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陈宫叛曹
张邈既是曹操的发小,又和曹操有过命的交情。当年曹操起兵讨董,全仰仗卫兹的支持,而身为陈留人的卫兹当时是在张邈手下任事的,如果没有张邈的认可,卫兹是不可能支持曹操的。而且曹操在讨董的时候,名义上是归属张邈的。
当年张邈因为袁绍当上诸侯盟主,还得了冀州,有了骄矜之心,所以张邈责备和提醒了袁绍一番。袁绍没有领发小情,还开始嫉恨起张邈。加上张邈接待和结拜了从袁绍那里逃出来的吕布,袁绍更加对张邈恼怒。
等曹操当上兖州刺史,袁绍就下令曹操杀掉张邈。曹操自然不会对袁绍言听计从,写信说:“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以此来劝谏袁绍。袁绍念旧情,没有再追究张邈。
从那以后,张邈和曹操的感情更加好。为此,曹操第一次征伐陶谦,摸不住徐州强弱的曹操对家:“我若不还,往依孟卓。”曹操对张邈的信任可见一斑。
如此感情的张邈为什么会反叛曹操呢?那是因为曹操在接任兖州后的一系列行动,让张邈误以为曹操听从袁绍的指令行事,曹操是袁绍手下一将。
袁绍虽然因为曹操的劝阻不再要求曹操杀张邈,可张邈认为袁绍一有机会还是会动手的,尤其是王匡和韩馥的惨状让张邈心寒。
韩馥逃出冀州,寄住在张邈这里,每天忧虑惊恐。因为袁绍派人来和张邈议事,就以为是袁绍让张邈杀他,韩馥便跑到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了。韩馥的死,对张邈的触动很大。
以上便是张邈反叛曹操的第一个原因,是出于自身安全着想的。还有第二个原因,当时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弟高柔便看出来了。
高柔时常对他人说道:“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于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
高柔看出张邈手下有自己的势力和兵将,这些都是不归曹操管辖的。在这个乱世,有太多人想着争权夺利,张邈有地有人,绝不甘于人下。
有了这两条原因,张邈反叛的内在需求就有了,差的只是外在条件。而这个外在条件,谁也没想到会那么快到来。
兖州士人在陈宫的撮合下,决心反叛曹操,迎张邈入主兖州。兖州的士人最初是想让张邈入主兖州的,至于最后由吕布为主,那又是另一个原因了。
兖州士人反叛曹操,同样有许多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曹操没有履行最初入主兖州时,对大家承诺的条件。
当时刘岱刚死,兖州群龙无首,兖州士人正在寻找入主之人。不同于冀州士人大部分想要一统天下,兖州士人大部分是保守派,他们希望有一人领导他们驻守一亩三分地,不加入诸侯纷争,不使家族利益和人员受损失。
当时有人提议迎青州军入兖州,可很快便被其他人否定了。
一,刘备家底都是青州人,若是刘备入主兖州,兖州士人必在青州士人之下,他们不同意;二,刘备是武人出身,青州很多本地士人都还没认可刘备,更不要说兖州士人了。
排除了刘备,又不想要两袁,能入兖州士人眼的英雄就很少了。这时候曹操狂风扫落叶般击败东郡黄巾,让兖州士人眼前一亮。
曹操既有名望,又与士人交厚,在这乱世之中,军事素养也很高,完美符合入主人选。但有个前提,那就是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的部下。
当时有意入主兖州的曹操,在和陈宫商议过后,给陈宫做了承诺,表明自己不是和袁绍一条心的,不会和袁绍一条道走到黑。
在陈宫和鲍信配合的劝说下,兖州士人相信了曹操,接纳了曹操。
有认可曹操的,自然有不认可曹操的。边让便是一个曹黑,仗着自己的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经常贬低曹操。
还有中二性的曹操怎么能忍受这种键盘侠,借着他人诬陷边让的由头,杀了边让及其全族。
同时轻易入主兖州,也让曹操有些飘了。他不但杀了边让等兖州反对自己的士人,还特意杀了以前得罪过他的人。
其中一人叫桓邵的,祖籍在沛国,在兖州游历,素来轻慢曹操。曹操得兖州后,桓邵避兵灾于交州,曹操便遣使让交趾太守士燮杀桓邵。桓邵害怕,回到兖州自首,向曹操道歉。可曹操没有免罪,还是杀了桓邵。
边让这种书呆子,本来无关紧要。可边让的死,让兖州士人开始重新审视曹操。随后曹操一些列举动无不表明曹操是跟着袁绍的步调走的,想要将兖州拉入袁绍征伐天下的战车。
其实曹操也不想听从袁绍指令,刚开始曹操势力还不强,甚至军中还有很多袁绍支援的士兵。可兖州士人不管曹操是不是逼不得已,他们觉得曹操言而无信。现在不但帮袁绍作战,还要和徐州开战。在陈宫等人再度劝说下,兖州士人反叛了曹操。
以上那些兖州士人和豪强不过是没有眼界,随大流的一群人。兖州士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明白,身在乱世是不可能不加入的。区别只是主动加入和被动加入。这些有识之士的代表,谋士士人是程昱,武将豪强是李乾(李典的从父)。
自然,高才的陈宫同样明白曹操。陈宫本来是不会反叛曹操的,可曹操在徐州屠城的举动让陈宫受不了了。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性情刚直,有侠义之心。
曹操在徐州刚开始杀戮的时候,陈宫就写信劝谏曹操。可当时满腔怒火的曹操什么人的劝解都听不进去,曹操的无视让陈宫也怒了,他决心要曹操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