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子与郡王

  北平都司。
  忙了一夜,北平行都指挥使周兴觉得浑身疲惫,四肢如同坠了铅似的,太阳穴那里突突地跳,他叹了一口气,准备回后衙歇息歇息,睡个回笼觉。
  才刚宽了外袍,搭在床杆上,忽然觉得室内多了点什么。
  周兴睁大眼睛,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昏暗的蜡烛光下,只觉得有什么东西隐藏在光线照不到的黑暗之处,如同隐藏在树上的一只豹子,随时暴起,要择人而噬。
  周兴忽地打了一个哆嗦,他本是一个武人,胆子颇豪,便立起身来,厉喝一声:“是谁?!”
  房间里静悄悄地,什么声响也没有。
  周兴推开窗户,朝外边看了看,外边是一丛箭竹,黑峻峻的,他凝神看了半天,并无动静,外边静得连一丝风也没有,甚至连虫儿都没有叫一声。
  这绝不可能!
  夏夜怎么可能没有虫鸣?不说外边的青蛙、纺织娘,就连屋角墙边,也该有不少的蛐蛐儿在高一声低一声地鸣叫。
  是什么使得蛙虫都远避?难道是杀气?
  周兴拔出挂在床头的青钢剑,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疑心生暗鬼,这么多年,正是这种警觉性救过他好几次性命。
  他并没有再四下查找异现发生的原因,而是将蜡烛挑得更亮了些,将外裳重新披上,坐在桌前看起了《左传》。
  看得一两章,忽然之间,风也动了,床下的蛐蛐儿也重新开始鸣叫,周兴这才丢下手中的书,颓然坐倒在椅上,只觉自己全身上下涔涔的,都是冷汗。
  外边打梆子的声音传来,四更了。周兴算了算时辰,自他回房到现在,不过一刻钟的样子,可在他看来,却是极漫长的一天。
  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警惕,只怕一脚踏入的不是自己的睡房,而是鬼门关。
  ……
  和张辅一样,朱高煦最近很忙碌,不,应该说,燕王府最近很忙碌。
  因为要大婚的不止朱高煦,还有他的长兄,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高炽十七岁被策封为燕王世子,本应同时册立世子妃,但他尚未大婚,世子妃位至今虚悬。
  不过,朱棣已经为他的长子择定了嫡妻,乃是燕山卫指挥佥事张麟的长女。
  这位张氏小名庭芳,比朱高炽小两岁,时年也有十七。朱棣闻说她容貌秀美,性子又温柔和顺,便动了为长子求娶之念。
  朱棣在外征战的时候多,朱高炽又体弱多病,下聘虽已五年之久,但事不凑巧,这桩婚事竟然一直拖延下来。
  如今朱高煦的未婚妻子都已经被爹娘送到了北平,做为长兄的朱高炽再不成婚就太说不过去了。
  再则,朱高炽身体也已然大好,这时候成婚正是时候。
  因此,徐王妃最近是忙得脚不沾地,成日里不是分配这个,就是分配那个,那两兄弟更是拘在燕王府不让出去,随时都有可能要搞个什么仪式,需要他们参与排练。
  虽然大婚所需的仪仗、袍服、舆服早几年就已经准备停当,但是,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这些礼仪皇帝原本有明确规定,但架不住朝廷律令也会修改,再则,兄弟俩的身材也有变化,因此,下聘之后就做好的袍服和冠冕免不了要拆了重做。
  皇室嫁娶,纳采、问名、告宗庙到纳吉、纳徵、告期,纳徵所用玄纁、束帛、六马、谷圭等物,都有规制,不可削薄,也不可逾越,当中讲究就多了。一个儿子就够王妃忙上好一阵的,何况现在还有两个?
  两个儿子规制大概相同,但还有细微区别,这当中,又要格外注意,万万不可出了差错。比如纳徵的时候,送到世子妃张氏家的是金印金册,送到郡王妃韦家的是镀金银册银印,外表一样是金灿灿的,但里边的东西却有着极大差别。
  别的不说,一两金子可以换四两银子。也就是说,金印金册和镀金银册的价值差别有四倍之多。这还是明初,明末的话,由于境外白银流入,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八两白银。
  一母所生,手心手背都是肉,徐王妃当然不想分个彼此。但是皇室礼制规定得相当严格,两个儿子的婚礼,可容不得她出任何差错。
  长子朱高炽先行迎亲。议定是八月十二,这一日,宜祭祀、塑彩、开光、裁衣、冠笄、嫁娶、纳采、入宅。
  次子朱高煦定于八月三十,同样是个宜祭祀、嫁娶的好日子。
  这日晚上,徐王妃唤了两兄弟一起试冕服。
  天气热,但王妃宿在凉殿,倒是比两兄弟所居的宫殿更舒适一些。王妃甚是细心,考虑到两个儿子要试厚重的衣裳,特地多准备了几个冰盆。
  为了看得清楚,又点起了几个儿臂大的灯台,照得凉殿亮如白昼。
  宫女、内侍们托着漆盘,流水价地将衣裳、衮冕、圭佩、带绶、鞋子什么的捧了上来。
  一进门,朱高炽便规规矩矩地向王妃问安。
  朱高煦却大大咧咧,行过礼后便嘟着嘴,扯着王妃问:“母亲,大晚上的,试什么衣服?”
  王妃含笑道:“朝廷的衣裳改了规制,你们的身材又有了变化,自然要改上一改。你长兄婚期又近,还不赶紧做好,到时候穿什么成亲?快试试,看看哪里还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娘好吩咐司衣局马上改出来。”
  朱高煦皱眉道:“那就先弄好长兄的衣裳,我的又不急。”
  “哎,你这孩子!你以为这事容易?要查朝廷邸报典籍,这可出不得一点点差错的,反正日期也差不得很远,一起把这桩事了了,母亲也就放下了一桩心事。”
  朱高煦无法,随手掂起端放在托盘上的衮冕,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看完顺手往头上一戴。
  王妃笑道:“煦儿,错了,是这一只。”
  “这只大小合适。”
  王妃亲手将另外一只衮冕拿在手里,一边招手:“过来过来,娘给你试试这只。”
  “娘,这只小了一点,勒的慌!”
  “叫他们放大一点便是了。”说着,王妃便将这只衮冕放回盘中,叫黄莺儿记下尺寸。
  “我戴那只不行吗?”
  “那是王世子的规制,你长兄的,你不能戴。”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