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无论是在经济上的影响,还是在人才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和深刻的,所以太空防御理事会的影响力,直接从第二位,跌落到了第三位。
原本是新兴势力,然而却一直在吊车尾的地球宙斯盾,此时竟然踩在了当年的老东家头上。
而更加令人深思的,就是那九艘外星生命的飞船,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有渔民说自己亲眼看见一个大型飞船掉在了自己面前的海里,险些将他的船只掀翻。
但是联合国派遣了各国联军前往该海域,将这里几乎掀了个底朝天,根本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
也有的旅行者,说亲眼看见一个一艘飞船从天边擦肩而过,但是联合国调取了所有的雷达,都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
更有甚者,说是在沙漠中看见了残存的UFO的痕迹,在南极看见了绿色皮毛的外星人在抓企鹅,联合国终于忍无可忍,大幅度缩减了关于这方面的探索和追查。
不管他们怎么查,没有人会想到,那个之前将世界搞了这么大动乱的的九艘外星飞船,竟然全部都进了大唐科技的口袋里面。
只不过有趣的是,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之后,世界各国对外太空的投入,已经是愈发的重视了起来。
可以说,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开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其力度都是此前的两倍以上。
或许之前人们还是抱有着一丝侥幸心理,认为外星人的攻击没有这么快到来,都还想着处理地球上的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但是这一次九艘“外星飞船”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接突破进入了大气层中,这才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慌张。
而在几天之后,由亚洲太空军所主导的超级天眼工程,在外太空中成功完成发展开。
超级天眼工程,是继承在地面上的天眼工程的进化版宇宙望远镜,其可以利用伽马射线观察更遥远的宇宙。
截止目前为止,人类的可观测宇宙以465亿光年为一个半径,而亚洲太空军的这个新型超级天眼,直接将可观测宇宙的半径,提升到了1018亿光年,几乎翻了一倍之多。
更加令人震惊的,就是尽管可观测宇宙提升到了2036亿光年,然而人类依旧没有发现宇宙的尽头,也就是所谓宇宙的边界。
在此后,一条推文,直接点燃了整个互联网关于太空的讨论。
【亚洲太空军宣布发现宇宙中最大的天体,比五万个银河系还大,其为传说中的暗物质天体?】
对于人类来说,脚底下的地球已经是非常大的了,别看到处都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但那都是大量的人类挤在一座城市之中所造成的结果,若是将人平均分配在地球的面积上,那么方圆几十公里之内都不会有人类存在的痕迹。
人和地球的比例,还不如蚂蚁和人的比例,但是地球也是很小的一个存在,毕竟在太阳系中就有很多个比地球大的行星,而太阳更是一个巨无霸,它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物质。
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所有的物质加起来,还比不上太阳的百分之一。
而太阳,它又在宇宙中其实并不能够排的上号,甚至连一粒最细微的尘埃都算不上。
目前我们观测到的最大的星球叫盾牌座UY,它的体积是太阳的50亿倍大,可见我们的太阳在宇宙中而是排不上号的,比太阳大的恒星有很多,比太阳亮的星球也很多。
宇宙如此广大,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就有930亿光年,有大约2000亿个总星系,每个总星系中有2000亿左右个银河系一样的星系。
而每个星系中大约有2000亿个恒星,这些还是我们观测到的,我们没观测到的范围还有多大,这谁都没办法估计,所以盾牌座UY究竟是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还不一定。
而亚洲太空军的天文学家,在观测距离人类1018亿光年外宇宙时,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体,它的直径竟然有50亿光年!
而盾牌座UY在最高峰的时候也仅有25亿千米,由此可以得知,它不是一颗星球,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天体。
50亿光年的这个数字,真的是太可怕了,我们已知的宇宙物质中,还没有几个能用“亿光年”这个巨大的单位来衡量,要知道整个银河系的直径也才10万光年。
在发现这个天体之前,天文学家以及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么大的单个物质在宇宙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个巨大的天体是亚洲太空军,利用超级天眼的伽马射线,对曾经的可观测宇宙之外进行探测的时候发现的。
在探测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九条伽玛射线暴在星系形成了一组环状,如果我们能仰望天空看到这个环装天体,仅仅只能看到一个36°角的弧状,就这么一点点就比70个满月的直径还要大。
这个天体的发现令人振奋,目前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整体还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因为它太远了,就更不用说研究它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了,如果它真的是一个独立的天体,那科学家们就要重新去研究宇宙的形成和组织架构,这在天文学史上将又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而更加重要的,就是它的种种形态表明,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天体,而是由暗物质所组成的天体。
事实上,暗物质天体是不可见的,它既不会发光,也不会反射或是屏蔽光线。
因此,目前暗物质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其对于普通物质的重力效应的研究,它的性质还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而暗物质虽然隐蔽,但是通过伽马射线、中微子和反物质的释放,以及伴随的冷氢分子云可能可以探测到它们的存在,但是探测到这么大的天体,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