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他是全村的希望
难怪只看到夏白薇,却没有看到刘青舒的身影。
罢了,有些事情,本就强求不来。
花夫人暗自叹了一口气,笑道:“薇丫头,你先带冬哥儿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拿着行李来青山书院报到就成。”
“好。”夏白薇应了一声,跟花夫人告辞后,就带着夏白冬离开了此处。
随后,刘青舒也追到了凉亭,但只看到夏白薇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他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地站在旁边。
花夫人摇了摇头,“看这丫头的架势,是不会再回头了。舒儿,你也想开一点吧。”
“不!”刘青舒双手握拳,坚定地摇了摇头,“师娘,我是不会放弃的!只要夏姑娘一天没有成亲,我就会等她一天!”
他们本就应该在一起,如果不是那场阴差阳错的退婚,或许两人都已经成亲了。
刘青舒现在只恨,为什么当初房氏去夏家村退婚的时候,他选择了不作为。
……
“走吧,表哥。”夏白薇带着夏白冬到了茶棚和箫尘汇合,笑嘻嘻地说道。
看两人这架势,就知道入学考试肯定没问题。
箫尘半蹲着和夏白冬对视,温声问道:“冬哥儿,你考上了青山书院,想要什么奖励?”
夏白冬歪头想了想,随后说道:“表哥,你昨天教我的知识,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不如我们早点回去,再仔细学一遍吧。”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夏白冬明白,他们家的日子虽然现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都是姐姐一个人撑起来的。姐姐很辛苦。
所以他一定要努力学习,快快长大,为姐姐分担。
“冬哥儿真懂事。”箫尘夸赞了一句,走到一旁将马车牵了过来,“走吧,我们回家。”
坐在马车上,时不时从缝隙里看到那个男人的身影,夏白薇心中竟然升起了一阵没来由的安全感。
仿佛有箫尘在,哪怕是天塌下来了她也不用担心。
原本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夏白薇还有些犹豫。可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这个男人对她的家人,比她自己对他们还好,夏白薇面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真的非常感动。
回到夏家村,夏白冬考上了青山书院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并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年来,夏家村的读书人虽然少,但还是有好几个的。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与青山书院无缘。不仅是夏家村,这十里八乡也没有一个学子能考上青山书院。
原因无他,青山书院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
光是入学考试,就足以将大部分人拦在外面。
他们没有想到,夏白冬竟然能成功考进去。
这不仅是李氏的荣耀,也是整个夏家村的荣耀!
谁能想到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夏白冬,竟然会一鸣惊人!
李氏却觉得,孩子才刚刚上学,未来怎样还不知道呢,做人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
所以这件事,他们并没有在夏家村高调宣扬,只是请了二房一家到家里庆祝。
李氏和夏白薇亲自下厨,做了很多菜,包括在水木居卖得正火的火锅。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脸上都是其乐融融的神色。
尤其是夏明军,高兴得不行,望着夏白冬说道:“冬哥儿,你这次真是给二伯长脸了!好好念书,将来争取考个秀才回来!”
夏白冬羞赧地笑了笑,“二伯,我会努力的!”
夏明军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家冬哥儿这么聪明,又勤奋,将来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他没有儿子,又这把年纪了,所以已经不做指望了。在夏明军心里,一直将夏白冬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现在看到他考上了青山书院,夏明军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林氏也跟着笑道:“大哥一家,总仗着胡哥儿是读书人,就瞧不起人,一直嘲讽我们是泥腿子。现在冬哥儿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青山书院,就让他们羡慕、嫉妒去吧。”
李氏虽然高兴,但并没有忘形,“二哥,二嫂,你们不用把冬哥儿夸得像花一样。他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冬哥儿,二伯祝你学习进步!”夏明军笑呵呵地说道。
“谢谢二伯!”
一顿饭其乐融融地吃着。
这一次,夏招娣难得老实,全程都低调得几乎没有存在感。所以前段时间发生的事,也渐渐被大家淡忘了。
不多时,乡亲们也都来夏白薇家里送恭贺了,就连村长都派了钱氏过来。
毕竟放眼这十里八乡,夏白冬可是第一个考上青山书院的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说他是全村的希望也不为过啊!
李氏哪里见过这种阵仗,连忙起身去招呼。
大家送的小礼物,夏白薇都帮着一一收下了,顺便给每人都回了一条池塘里养的鱼。
这么大的动静,老宅的那帮人当然也被惊动了。
吴氏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我们胡哥儿当初考了好几次,都差一大截才能上青山书院,冬哥儿竟然一次就中了?”
夏铁生也放下了烟杆子,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没想到我们老夏家,还能出两个读书人,真是光宗耀祖啊!不行,我得去看看冬哥儿!”
“爹!”夏明东连忙将夏铁生拦了下来,“三房那帮人是什么德行,您又不是不知道。以前他们就不待见我们家,现在冬哥儿考上了青山书院,他们只怕更加不得了。您现在凑上去,不是自取其辱吗?”
夏铁生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脚步不由得停了下来。
周氏酸溜溜地说道:“我们胡哥儿念了这么多年书,都没有考上青山书院,凭什么冬哥儿一去就考上了。哼,我看其中一定有猫腻!”
“周氏,你这是什么意思?”吴氏皱着眉头问道。
周氏冷笑了一声,“娘,你怎么忘记了,薇丫头可是院长儿子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