远征,但战斗力却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几个回合就把刘仁恭的十万大军打的是抱头鼠窜。
短短几天的时间,竟然就丢失了三四座城池。
而且何东军是越大越兴奋。
有的士兵深知直接脱掉了身上的铠甲。
看的对面的有周兵是目瞪口呆。
刘仁恭见李存孝如此凶猛,也不敢肚子逞能了,急忙就派人向耶律阿保机以及大梁求援。
不管是耶律阿保机也好,朱温也罢,都不能看着李存勖继续强大下去,否则的话,势必会危及到自己。
于是乎,耶律阿保机和朱温各派出了大军驻守在边境,以为威慑。
李存勖虽然厉害,但也无法同时三线作战,更何况刚刚收腹失地,民心尚且不稳。
几经思量,李存勖最后决定暂时撤兵。
见李存勖撤兵,刘仁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朱温建立大梁后,李存勖始终沿用大唐国号。
只是一直没有皇帝。
李存勖大力发展农业,恢复生产,并且与石玉结好,发展贸易。
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河东便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就在朱温大寿的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这第一个就是朱温突然暴毙而亡,大梁内争不断。
与此同时,北边的契丹也同样发生了内乱。
耶律阿保机虽然听从妻子的建议,将契丹其他七部的首领全部给杀了,暂时统一了契丹族。
但这七部的残余势力却仍旧存在。
一心想要把耶律阿保机推翻下去。
这一日,耶律阿保机在外狩猎,这七部的残余势力打着恢复旧制的旗号,毅然决然的发动了叛乱。
数万精锐骑兵冲入耶律阿保机的汗帐。
好在耶律阿保机身经百战,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也一下子折损了许多的亲信和大臣。
见耶律阿保机和大梁都玩的额不亦乐乎,李存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经过近一年的修整,何东军的人数已经增至十五万之众,而且粮草充足。
李存勖自继承了晋王之位以来,从没有忘记李克用临死前的三矢之恨,一心想要为李克用报仇。
于是,李存勖决定,趁乱一举攻破幽州,将刘仁恭的人头祭献给自己的父王。
李存勖把中谋士召集在一起商议。
“诸位卿家,我想攻打幽州,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李存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的同意。
如今河东日益强大,但却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
除了契丹、幽州以及大量之外,就连西边的承德和河中也有一点暧昧的感觉。
之前为了抵挡大梁,王榕、王从容以及李存勖三方结盟。
但如今李存勖的势力一下子膨胀了,折让王榕和王从容很是担心。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但王榕和王从容也没有彻底撕下脸皮,只是有些防范。
这样一来,李存勖就感觉自己的回旋纵深变小了。
他急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
契丹和大梁都十分强大,显然不适合。
王榕和王从容是盟友不能撕破脸皮。
剩下的只剩下一个刘仁恭。
见众人一致同意,李存勖当即下令自己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幽州,剩下的在负责防守,以防契丹或者大量偷袭。
刘仁恭自从被李存勖打的打败之后,人也变得老实了。
刘仁恭周围的几个邻居,那都不是好惹的。
刘仍知道,自己迟早是一个死,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多享受享受。
于是乎,便每天流连花丛,日子倒是逍遥快活。
这一日,刘仁恭像往常一样寻欢作乐。
突然,部下进来禀报,道:“启禀主公,李存勖率八万大军来犯。”
听罢,刘仁恭么诶头顿时就是一皱,道:“那你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写信给大梁和契丹求援?”
闻言,那部下有些迟疑的说道:“主公,此次怕是有些力不从心。”
“这是为何?”刘仁恭皱眉问道。
“启禀主公,大龄和契丹如今内争不断,恐怕是自顾不暇。”
听罢,刘仁恭一把推开了身旁的女子,道:“我就不信那李存勖真的如此厉害,我幽州城池高大,难道害怕他不成!”
“取我展架来。”
说罢,刘仁恭与众人商议对策,最后亲自挂帅,带着刚刚招募的十万大军前往边境迎敌。
因为是事关生死存亡,这一次有周兵表现的十分英勇。
虽然仍旧是败多胜少,但也有效的阻击了何东军的进攻。
刘仁恭刚刚打赢了一场伏击战,一边清扫战场,一遍说道:“兄弟们,看到了没有,他们何东军也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一刀砍下去,也会人头落地,将士们,跟我冲啊!”
刘仁恭也不愧是一代枭雄,振臂一呼,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而在刘仁恭的带领下,竟然奇迹般的挡住了何东军的进攻。
而且因为是本土作战,再加上熟悉地理环境。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局势开始进入到了僵持状态。
与此同时,刚刚继位的朱友珪得到消息,也饿派出了大军开始攻打晋阳,从而给李存勖试压。
耶律阿保机虽然没有直接派兵,但却给刘仁恭提供了三千匹上等的战马。
以弥补幽州军在骑兵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