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成婚

  第三日,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出嫁仪式,贺兰云萝在女人们的拥簇下,身披五彩缤纷的盛装,翩翩向李戬走来。
  李戬怔怔的看着走来的人,心中暗骂,这是什么鬼?
  贺兰云萝一身彩衣确实漂亮,可脸上却是浓妆艳抹,仿佛恨不得将所有胭脂水粉,往脸上抹一般。上面还描绘着诸多图纹,看上去就像京剧脸一般。
  幸好贺兰云萝底子好,虽然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但依稀还能看出她那精致的面容。不至于让李戬怀疑,是不是岳父大人不愿嫁女,将云萝调包了。
  望着周围人如痴如醉的看着贺兰云萝,李戬不得不感慨,贺兰部的审美观。
  虽然心里在腹诽,李戬还是露出激动的笑容,一把拉住贺兰云萝的手,深情的看着她那种京剧脸,真诚的说道:“你今天真美。”
  贺兰云萝一脸娇羞的白了李戬一眼,让李戬差点忍不住,伸手把她脸上的胭脂擦干净。
  接着,便是贺兰部的巫师们,围绕在两人身边,边唱边跳。时不时递上来一些不知名的东西,让他们两人服用。
  好不容易捱过了巫师的摧残,紧接着,便是一大群男女青年,拉着李戬和贺兰云萝,开始载歌载舞。
  最后,便是在贺兰雄祁的引领下,两人与贺兰家族长辈亲戚见面,相互认识。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又是一场篝火狂欢,直到深夜,李戬才能和贺兰云萝进入洞房。
  经过一番洗漱,贺兰云萝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李戬激动得一把抱住她,又亲又摸,憋了一个月,他早已按捺不住了。
  一夜缠绵之后,第二日,便到了出嫁的时候了,也就意味着,贺兰云萝将要离开贺兰部,拥有属于她的新家。
  刘氏抱着贺兰云萝,两人都哭成了泪人,毕竟是养了十几年的女儿,从今以后,想要相见,也没那么容易了。
  一路送行至黄河畔,刘氏不住叮嘱贺兰云萝,一些为人妻子该做的事。贺兰雄祁虽然无话,却也是双目泛红,满是不舍。
  时间飞快,纵然有满腹的话语,终究还是到了离别之时。当乘坐木筏远去的身影渐渐模糊,刘氏趴伏在贺兰雄祁怀中,嚎啕大哭。
  众人返回黄河东岸,开始组织队列,一路浩浩荡荡的向南而去。贺兰宣兴奋的在队伍前列纵马奔驰,此次,他争取到了押送嫁妆的差事,能够一路跟随妹妹,前往征北军腹地。
  此次嫁女,李戬送了那么丰厚的彩礼,贺兰雄祁自然也不会小气。但他贺兰部别的都缺,就是盐最多。于是,他大手一挥,直接送出五万石盐,作为爱女的嫁妆。
  当李戬得知此事,顿时狂喜不已,这盐跟铁一样,都是这个世界最紧缺和珍贵的东西。五万石盐的价值,完全不差于自己所送出去的彩礼。
  李戬不得不感慨,岳父大人果然慷慨,这些盐,足够他们征北军上下食用数年有余。
  行进十余日,众人在胡阳城休整一日后,继续出发。直到六月下旬,才抵达云中县。
  此时,干旱已经显现出来,各地的小河支流,已经干涸。连带着大河的水量大幅下降,不足平常水流的一半。
  随着河水枯竭,只要离河岸稍远一点的草原丘陵,纷纷出现草木枯萎的现象。本该绿意盎然的夏季,竟出现秋天枯黄的颓败之色。
  此时的李戬还不知道,这场大旱,所波及的远不止关中和草原。整个淮河秦岭以北的州郡,全部在大旱的肆虐之中。
  回到了云中县,大将军府同样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各地文武官员,纷纷到场参加。从今以后,大将军府终于迎来了女主人。
  一日狂欢后,众人当即奔赴各地镇守,如今正是旱情最紧要的时候,他们没有太多时间能够耽误。
  而原本应该回去的贺兰宣,将押送嫁妆的随从遣回,自己却留了下来。
  李戬得知此事,欣喜不已,当即命人给自己的大舅子安排住所,好生款待。岳父大人,这回,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跟乞伏部联姻。
  贺兰云萝还不知道贺兰宣要联姻的事,虽然有些疑惑,哥哥为什么要留下来。但有个亲人在身边,她当然更高兴了,也就不再深究。
  贺兰宣是个闲不住的人,一住下来,便喜欢四处乱逛。未免他被当成奸细给抓了,李戬只好给他一块令牌。除了一些禁地不得入内外,其余地方,任由他去观望。
  李戬知道,贺兰宣并不是一个单纯好奇宝宝,他是贺兰部的少主,将来是要继承整个贺兰部的。
  他之所以愿意留下来,除了抗拒联姻外,还有探查征北军虚实的心思。
  但这又怎样?李戬更希望,向自己的大舅子,展现自己的实力。让他这个未来贺兰部的掌舵人,能够认清自己的差距。
  他实在不愿将来与贺兰部发生冲突,若有可能,他更希望,贺兰部能够加入他的征北军体系。只有这样,无论对谁,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就在李戬回来没几日,便听手下人禀报,贾胥竟从长安而来,要求面见他。
  李戬立马便知道对方的打算,无非是想从他手里,再要走送出来的那些粮食。
  但李戬怎么可能,把好不容易吃进来的粮食,再吐出来给他?当即,李戬命张崇去与贾胥周旋,自己则称病不出。
  为了避免与贾胥撕破脸皮,李戬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紧接着,李戬便接到了来自长安的情报。随着灾情越发严重,关中许多田间的庄稼,开始枯萎。眼看着今年粮食要绝收,无数人开始急了。
  商贾士族们立马囤积奇货,大肆收购粮食,并减少粮食的出售。以至于,市面上的粮价,迅速飙升,从一升十几文钱,涨至五十几文,且一天数涨,毫无回落的迹象。
  现在,百姓们即便有钱,也没有地方买粮了。无数商贾士族必需高价收购粮食,继续囤积,不断催动粮价上升。
  而此时的国库,粮食只剩三十多万石,却不可轻动,因为这是长安五万大军的军粮。
  随着旱情的加重,今年的收成已经无望。这三十万石,不仅仅是维持兵马的基础,更是朝廷维持运作的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