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番外 呼毕邪 4
我坐在她旁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我们认识以来发生的事。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我是个这么话唠的人。
每次遇到她,我都会变得不像自己。
终于憋足一口气说完了心里话。
我小心翼翼地掀开了红盖头。
惊喜变成了惊吓。
盖头下的人居然是敏敏!
敏敏坦然承认,是她帮助她逃走的。
我勃然大怒,命人将敏敏关押起来,带着一队人策马去追她了。
为了立她为阏氏,我力排众议,她却逃婚了。
这无疑于一个巴掌打在我的脸上。
众人看我的眼神都十分微妙。
我很生气。
但更多的是挫败。
难道在她心里,我就真的这么不堪吗?
一个弱女子能跑多远。
没用多少时间,我就追上了她。
没想到箫尘也在。
为了她,他带着一个护卫就闯进了匈奴,还真是个痴情种子。
我佩服他的胆量!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下了命令,除了她以外的人格杀勿论!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
箫尘自己送上门来,我又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他的武功很高强,但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落入了下风。
我动了杀意,手握大刀砍了过去。
没想到她会拦在箫尘面前。
我吓得目眦欲裂,连忙收手。
但这种情况根本就收不回来。
大刀落在她的手臂上,划出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
我吓得脸都白了。
她却捂着伤口告诉我,想杀箫尘,除非踩着她的尸体过去。
我很生气。
不明白箫尘到底哪里好,值得她这样。
最终我还是输了。
在她面前,我永远都狠不下心。
她以自己的性命为威胁,我只能让人放他们走。
像上次一样。
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
我的心情很差,不想再应付,带着人回了王账。
离开前,我听到她在背后对我说,让我不要怪罪敏敏,敏敏也是被她逼迫的。
我知道这这是一个借口。
但回去后,我还是将敏敏放了出来。
没有别的原因。
敏敏是她在匈奴唯一的朋友。
所以即便这一次,敏敏犯了天大的过错,我还是没有将她送回赤溪部落。
我心中甚至隐隐地奢望着,有敏敏在这里,她是不是有一天会回来看看。
即便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匈奴和大齐的战争依然继续。
甚至愈演愈烈。
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她的消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战事上。
但是午夜梦回,心却疼得厉害。
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永远都不会明白这种滋味。
直到芸莱之战,我们的计划被箫尘识破,匈奴大军败得一塌糊涂。
这个还没到弱冠之年的少年,居然有如此深沉的心思,令我不寒而栗。
难怪她会倾心箫尘。
惨败过后,还要躲避大齐的追杀,匈奴的气氛一度低沉。
是我打破了匈奴向大齐俯首称臣的局面,想给百姓更好的生活。
可是没想到遇到了箫尘这样的对手,所有愿景都破碎。
我很内疚。
以匈奴的底蕴,不可能被大齐赶尽杀绝,但想收拾这个烂摊子,依然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匈奴来说,这无疑于雪上加霜。
胜败乃兵家常事,虽然匈奴没有人怪我,但我的心里依然不知滋味。
芸莱之战结束后,大齐派了使臣过来。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我接见了大齐的使臣。
他是大齐的太子派来的,愿意和匈奴何谈。
败军之师,割地赔款少不了。但大齐愿意将乐安公主远嫁匈奴和亲,以保两国和平。
乐安公主就是她。
即便知道她不是皇室血脉,只是册封的,我依然十分愉悦地同意了。
兜兜转转,她最终还是要回到我身边。
这个消息让我很兴奋,一整个晚上都没睡好。
翌日一早,我派了葛尔休出使大齐,去商谈具体事宜。
我知道他不会让我失望。
她启程和亲匈奴的消息刚传回来,我就命人准备着所有事宜。
上一次是我强迫,她不得不嫁给我。但这一次是两国联姻,意义重大。
每天我都在期待着,希望能早点见到她。
没想到这种时候,箫尘居然还没有放弃,宁愿冒着抗旨的风险也要留下她。
箫尘的确爱惨了她,但我对她的感情,不比箫尘少。
我很愤怒,让大齐给匈奴一个交代。
这时,犬戎国和鬼方国的使臣找了过来。
他们知道匈奴和大齐的矛盾,想从中间获取好处。
而我现在也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我们一拍即合。
三国联军对大齐的边境虎视眈眈,即便大齐兵马雄厚也不得不忌惮。
果不其然,大齐的皇帝勃然大怒,百官更是愤怒不已。
即便如此,皇帝还是没有下旨处置箫尘。
原因可想而知。
他在边城和民间的声望极高,拥兵自重,如果真的逼急了,谁知道他能干出什么事。
由于和亲公主被扣押,匈奴和大齐再次开战了。这一次,有犬绒和鬼方的加入,我军势如破竹!
我的心情依旧不好。
因为我知道,她根本不愿意离开箫尘。
我派到芸莱城的探子将他们成亲的消息传回来,我更懊恼了。
她宁愿委屈自己,在没有人见证的情况下,仓促地嫁给箫尘,也不愿看一眼我为她准备的盛大婚礼。
但我对她势在必得!
我当初派去夏家村调查她身份的手下,还留在那里保护她家人的安全。他们传消息回来说,有人掳走了她的弟弟夏白冬,但被他们救下了。
我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契机,命人将夏白冬秘密带回匈奴,同时密切关注着芸莱城的情况。
果不其然,这件事没有瞒过她,知道后她很快就离开了芸莱城,往夏家村而去。
我派出的人马远远地跟在后面。
离开箫尘的势力范围后他们就出现了,说出目的,想将她“请”到匈奴。
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再加上夏白冬还在匈奴做客,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