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五章 孙子(两章)

  腊月十三这天,从拂晓就开始落雪。
  起先不过是细盐般,到后来因着狂风作祟把天都刮暗了雪势渐大,鹅毛般地落下来,
  等着郭圣通起身时,墙根下的雪已落的足有一尺多厚了。
  她见了不免就有些担忧:路上顺利的话,母亲应该今天到洛阳。
  可大雪天路滑,母亲又带着父亲的棺木和祖宗牌位,迟些时日到倒不打紧,她就怕路上出什么事。
  她望着窗外忍不住连连叹气,眉头都蹙到了一起去。
  刘秀为了给岳母接风,特地把休沐挪到了今天。
  他送了刘疆到明光殿后,折返回来刚一进里殿就见郭圣通站在窗前。
  他忙叫关了窗,揽过她往软榻上坐了。
  “担心岳母?”
  郭圣通点了点头,“这样大雪天,马只怕都被迷的看不清道了,我总有些不放心。”
  他安慰她道:“朕昨日派了护军去迎,这会早该接着岳母了,你放宽心吧。”
  她心微安,却还是忍不住仰起头来盯着锦牖。
  虽然,它开着的时候她也没法望到宫城以外的地方。
  刘秀见她这般心不在焉便拉了她出去玩投壶。
  看书的话,他怕她没一会便又走了神。
  郭圣通明白他的用意,当下便也应好。
  郭况爱玩投壶,她还未出阁时常陪着他玩,虽称不上十分精通,但也不是不会。
  刘秀又刻意想哄她开心,她每投中一个他就带着宫人们叫好。
  殿中气氛轻快欢乐,没用上一刻钟她紧绷的心弦也放松下来。
  玩了一上午投壶,再歇过午起身,一天一下就过去了一半。
  雪也小了了许多。
  窗下的两株红梅落满了雪,风一过,碎雪片簌簌坠落,冷香幽幽浮动在空气中。
  郭圣通坐在南窗下和刘秀下棋。
  晨间起身,刘秀便叫人去探听刘旻到哪了。
  这会应该要回转了。
  她心中惦记着这个,下的便有些不过心,都没发现刘秀在让她。
  刘秀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便索性陪着她一通乱下。
  外间传来一阵请快的脚步声,来人在殿外顿住,絮絮低语声响起。
  是去探听的人回来了吗?
  郭圣通手中的棋子捻在手中,一时都忘了下。
  羽年进来后,她方才回过神来随意在空处落了子后望向羽年。
  羽年喜上眉梢,语气轻快:“回陛下和殿下,阳安侯夫人已经到洛阳城了,正往宫中来。”
  这么快!
  她原还以为得明后天呢。
  郭圣通立时站起身来,喜悦从她眉间绽放开来。
  刘秀也惊讶,继而又笑:“那我们赶紧换了衣衫乘辇去迎岳母吧。”
  于是,抹了棋盘,宫人们捧着水盆手巾鱼贯而入。
  正忙乱间,刘疆回来了。
  郭圣通还未来得及问他,他便脆生生开了口:“太傅听说外祖母来了,便说孝悌最重,让我随父皇母后去迎接。”
  刘秀的眼眸沉了沉。
  明光殿虽离却非殿近,但绝不可能能听到这边的动静。
  即便听着了,邓禹也不会使人去打听。
  可现在他知道了,只有一种可能,是却非殿派人过去说的。
  这些个奴婢啊,倒是颇能体会上意。
  如此被人猜度着心意捧着,能有几个人不被捧得迷了心智呢?
  凭良心来说,王莽是一开始便是如此昏庸荒唐的吗?
  不是。
  王莽少时贤名动天下,谁说起他不是真心实意的叹服?
  但权利渐渐腐蚀了人的心,又如重重迷雾遮蔽了人的双眼。
  一个瞎子、聋子,他能做出什么正确的选择呢?
  见旁人之得失,当引以为鉴,时常自省啊。
  须臾间他心中便转过了千山万水,但面上却很快恢复过来,欣然望向刘疆:“快去更衣。”
  刘疆还是婴儿时见过外祖母,并没有什么印象。
  但年年却能得着从真定寄过来的吃食衣物,他便知道母亲的母亲也是极爱他的。
  当下喜不自胜,忙点点头随着青素去了偏殿。
  一家三口都打点妥当后,便披了大氅出门登辇。
  寒风凛冽,刮的枯枝败叶呜呜哭泣。
  郭圣通坐在辇内,想到即将见到母亲,喜悦便在心内翻腾。
  她轻轻推开车窗往外望去。
  嗯。
  很好。
  不下雪了。
  若是晴天就更好了,这样灰蒙蒙的样子总叫人觉得心头跟着漫上了层阴霾。
  车辇走了将近一个时辰后到了平城门,他们下了辇登上城门。
  母亲应该也快到了。
  宫人们落下了帷幕,又搬来了火盆,城楼上并不冷。
  但做母亲的本能还是叫她牵着刘疆的手,好时刻知晓他的体温。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宫门大开的声音传来。
  她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掌心渗出细汗来。
  她有整整两年的时间没见到母亲了,虽是时常通信但笔端如何写的尽她的思念之情呢?
  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进来。
  母亲就在里面。
  而父亲也到了,这会应该是往家庙去了。
  他们一家又团聚了,从此再也不分离了。
  她一时想哭,又想笑。
  种种情绪堆积在她心头,炸开绚丽的烟火来。
  刘秀一手牵她,一手牵疆儿,一家三口缓缓下了城楼。
  马车停住了,一只手推开了车门,搭着宫人的手下了车来。
  来人身形窈窕,穿着绛紫色绕襟深衣,外披着白狐狸毛大氅。
  梳着望仙髻,头插着一对鎏金步摇。
  容貌艳丽,顾盼生辉间见不出多少风霜侵扰痕迹。
  看样子,母亲这两年过的也很顺心。
  郭圣通欣慰之余又有些难过。
  母亲今年才三十六岁啊,却已经寡居了十五年了。
  但母亲应当是不觉得苦吧。
  毕竟在她看来,父亲一直守着她。
  她微微哽咽了一下,粲然一笑迎向母亲。
  风雪一停,太阳光从厚重的云层间艰难地探了出来。
  照在银装素裹的花木上,流光溢彩的,晃的人睁不开眼来。
  母亲在离她三步处的地方便停住了,用爱怜的目光打量了她一下,而后就要行礼。
  郭圣通忙上前挽住母亲的手:“哪有母亲拜女儿的?您这不是想叫我折寿吗?”
  母亲好笑,就要抽开手:“说的什么胡话,哪能不给陛下见礼?”
  郭圣通:“…………”
  原来不是要拜她。
  可是那也不行啊。
  刘秀上前道:“桐儿说的对,您是长辈,原就该我们给您见礼的。”
  说罢,举手加额,敛衣肃身毕恭毕敬地拜下。
  母亲忙叫不可,刘秀却不理。
  母亲温和的目光中便添了欣慰。
  刘秀是真喜欢桐儿。
  刘秀起身后又笑着拉过疆儿让他见过外祖母。
  刘疆生的粉雕玉琢,说话又奶声奶气,可爱极了。
  “疆儿给外祖母见礼——”
  刘旻喜欢的不行,不等他拜下就拉了他起来:“好孩子,外祖母知道你的孝顺,快起来快起来。”
  刘疆不肯,“您是我母后的母亲,疆儿要给你见礼。”
  这话一出,郭圣通和刘旻的鼻子都酸了。
  刘疆行过礼后,又亲亲热热地伸过手去叫刘旻牵他,“外祖母,我和父皇母后天天都盼着您来。”
  刘旻越发笑的合不拢嘴,夸他道:“我们小太子真有孝心。”
  刘疆纠正她:“外祖母,我父皇母后都叫我疆儿。”
  刘旻愣了愣,眼眸深处绽开由衷的喜悦来:“好,外祖母也叫你疆儿。”
  刘疆才三岁,说话就这般条理清楚又讨人爱,让刘秀深以为傲。
  他低声对郭圣通道:“朕的儿子果然聪明过人。”
  郭圣通失笑,“是,是,是。”
  寒暄过后,重自登辇往却非殿去。
  今天刘秀特地腾出来时间来为岳母接风,一早就通知了下去的。
  故而等用过膳后,刘旻要出宫往郭况的绵蛮侯府去时,不等郭圣通说话,刘秀就笑道:“桐儿和岳母许久不见,甚为想念。
  如今况儿又不在洛阳,岳母不如先住下,等年节下况儿回来了再出宫去。
  中德殿朕一早就吩咐人收拾布置了,岳母便给个薄面吧。”
  养在手心上珍而重之的女儿,经年不见如何能不想呢?
  刘旻也有心想住下,只是想着如今身份到底不同了,怕叫女儿为难再叫朝臣们议论。
  左右现下到了洛阳,时常进宫就是了。
  但现下听得刘秀话都这么说了,显见是诚心相留。
  刘旻便也不再推脱,笑着应了。
  刘秀又陪着说了会话,便借口有要紧的奏折要看转去了偏殿。
  刘旻本极不满这桩联姻,觉得婚姻不该起于利益,害怕他们夫妻将来离心。
  但当时情势又实在没奈何。
  刘秀来她跟前发誓,她虽松动了些,但究竟还是半信半疑。
  这世间弄虚做假的人太多了。
  桐儿到底还是嫁了。
  她再不满意也只能忍下去,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待刘秀。
  刻薄刁难女婿?
  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新婚后,小夫妻俩在漆里舍住了段时日。
  抛开偏见后,刘旻倒是越看刘秀越觉得顺眼。
  后来,桐儿随刘秀去了邯郸,又生养了刘疆。
  母女至此便分开了,后来虽去过几次,但都是小住。
  刘旻眼见刘秀越走越高,心底到底有些担忧。
  果不其然,刘秀称帝后便有朝臣请其纳妃。
  她那会听说了之后是真提了一口气的。
  桐儿父亲未曾纳妾,她大舅也未曾纳妾。
  耳濡目染之下,桐儿只怕容不得新人?
  寻常家庭嫉妒也就嫉妒了,算不得什么大错。
  可如今刘秀当了皇帝——
  她又做不到写信去劝桐儿贤惠。
  好在后来传来信,说是叫刘秀自己给拒了。
  她想起那时刘秀对她发下的誓言,终于放下心来了。
  这次来,瞧着刘秀不曾拿半点架子,恭恭敬敬的,她就更满意了。
  从前一心想把桐儿嫁给得儿,如今看来真算不得一桩好姻缘。
  长嫂为得儿选了李氏女为妻,刘旻见她性子文静很是喜欢。
  其后她接了刘嘉的礼,把桐儿陷入了两难境地,刘旻便不动声色地疏远了她。
  出嫁多年,父母都不在了,那早不是她原来的家了。
  更别说等兄嫂都去后,她和娘家就更淡了。
  她是长辈,虽不喜侄儿媳妇,但也没必要叫她难过,躲开就是。
  却不防忽有一天,她回去见嫂嫂不巧在宫廊外见着李氏垂泪。
  身旁的宫人劝都不劝不住。
  她当即就想折返回去,绕条路去就是了。
  可李氏已经看着她了。
  她只得上前问她怎么了?劝慰她叫她别哭了。
  她们关系疏淡,她以为李氏会摇摇头说没事。
  那她也正好趁此躲开,免得彼此尴尬。
  只是凡事皆有意外,她这么一问李氏竟哭的更厉害了。
  说打底,这还是个孩子呢,和她的桐儿差不多大。
  想想若是桐儿受了委屈暗自哭泣,她肯定也想有个人能去安慰桐儿。
  这么一想,刘旻便硬不下心肠就把她抛在这,也不问她怎么了,只劝道:“你年纪还轻,有什么事过不去呢?
  想想父母,好容易把你养这么大,快别哭了。
  哭坏了身子,坐了病,不还是自己难受?”
  没成想,她这番话又惹了大祸,李氏哭的更厉害了。
  她越发走不脱身了。
  等着李氏渐渐止住泪,便一股脑全告诉了刘旻。
  原来是嫂嫂和刘得在那孩子被过继出去后,还三不五时地打发人去看,时常送衣送食的。
  好端端地怎么会有人如此关心自己?
  那孩子鬼精的很,便四处找人套话。
  刘氏族里有想讨好嫂嫂的,摸准了她的心思知道她是舍不得这个孙子,便装作说漏嘴的样子告诉了这孩子。
  这孩子哪想的到会是这么大的事?
  原来,自己的母亲不是自己的母亲。
  原来,自己有父亲,还有这么疼爱自己的祖母。
  虽说自小养的感情深厚,这孩子还舍不下养母,但到底不如从前和养母亲热了。
  嫂嫂知道后,便想索性接回这孩子。
  李氏气的不行。
  哪有这样的道理?
  若是妾生子也就罢了。
  可这是奸生子啊!
  孩子母亲有什么名分?
  议亲前婆母就对她母亲说了这事,并没有瞒她们。
  母亲一听,热情立时就散了,不想再往下说了。
  但李氏见了一面刘得,早已倾心不已。
  便劝母亲说:“他们家既一早就说清,显见是真有诚心。
  更何况,那孩子落了地就被过继出去了,和他们再没什么瓜葛了。
  不会影响我的,只会叫他们更看重我,也算不得坏事。”
  她母亲见她说的这般天花乱坠,就知道她主要还是瞧中了真定王太子,便也不阻拦了。
  都是李氏,同出一脉,真定王后又只有这一个儿媳,该不会给她什么气受的。
  想了想,到底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没想到,还是孙子更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