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撩拨

  清晨,白雪皑皑的淮阴行在,有无数道黑烟升起,远远看去,仿佛城中各处失火,居民们若再不出城避难就来不及了。
  皇宫,一处阁楼上,坐在窗前的李笠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远处那黑烟袅袅的情景。
  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按如今愈发增长的用煤量,搞不好会出现“酸雨”这个环保问题。
  这不是不可能,因为淮阴有来自徐州的廉价煤炭“不限量供应”,所以耗煤量连年增长,尤其到了冬天,许多人家烧“炕”,少不了物美价廉的煤炭。
  他正在琢磨这年头考虑环保问题是不是太矫情了,视野里忽然出现一个漂亮的脸蛋。
  漂亮的脸蛋,精致的五官,让人看了只觉赏心悦目。
  却是他的“专属生活助理”张丽华,面对面给他整理眉角。
  李笠面对阳光洒落的窗台,张丽华对着他,算是背光。
  对方被阳光照亮的脸部轮廓,泛着一层淡淡的白色光晕,李笠定睛一看,却是细细的绒毛。
  按照习俗,许多女子出嫁前要绞脸(又称开面),即用细麻线将面部绒毛绞掉,并修整眉鬓,这种“美容”由其女性长辈来操作,算是一种成人礼。
  但是,后世在许多影视作品里,体现年轻女子青春靓丽的“特写”手法之一,就是脸部被阳光映照,其上细细绒毛化作一层光晕,衬托出女子的“青春无敌”。
  所以李笠觉得眼睛有些花。
  不知何故,一直遵守“工作纪律”的张丽华,现在违反规定,没有戴口罩,而且还靠得很近。
  于是,她和皇帝近距离面对面。
  即便张丽华的呼吸很轻微,但呼出的热气迎面扑来,让李笠觉得脸有些痒。
  不经意间,四目相对,李笠被对方那清澈、明亮的一双眼睛弄得心也有些痒。
  畜生,她还是个孩子啊!!
  心中一声怒吼,使得李笠清醒过来,邪念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丽华的眼睛眨呀眨,似乎没注意到皇帝内心波动导致双眼之中泛起的些许涟漪,很快便完成“工作”,转到身后,为皇帝整理发髻。
  气氛恢复正常,李笠只觉正道的光洒在身上,自己是那么的舒适,那么的神清气爽。
  人,是要有道德底线的。
  结果,脖子后部被梳头发的梳子轻轻的“犁”,觉得有些奇妙的痒。
  张丽华给他梳完头发,然后扎发髻,李笠忽然觉得自己双耳耳廓有些痒:原来是被张丽华的双手侧面轻轻摩挲。
  这算是正常接触下的不经意擦碰,可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反复摩挲,让李笠本来“明镜止水”的心,再次泛起涟漪。
  “咳咳,丽华,给朕倒杯茶。”
  “是,陛下。”张丽华应了一声,转到旁边去斟茶,李笠不由得捏了捏鼻梁。
  你受了什么刺激,怎么感觉开始动手动脚了?
  李笠如是想,转头看向床那边,却见萧妙淽蜷缩在床上,一动不动。
  干柴烈火,一个巴掌可拍不响,所以不光他累,萧妙淽也很累的。
  接过张丽华捧来的茶杯,李笠慢慢喝了起来,等对方帮自己扎好发髻,吩咐:“行了,一会,你们服侍萧娘子吧。”
  “是。”张丽华应了一声,等李笠喝完茶,接过茶杯。
  张丽华用兰花指捏着茶杯,李笠只觉对方收手的时候,小手指在自己手背上划过,愈发哭笑不得。
  你是佛祖请来的妖精,专门考验我的“人品”么?
  因为今日不用上朝,所以李笠不急着去书房处理公务,慢慢吃起早餐。
  一手拿着蒸饼,慢慢啃,另一只手拿起昨日黄昏发行的“晚报”,慢慢看起来。
  “晚报”,即傍晚时分、宵禁开始前发行的报纸,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是为了让人们在宵禁开始后,有一份内容丰富的刊物打发时间。
  亦或是让那些在娱乐场所过夜的客人们,有一份谈资。
  但李笠晚上很忙,所以当日晚报经常留到次日早上看。
  现在,他手中报纸的“头版”,就是一则重大消息:突厥大军压境,幽州形势不容乐观!
  这是大标题,李笠仔细一看,小标题倒还好:官军准备就绪,突厥大军动向尽在掌握之中!
  他没有看内容,翻过一页,看第二版的新闻。
  幽州的军情,他第一时间收到了,并不担心什么,因为夏天时拿下幽州州治蓟城后,就做了相应的布置。
  李笠和将领们判断,突厥人在秋冬季节很可能会袭击幽州,此举主要是探探动静,未必会真的全力进攻。
  当然,一旦楚军应对不当,让突厥人认为有机可乘,那才会导致幽州局势急转直下。
  李笠的注意力很快被第二版的新闻标题吸引:饶州乐安铜矿,今年年产破九百万斤已成定局!
  虽然他不需要靠看报纸来得知这个喜讯,但看了报纸上刊载的新闻,还是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朝廷不缺铜(相对而言),那么,铜价继续缓慢下跌的大势不会扭转。
  再看其他新闻,多为发生在楚国各地的事件,譬如湘州临湘附近的湘水河段,出现了疑似鳄鱼的水中生物。
  又有邓州穰城前不久发生的灭门惨案,以及河北邺城赛马会开赛日发生轻微踩踏事件等等。
  虽然这新闻的时效性大多在数日乃至十余日,但不可否仍,报纸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消息媒介。
  人们可以凭借报纸,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事。
  所以,各大城池以及商埠,报纸的发行量都在增加。
  即便当地许多百姓不认识字、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却不妨碍他们渐渐养成习惯,跑到茶肆、食肆、酒肆听说书人“说”报纸。
  因为发行报纸的“报馆”,都在有司的管理之下,所以,朝廷掌握了新的舆论渠道,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舆论控制在手中。
  年轻的报纸,已经渐渐成长起来,这种舆论工具不会被士族们控制,却能得到市井百姓的接受,这才是李笠最关心的。
  而且,“训练有素”的报社编辑,可以化身“标题党”,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适当“调整”的新闻报道内容,暗中挑动社会矛盾,引发大辩论。
  譬如,适龄未婚男女两情相悦,却不得父母认可,于是私奔(这个时代称之为淫奔)到外地定居、共同生活。
  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认可这段婚姻呢?
  或者,适龄未婚男女,在自己暂居的地方有了工作和住处,又两情相悦,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支持他们在没有父母认可的情况下,在当地合法成婚?
  李笠已经能想象到卫道士们会被这种话题撩拨成什么样子。
  但是,他却希望以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平民,勇敢的跨出那一步。
  挣脱宗族、地域的束缚,涌向江陵、夏口、湓城,鄱阳、豫章、寒山、广陵、建康等支持“婚姻自由”的地方。
  要让各地青壮知道:你们在家乡,找不到饭吃,找不到老婆?没关系,来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有很多作场,有很多女工,官府支持自由婚姻!
  只要两情相悦,成亲不需要彩礼,不需要聘礼的哟!
  不知不觉,李笠看完报纸,吃完早餐,准备去书房办公,经过内外间隔断时,见张丽华候在旁边,心生邪念。
  两人擦肩而过之际,李笠特意靠向对方,忽然吹了一口气,将张丽华额前一缕青丝吹起。
  仿佛春风吹拂杨柳枝。
  那一瞬间,张丽华只觉心停跳,呼吸凝滞,下意识抬头,满是震惊的看着皇帝。
  却听皇帝哈哈一笑,大步走开。
  旁边,几个宫女一脸震惊的看着张丽华,随后眼中满是羡慕,却见张丽华的面颊通红,连耳朵也红了。
  接着两眼一翻,身体晃动,摇摇欲坠。
  “丽华,丽华你怎么了”宫女们低声呼喊,赶紧上前搀扶,李笠听着后面的动静,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向前走。
  他面带笑容,走出阁楼,沐浴着阳光,哼哼起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
  女人,你敢撩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