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掌军权
赵歇始终留意着众将的反应,再结合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在以往的时候,文世笛、巩志、孟通、卢田这四个人,在面对赵王时没有多少恭敬。现在这样表现,更证明了是他们陈馀的死忠分子。
在赵军中,一号人物自然是陈馀,二号人物是广武君李左车,三号人物便是巩志。
巩志跟随陈馀多年,有着不错的交情,将他争取过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赞同李左车的武将中,以卓钟楷军职最高,赵军的骑兵便是由他统领。
除了发言的十几人外,还有好几个始终一言不发,这些人要么是墙头草,要么是有着顾虑。
帅帐里,武将们在激烈争辩着,陈馀始终没有做出决定。
赵歇低声对他道:“成安君,我知道你一心为了赵国,但这次错误实在太严重,暂且交出兵符平息众怒。以后,寡人还需要你,赵国还需要你。”
在以往,赵歇比较软弱,如果是由陈馀力主决定的事情,赵歇从来没有反对过,赵王和陈馀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陈馀本身对赵王并未有什么戒备心,只是长期掌兵,一时不舍得将兵权交出而已,赵王向来很依赖他,即使这次所见到的赵王,行为跟以往有所不同,也并未起戒心。
他叹了一口气,将兵符从身上取出,赵歇立即接过。
兵符到手,赵歇总算松了一口气,以后他会紧握军权,兵符永远不会再到陈馀手里。
见到陈馀已作出决定,那四个死忠分子只得闭嘴。
争吵已停止,犯下错误的主帅已得到处罚,对陈馀的不满情绪基本得到平息,武将们将注意力转向赵王这边。
为什么大王会赶来大营呢?总不会事先预知韩信的奸计吧?许多武将都好奇着。
卓钟楷问道:“大王,末将有个疑问。你原本在襄国,为何会赶来大营?”
他的疑问,正是许多武将的疑问。
赵歇从座位上站起,在左右两列武将间地面上缓缓行走,边走边说道:“在月初得知汉军要来袭时,成安君和广武君一起跟寡人商议过。当时,成安君力主正面决战;广武君强烈建议先避其锋芒、坚壁清野,若韩信不退兵,再伺机派兵袭扰粮道。因成安君一再坚持,寡人只好同意。
在大军出发后,寡人每日都想着战事,越想越觉得不妥,韩信何其狡诈,正所谓兵不厌诈,成安君打算以君子的方式跟韩信正面决战,只会被韩信算计。在昨日下午,寡人终于想通了,广武君的建议是对的,若不及时阻止成安君,我赵军肯定会惨败。所以,火速召集仅有的八百骑兵,昼夜兼程赶来。所幸来得及时,阻止了我军惨败、赵国即将被灭的厄运。寡人并非神仙,当然无法得知韩信会用什么奸计,在赶到大营时,发现没几个人留守,才注意周围地形,看看是否有可埋伏之地,果然,发现了树林茂密的抱犊寨山,正好可隐藏士兵。”
赵歇在说话的同时,目光不断扫向各个将军们。
以前那个赵歇,很少直接管理军事,对武将们并不熟悉。现在的赵歇,要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每一副面孔。
众将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这根本就是吹牛,这是没有破绽的吹牛,又进一步凸显出陈馀的失败,再衬托出赵王的不凡。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要是赵王没有做出正确判断、果断决定,要是不通兵事,此刻赵军已经失败了,赵国覆亡在即。
现在的这个赵王,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赵王软弱、没主见、没智慧、没战略眼光,眼前的赵王,言谈举止、做事风格都变了。
过半数武将都为赵王的变化而高兴,心中直呼大王英明。毕竟,他们效忠的是赵国,而不是陈馀。
接下来,欧阳陵讲述从昨天下午出发、到早上抵达大营的经过。
赵王身为一国之君,能够这样不辞辛劳,这更是为国尽责的表现。
在这短暂一天时间里,赵歇力挽狂澜,让陈馀威望大幅度下降,让自身威望大幅度上升,穿越到这个时空里,他初步成功了。
赵歇重新回到座位上跪坐着,目光扫视众人一遍。
“寡人决定,咱不另行任命主帅,由寡人亲自掌兵。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想听听众位将军的意见。”
在现代的时候,赵歇是历史迷、古代军事爱好者,看过不少古人所著兵书,研究过古代许多经典战例、许多帝王的用人之道、治国之道。
他在现代曾经多次模拟过,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当自己置身于某个帝王或军事统帅的时候,该如何统兵作战。
特别是楚汉时期,赵歇曾经模拟将自己置身于刘邦、项羽、韩信、章邯、赵歇等人的位置上,面对不同情况时,在政治上该采取什么策略、军事上该如何排兵布阵。
除此之外,对于古代日常的军事训练、军事制度、各种兵器装备优劣、军队士气等等,赵歇都有一定的研究。
就算在现代了解研究得再多,终究只是理论而已。懂得某方面道理,不代表就能在实践中运用好。
穿越到这个时空,赵歇在现代业余时间所学的理论,在本时空有了实践的机会,他要尽最大努力做好。
现在初掌军权,赵歇既要听取各人意见,亦要给武将们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再结合自身的看法,做出认为最合适的决定。
许多武将开始思索起来,那几位陈馀的死忠份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赵王旁边的陈馀正郁闷着,他把这一切都算在韩信头上,是那该死的韩信太奸诈了。
杜真出列,道:“大王,韩信今日用当初项羽破釜沉舟法子来激励士气,导致我军吃了大亏。如今他的奸计已失败,士气势必大幅下降,末将认为,明日可再出击,定能打败韩信。”
陆续有几名武将发言,赞同这个建议。
李左车出列,不卑不亢道:“韩信乃知兵之人,一旦发现奸计没有得逞,肯定会迅速调整。末将估计,他会立即返回绵蔓河西面,再寻找战机。不过,末将还是建议明日派一队人马前去了解情况,今日我军折损三万余人,该好好安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