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思变
并且一直认为周岩不喜欢自己,是因为冉玲玲的缘故。
现在看见冉玲玲事业更上一层楼,心里自然是充满羡慕嫉妒恨,相对来说,羡慕的成分少一些,嫉妒的成分多一些,在她的内心深处,就巴不得冉玲玲还像小时候那么穷,穷的连饭都吃不起,她心里才好受一些。
而周岩得知冉玲玲与周小军合作办起了饲料厂,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的滋味。
周岩既为冉玲玲感到高兴,又有一些酸溜溜的感觉。周岩明白,随着冉玲玲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与她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喜欢冉玲玲的那颗心也会越来越往下沉。
形势逼人,穷则思变。周岩在冥思苦想,寻找着突破自己的办法。
周岩工作之余有很多空闲时间,他有初中毕业的文化,之前一直喜欢捣鼓收音机和一些无线电设备,有一定的基础,现在他决定系统的学习无线电维修,为自己储备技术能量。
周岩的这一计划,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变好,收音机,录音机,甚至电视机,开始陆陆续续走进普通家庭。
有产品就有维修,渐渐地,维修电子产品成了一项热门的职业。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闲置劳动力开始往经济发达的地方输送。
在周岩家乡西南这个地方,最早在上世纪的一九八七年就开始了南下的浪潮。
最早是一些当地的制衣从业人员,经过有计划的输送出去,到南方的一些制衣厂上班。他们去了以后,感受的南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遍地是工厂的势头,便纷纷写信发电报,或者亲自回家乡,将自己的亲人朋友,想尽办法介绍到南方的工厂里去打工。
一来二去,在家乡引起轰动,于是,滚滚的南下大潮开始了。很多人当时去的时候,或是出于好奇,出于对梦想的追求,想去干个三两年,赚点儿零钱贴补家用,改善家庭的环境。
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一去,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有的后来成为老板,开始自主创业,有的融入了当地社会,在当地安家置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当地人。
而更多的却像侯鸟一样,南来北往的迁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漂泊在外,打工为生。
故乡已成为生命中的驿站,和灵魂的栖息地。对很多在外漂泊的人来说,能回到故乡,是一种奢望,更是一种梦想的回归。
而在南下的大潮中,周岩没想到连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因为冉盈盈三番五次的去找周岩,要周岩答应娶她。
另外看见冉玲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周岩心里非常着急,也总想闯出一番事业,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南下,开始了闯荡的历程。
周岩会一些基本的无线电维修技术,到南方后,他进了一家电子厂做普工。
刚进厂的时候,工资不高,加班很长,每天都累的要死。在外面打工,跟他在电影院卖票,完全是两码事。
在电影院卖票,数数钱,发发票即可,在电子厂上班,稍不留神就会挨骂,每天完不成任务下不了班,迟到早退要罚款。
薪水虽然比电影院上班要多一些,吃的伙食很差,住的宿舍就更不用说。
周岩很不习惯,好几次都想放弃漂泊,打道回府,但他明白回去无脸见人,尤其无法面对冉玲玲。
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大半年以后,领导见周岩做事麻利勤快,自觉性比较高,又懂一些技术,便提升他为质检。
质检的工资和地位都比普工高,工作相对也要轻松一些,让周岩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而冉玲玲饲料厂和养猪业双向发展,两样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说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但积累了经验,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对她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弟弟冉小余小学毕业以后,顺利的考上了冉玲玲曾经就读的母校:县四中,成了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开启了他迈向大学校门的第一步。
时光水一样流淌,一晃三年过去,时间已经进入了上世纪的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吹越旺,人们更加向往富裕的生活,并且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变。
冉玲玲和周小军两人合伙的饲料厂已经不是当初的小打小闹。经过三年的发展,不但规模扩大,产品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并且开始走向更远的地方。
为了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打开更大的销路,冉玲玲联系了几家电视台,在电视上投放广告,又在报纸和电台上进行宣传,让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售量也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简直供不应求。
看见形势一片大好,冉玲玲笑的都合不拢嘴,和周小军合计,准备再次扩大生产。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让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