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反贪暑
“科教兴国。”
敬祥自己低声呢喃了几句,然后眼前一亮,忍不住道:“将军此言真是令人振聋发聩啊!”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走进来了一个下人,道:“将军,时辰差不多了,您是否要前去监斩?”
敬祥笑着说道:“石将军,这就看你的了。”
石玉点了点头,道;“走,前头带路!”
在城南的菜市口,此处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杜仲和其他的几位官员身穿囚服,一脸的死灰色。
众多百姓对杜仲等人那叫一个恨之入骨,在游街示众的途中,那烂叶子、石头把杜仲等人砸的是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好不凄惨。
兵士们分开人群,让出了一条路,石玉这才从容不迫的走到建站台。
见着石玉,那些百姓是纷纷指点,议论纷纷。
“参见是大人!”众官员行礼道。
石玉略一点头,径直坐在了椅子上。
此时,天上的太阳已经几乎到了正中间。
石玉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那些负责警戒的官兵喊了几嗓子,这才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石玉问道:“什么时辰了?”
一个官员急忙答道:“回石将军,已经是午时二刻了!”
石玉略一点头,吩咐道:“去去一些酒来,我要亲自为几位大人送行!”
闻言,那官员应了一声,不多时便取了一摊子酒走了过来。
石玉径直走到断头台前,接过酒坛子,往一个九万里倒了满满的一碗酒,送到杜仲嘴前。
杜仲见到石玉就好像是落水之人溺水前看到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把头磕的是咚咚直响,一个劲儿的求饶。
杜仲身边的几个求烦也是如此。
“求石将军饶过我等性命,求石将军看在我等跟随王爷多年的份上,绕过小人一名吧!”
石玉脸色很是严肃的说道:“此并非我要杀诸位大人,我知道,诸位大人都是跟随王爷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按理说,我不应该杀你们,但你们却犯了国法,贪污受贿,你们一个个真的是好大的手笔,一出手就是好几万两银子你们可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因为你们这些人无休止的贪污而家破人亡,饿死荒野?我若是不杀你们,如何平民愤?如何能对得起这渤海三州之地数十万的黎民百姓?”
说罢,石玉一挥手,道:“来啊,为其他几位大人送行!”
话音落处,只见几个士兵端着酒碗一一送到了几个人的嘴边。
石玉一下子把手里的酒碗扔在了地上,然后径直回到了建站台的椅子上坐下,从桌案的令桶里抽出了一支令箭牌,扔在了地上,然后喝道:“时辰已到,行刑!”
话音刚落,只见行刑台上的刽子手齐齐的抽出了独中等人身后插着的木牌,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大刀,只听咔嚓一声,几个人头滚落在地上,鲜血喷出了很远。
看的那些围观的官员一个个是心惊肉跳,更有甚者忍不住一个劲儿的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这一幕实在是太有威慑力了,石玉站起身,环视了在场所有人一眼,朗声道:“杜仲等人贪污受贿,身犯过饭,罪不容诛,其名下家产一律充公!”
说罢,石玉有一顿,道:“即日起,增设反贪暑,监察渤海三州之地官员,凡有贪污受贿、行贿之行为,一律重处!”
“另,鼓励民众检举揭发官员行贿、受贿之行为,但要讲究真凭实据,不可捕风捉影,恶意中伤,违令者,重处!”
说罢,石玉径直离开了,只留下了一群面面相觑的官员。
石玉回到府中,只见敬祥优哉游哉的在品茶看书。
见石玉回来了,敬祥笑着说道:“将军此番敲山震虎,果然了得,而且增设反贪暑,更是锦上添花。”
石玉苦笑道:“我这也是灵机一动,临时想出来的。先生,你觉得谁人监管最为允当?”
敬祥思忖片刻,道:“曹宫曹大人最为合适。”
闻言,石玉眉头一皱,道:“可是,据我所知,曹宫之前跟着王进文的时候,好像并不怎么干净啊。”
敬祥笑着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曹大人才最为合适啊。”
“哦?此话怎讲?”石玉问道。
“曹大人深明那些贪官污吏心中所想,而且更加清楚他们的那些手段,所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石玉想了一会,这才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交由曹宫曹大人了!”
石玉顿了顿,又问道:“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敬祥慢悠悠的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道:“一个字,等。”
“等?”石玉不明所以的问道。
敬祥苦笑道:“我知道蒋敬急于推行新政,但这件事情记不得,而且总要给曹大人一点时间抓那些贪官和行贿之人吧?”
闻言,石玉撇了撇嘴,问道:“那现在我们干什么?”
敬祥笑道:“这里虽然暂时不能推行新政,但却不妨碍将军推行科教兴国的策略。大人可以广布告示,招揽人才。”
闻言,石玉眼前一亮,道:“我这就去写告示,然后张贴出去。”
敬祥一把拦住了石玉,道:“要写也不急于那一时半刻,快,坐下来尝尝我的手艺!”
说着,敬祥指了指面前桌子上的那些美味佳肴。
石玉一怔,问道:“不是有句话说是君子远庖厨吗?难道先生也爱这一手?”
敬祥有些不屑的说道:“那只是一些荒谬之言,君子不在于远不远庖厨,再说,我独身一人,有没银两,我不自己动手,难道要活活饿死吗?”
说罢,敬祥满不在乎的提起了筷子。
见敬祥如此,石玉笑了一下,也坐了下来。
不多时,石玉便在德州城的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张贴出了求贤令,而且着重强调要招揽一批技术型人才,以此来改进印刷术和造纸术。
而且赏金十分的优厚。
告示一张贴出来,百姓反响就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