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张良和陈平
看到刘邦脸有优色,两人都知道不会是好事情。
刘邦将探子传来的情况告诉两人。
两人终于知道了真相,原来赵国发生的一切,皆是有赵歇来主导。
如果只是某个臣子给赵歇出主意,那还可以用其它办法对付。比如可以派人秘密会见,争取将其拉拢过来;如果拉拢不成,还可以想办法使出反间计将其除掉。
但如果是一国之君能力强,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对付起来困难很多,除非能用刺杀、策动政变等手段将其除掉,要不然只能凭借军队灭国了。
“赵歇这个人不简单,子房,你有何高见?”
刘邦信任张良,许多事情都会跟他商讨对策。他之所以能够让众多人才归服,还是有过人能力的。
年轻时的刘邦很懒惰,不学无术,很讨厌干农活。家里人经常说他的不是,他都不以为然,他要干的是大事,怎么能下田干活渡过人生呢?
他经常在外面玩,因此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因为刘邦很豪爽,重情重义,所以大家都喜欢跟他玩,遇事了也找他去帮忙,久而久之,刘邦在这些人当中就有了威望。
刘邦处理内政能力不如萧何、统兵作战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但是他很懂得“驭人”。
反过来,项羽是一员猛将,勇武过人,但是缺少君主该有的驭人之术,经常听不进正确意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就显得不奇怪了。
对于刘邦来说,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同等重要,但他对韩信的信任度,远远不如萧何、张良两人。
张良道:“汉王,赵歇把自己说成跟汉王、项王平起平坐,足以说明他的野心。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他极懂得隐忍,有智谋,处事果断,这对我们很不利。不过幸好,赵歇掌权太迟了,即便再有为的君主,必须有足够时间才能让国家强大,大将军几个月后练兵有成,那时便是赵歇的末日。
如若三四年前赵国便是由赵歇掌权,暴秦灭亡后,恐怕是他跟项羽两强相争;假如是项羽分封诸侯时赵歇开始掌权,北方有可能已被赵歇全部控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他分析得头头是道,神情还算轻松,因为赵歇并不能给刘邦制造太多麻烦。
刘邦安心地点点头,十分认同张良的分析。他擅长揣摩人性、懂得驾驭人才,战略、谋略并非他所擅长,但有擅长这方面的人为他效力。
他自问能力不及赵歇,可那又如何?还不是即将要被他的大将军带兵所灭!
陈平接着道:“汉王,不能留给赵歇太多时间,我们能击败赵歇的有利时机只有一次。倘若大将军下次出征不能一举击败赵歇,将会给予赵歇坐大的机会,以后可就难了。”
张良再道:“汉王勿须为此忧虑,韩信是当今最懂兵事的统帅,下次定能一战定乾坤。”
刘邦再点头认同。
陈平道:“汉王,对付赵歇,除了由大将军统军征战外,还可从其它方面着手,多种手段同时进行。”
刘邦喜道:“速速说来!”
陈平投奔已有好几个月时间,刘邦越来越见识到了他的才能,觉得跟张良比,陈平在大谋略方面或许有所不如,但却比张良更擅长使出阴招。
陈平将建议细细道来,刘邦连连点头,赞他计策甚妙,只要计谋成功,赵歇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
张良亦佩服陈平鬼点子多。
——————
襄国,朝会结束,众臣散去。
时间已快到申时了。
赵歇对于往后几天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
户部目前没有合适的尚书人选,连侍郎都没有,需要他兼任户部尚书角色。
少府这个重要官职人选,更加没有着落,如果实在没有,只能暂时由户部管辖。
在现代的时候,作为打工一族的赵歇,埋怨过工作太忙太累,穿越来到这个时代成为一国之君,却比现代打工时更忙。
赵歇不怕忙,最怕没有盼头,成功是需要争取的,他为此全力以赴着,身体上累,精神上却过得充实。
来到内史官衙,全体官吏再次集中起来。
朝会上所说的相关改革内容,已先有快马赶来简要告之。
众人行礼后,赵歇让内侍宣布相关事宜。
从即刻起,内史改为户部,下设的户部、度支、田部、仓部主事人职务,由“郎曹”改为“郎中”。
在田赋方面,全国所有税种合并,以中央朝廷之规定为唯一标准。
内侍宣布完毕后,赵歇发出命令,重新统计全国人口、土地,实行新的税收政策。
他再将新的统计标准、田赋改革后的征收标准、官员政绩考核标准详细讲述一遍。
在场有官员遇到不明白之处,当场询问,赵歇不厌其烦地解释,做着户部尚书该做的工作。
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对于有能力、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有利,对于那些拉关系走后门升官却缺乏能力的人不利,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官吏都欢迎。
上次朝会时,赵歇宣布让各级官吏自荐,都城官吏限定时间是五天,截止时间到明天为止;地方郡县时间是十二天。
目前,户部有意自荐的人,都已写好了自荐信,趁着赵王在这里当场呈交,赵歇回宫后才有时间一一过目。
“诸位,户部的尚书、侍郎都还空缺,如若你们干得好,寡人给你们升官!”
赵王有神仙相助、提高俸禄,在官吏们心目中威望大增,又有足够多的晋升希望,众人为此欢喜着。
接着,赵歇话锋一转:“若谁玩忽懈怠,办事不力,寡人严惩不贷!”
干得好奖励,干不好惩罚,这是必不可少的。
户部官衙外,一架马车向这边驶来,有十几名士卒跟随护卫着。
马车在官衙前停下,下来两个人,一人是吏部侍郎钱匀,另外一人二十八九岁,头戴方巾,双目炯炯有神。
钱匀对他和蔼道:“公叔先生,大王爱惜人才,定会重用你。”
他带来的这人名叫公叔离,是原本要通过伏伦举荐的人,因伏伦拒绝举荐而去了邯郸,当中尉官衙派去的人赶到邯郸时,当时公叔离正想隔日离开邯郸,投奔汉国,幸亏被及时找到。
今天下午,公叔离跟着中尉官衙的人回到吏部后,钱匀立即带他前去王宫,得知赵王去了户部,又再匆匆赶来。
两人来到户部大门前,向侍卫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