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舟行(戍)

  庐山一带在地质上属于非常年轻的地壳板块,地质活动较多,所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而鄱阳湖是个因为多条水系汇入长江而形成的淤积湖,湖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在先秦时期,湖水面积并不大,汉代时,枭阳城遗址还在现在的湖心,说明当时的鄱阳湖非常狭长。鄱阳湖面积的大幅扩张实际在唐宋时期,北宋年间水面面积最大,那时真是八百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但到明清时,由于长江河道的变化,再加上手工业的兴盛,用水量大增,鄱阳湖水面又逐步缩小。
  所以现在鄱阳湖底应该与周围的地质情况类似,也会有地热温泉的存在,而且在压力作用下,地热温泉很可能会从湖底的地壳薄弱处涌出,在湖底形成一条地热河。这条地热河会不断的变化,因为受到上层江河汇入水量的影响,那么,在这条地热河里,是否会存在一个与湖中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寄居在地热河里的生物也就会因为河的移动而移动。
  总之,我想要了解的就是,究竟在较高温度环境里,是否会存在淡水发光生物,比如,曾茜之前提到的不可能出现在鄱阳湖中的淡水发光水母。
  听完我的思路,曾茜久久没有说话,沉默了半晌,她告诉我,她会马上去查资料,一有结果会马上联系,说完就挂了电话。曾茜的效率我还是放心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更多我们之前忽略的线索。
  下午三点多时,老陈和郭馆长一起来到招待所,告诉我们,那个黄老先生联系到了,我们现在就过去找他。
  在老街的一个茶馆里,我们见到了黄老先生。这茶馆倚建在一条清溪旁边,白墙青瓦,木格重檐。对岸林木葱郁,远处就是淡雾微笼的庐山,小街上并不见什么行人,是个非常清幽的所在。
  黄老先生六十出头的样子,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他热情地与我们握握手,看得出,他从前是个长期在船上的船工出身,皮肤有些黝黑,手很有力道,布满老茧。
  黄老先生之前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客气地给我们几个把茶倒上,又掏出烟来,一人给我们敬了一根。开始慢慢讲了起来。
  八五年时,老黄还是县运输公司的职工,他工作的那艘船是一条三千吨的驳船。出事的那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在船上呆了快三十年的老黄,记忆中,还从来没有遇到这么难熬的夏天,轮机舱里不到十分钟,浑身衣服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他们的船白天跑了一趟武汉,当天卸了货就返了回来,船过九江时,已经入了夜,但想到再有一两个小时就到家了,老黄还是很高兴,就来到甲板上吹吹风,看看夜景,顺便抽上一支烟。
  那时正是鄱阳湖涨水的季节,湖面平静,但四周除了能看到自己船上的光亮,漆黑一片,连熟悉的湖岸线上的灯火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平时即便是夜晚,总有些水鸟在湖中飞过,可今天不知怎的,一只都看不见。而潮湿闷热的空气像一堵墙一样,压得人喘不上气。
  老黄侧着耳朵听了听,无尽的黑暗中,只有自己船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再没有一点声音,好像周围几里再没有其它船只。这个时间,是鄱阳湖水运的旺季,运瓷的,运茶的,运布的,运煤的,船只即便是入夜,也应该穿梭不止才是,这还不到九点,怎么连个船影儿也见不着了?
  老黄扔了烟,匆匆跑进驾驶舱。他总觉得心头沉甸甸的,自己在鄱阳湖上走了不知多少趟船,周围从未像今夜一般的陌生,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船长趴在桌上已经睡着,两个船员也是睡意朦胧的正聊着闲天。老黄抬眼看了一下驾驶舱里的时钟,并不是他想象的九点多,时钟的指针已指向了十一点半。再一看仪表盘,老黄的头嗡的一下,指南针正有节奏的跳动着,好像有人拿了块磁铁在仪表盘旁晃着。
  两个船员也发现了异常,惊慌的问道:“老黄,怎么十一点多了,我们这是到哪了?”“别问那么多了,柱子,你快下去,让发动机先停下来。”老黄说完,匆匆从驾驶舱出来,从旁边的旋梯爬上了驾驶舱顶。
  驾驶舱顶上,驾着一个探照灯,老黄拧开了探照灯开关,一道亮得刺眼的光柱笔直地射了出去。平时的夜里,这探照灯在水面能照到一两公里以外,但今天,光柱在四五百米远的地方已经模糊不清,好像那里有一层厚厚的浓雾,把光线吞噬了进去。
  夏天的午夜,三十四五度的气温,老黄不相信水面会起雾,从来没遇到过。但那似乎又不是雾,雾气即便在深夜,也是半透明,浅灰色的。这浓雾黑的如同墨汁染过,比湖面的颜色还深。
  这时船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已经停止,周围一片死寂,连湖水拍打船舷的声音都没有,一切仿佛都静止了,死一般的静止了。
  老黄急忙转动探照灯,向其他方向照过去,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船已经被这黑雾包围了,船就在一个直径一公里的圆圈里停着。自己在水上三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他忽然想起原来有个老船工告诉他,鄱阳湖老爷庙、落星墩一带,自古就会出现走鬼船的情况,很多船开进了迷雾,就再也绕不出来了,这是惹怒了湖神,湖神要收船的先兆。
  一股寒意从老黄脚底一直蹿到头顶,他急忙向下面喊道,“柱子,快倒车,倒车”
  驳船的发动机还没有启动,老黄突然发现水面开始以船为中心,缓缓地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而驳船似乎被一只无形的巨大手掌攥住,也开始缓缓地横向旋转起来。
  这时,老黄忽然发现湖底似乎冒出了很多巨大的气泡,每个都有脸盆大小,浮到水面,就会砰地一声炸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翻了上来,比暴晒过几天的死鱼烂虾还令人作呕,弄得老黄一阵晕眩,双腿软的像没了骨头,瘫倒在船顶上。
  紧接着,水面忽然明亮了起来,像是有几个巨大的光柱从水下在向上照射。老黄屏住呼吸努力使自己保持镇定,他看到,无数的发着淡淡银白色光芒的小光球,从水下不断的升上来,小的有乒乓球大小,大的有碗口般大,密密麻麻,越聚越多。
  而巨大的漩涡流速渐渐加快,光球也似乎受着漩涡的牵引,开始向他的驳船下方汇集,没多久,已经挤得没有了空隙,完全连成了一体,足足是驳船的三倍大小,而还有更多的光点正在向这里汇集。
  这种景象老黄平生未见,无比的壮观神秘,船下的光亮已经刺得人睁不开眼,整条船被照得像半透明一般,似乎正在缓慢地融化着。但老黄奇怪的是,驳船的发动机再没有发动,自己脚下的船舱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难道下面的船员都昏死过去了?
  老黄努力地想站起身,但这时他听到水下传来了巨大的呜呜声,像是种低沉的号角,又像是什么巨兽的嘶吼,令人毛骨悚然。紧接着,驳船的船身也开始发出金属扭曲的咯咯声,和钢梁折断的咔咔声,像一把把锥子,刺着老黄的耳膜,震慑着他的心脏。
  漩涡的流速开始加快,整个驳船也开始跟着旋转起来,老黄站立不稳,但还是死死抓着探照灯的灯架,探照灯的光柱在夜幕中不停的疯狂晃动。混乱中,老黄突然发现,原本在几百米外的黑雾已经与驳船近在咫尺,而现在也能够看清,那根本不是什么黑雾,而是一道足有十几米高的水墙。如从空中俯瞰,驳船原本就待在一个静止的巨大漩涡里,而所有人并不自知。
  没有时间再让老黄思考,他拼尽全身的气力,解下挂在船舷上的救生圈,套在自己身上,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驳船的船身断成了两截,巨大的水墙也遮天蔽日的盖了下来。更加可怕的是,驳船的上方,狂风骤起,一条水龙围着漩涡腾空而起,直冲天际。老黄知道,是水龙卷风形成了。
  老黄心里明白,如果他随着驳船卷入漩涡,让是必死无疑,早些跳船,也许还有机会游出去。打定主意,老黄尽量直起身,在驳船船身竖立起来的时候,纵身跳入了水中。
  落水的一刹那,老黄发现,他依旧置身漩涡之中,在飞速围绕着漩涡中心转动,而他的周围是无数发光的光点,正迅速附着在驳船上,包括从驳船上倾覆下来的货物,很快被明亮刺眼的光芒所覆盖。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阴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