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继续收购
初步形成的方案是这样的:奇梦达从纽交所退市,弘毅以市场价从市场和英飞凌收购奇梦达25%的股份,然后发行3亿美元有专利技术等资产抵押10%年息3年期的可转债,发行后占总股份的20%,还附送5年内按照30亿美元估值从英飞凌购入15%奇梦达股份的认购证。
按照这个方法,弘毅一开始拥有奇梦达25%的股份,三年内可以根据情况做出选择,要股票就是40%的奇梦达股份,要现金就是2.5亿本金加三年0.75亿美元的利益。一直选择股票的话,5年内还可以出资4.5亿美元购入15%的奇梦达股份。
如果一直都要股份,那么弘毅总共耗资约7亿美元就能拥有奇梦达55%的股份,没有外力支持,英飞凌的股份将会降到45%左右。之所以不是完全按照市价收购,是因为没有意义,假设奇梦达总股本10亿,现在0.15美元一股的价格,也就值1.5亿美元,更何况奇梦达的总股连5亿股都没有,英飞凌恐怕宁愿这家子公司破产,也不会按照这个价格卖掉奇梦达。
2012年米国美光公司收购奇梦达同体量的尔必达耗资7.5亿美元,并且承担17.5亿美元债务的情况看,也就25亿美元,弘毅收购奇梦达的这个价格不算高。但这是英飞凌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因为奇梦达减记账面资产约18亿欧元之后的结局,说白了他们已经让奇梦达按照破产处理了,还负担了不少债务,万一能够做起来,那就是白赚的。
弘毅还要出钱协助奇梦达实现德累斯顿工厂的升级和改造,这里的股份另外计算。但奇梦达也要在接下来几年里陆续出售或转让全部米国工厂,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香江和大陆。
这些天,英飞凌股价暴跌,弘毅在市场上收购了英飞凌超过5%的股份,希望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定向增发新股,以渡过眼前的难关。
英飞凌之前一个季度的营收约10亿欧元,但市场行情恶化,第四季度可能不到10亿欧元,而且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了,市值由2000年6月的694亿欧元下降到现在约10亿欧元。
而历史上2008年第四财季,英飞凌净亏损7.63亿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亏损4亿欧元,如果不是确定英飞凌的车规级LGBT芯片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他也不会有这么大勇气。弘毅或者说他投资的所有企业至今都没有这么大的亏损。
英飞凌到底是怎么绝地翻身的,他没有半点记忆,但从结果推导,英飞凌融资后渡过一劫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相信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世界经济终将回归正常,英飞凌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纯电动汽车能够取代传统汽车,英飞凌将是最大的赢家之一……”贺正诚在英伦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这么说
“你想多了,弘毅的投资和国内有什么关系?我们是一家跨国金融企业,在国内的资产还不到总资产的四分之一。你认为正常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大疆和英飞凌的合作,我只能说有可能,但不能保证……”
贺正诚出人意料的为英飞凌站台,将股价稳定在1欧元以上,却加深了香江投资人对弘毅的担忧。因为弘毅入股的AIG股价继续下跌到2美元以下,而且怎么看都蹦着完全国有化走去。可见弘毅的投资策略是有问题的……
贺正诚抽空了解了一下AIG的事情,被美联储教训一番之后,终于老实了,开始了资产大甩卖,完成了和弘毅在伦敦城市机场股权的交割,顺便将AIG私人银行以2.5亿美元卖给了弘毅的资管公司。
这家总部位于瑞士,并在香港、上海、新加坡及迪拜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与代表处的独立金融机构,截止到2007年年底有174亿美元的资产管理额。现在嘛,当然减少了许多,但是能够继续向瑞士、西欧、东欧、亚洲与中东等地区的高端人群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另外正在出售中的资产还有巴西保险公司48%的股份,从事机械相关保险业务的Hartfordsteamboiler,加拿大人寿保险业务,还有位于东京的总部大楼,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
如果不能收购友邦保险,其他保险公司业务对弘毅来说没有意义,所以也就没有对接,顺便拒绝收购AIG的飞机租赁公司。
马雪徵在米国一边继续关注AIG出售友邦保险的进展,一边与黑石合作收购喜达屋酒店集团,这家公司和希尔顿之家的法律纠纷很烦人。
黑石有人脉,弘毅有资金,如果能够联手组建一家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想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成就。其实四季酒店更好,可惜被比尔盖子收购了。
喜达屋集团的市值有多少,对弘毅来说真不重要,2015年万豪收购喜达屋的时候只有122亿美元。现在是2008年,股价暴跌,市值已经低于30亿美元了。
喜达屋旗下有3个豪华酒店品牌,4个高端品牌;而希尔顿旗下有2个豪华酒店品牌,3个高端酒店品牌,以及6个中高端酒店品牌。双方的合并并不会伤害彼此的品牌形象,但更多的是资本的整合,金融危机下,彼此之间的抱团取暖。
黑石的股价已经跌破了10美元,现在只有8美元一股了,花旗银行巨亏的事情似乎也在发酵,一个月时间股价从20美元下跌到12美元附近。伴随着的是全球各大金融企业的裁员,雷曼兄弟的员工不傻,只要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主动离职。
弘毅在欧洲展开工作后,大众集团逼空和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操作的非常漂亮,但入股奇梦达和英飞凌就不及格了。雷曼伦敦总部的员工讨论着弘毅,贺正诚等人从荷兰飞到英伦,和雷曼兄弟在欧洲中东地区的主要中高层见面。
因为弘毅的投行业务不行,中金不适合现在收购雷曼兄弟,所以改名为弘毅证券,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团队和组织架构。
贺正诚在这次收购一个多月后才开始正式的整合,主要就是为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雷曼兄弟破产了,但哪些是优质资产,大多数人心理很清楚,将那些好东西合理合法转移到弘毅,自然就会有更好的前途。
当初巴克莱和野村证券收购雷曼兄弟之后,经过短暂的亏损,第一年就实现了十几亿美元的盈利,巴克莱更是从雷曼豪取50亿美元不当收益。弘毅的手段或许不高超,但给雷曼兄弟的员工更多希望,想来盈利也应该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