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胜利之后
首先,这一战证明了他们有了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保,从此便不太用担心被赶下海了。
其次,盟约的签订意味着他们终于能从花钱如流水的战争中解放出来,可以喘一口气安心经营领地了。
最后,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市场将渐渐恢复,总算是有希望摆脱经济危机了。
不过,蒙宋之间的边界虽已确定,但是宋一方在京东淮北新获的土地的内部划分却还没完全确定下来,这仍然有的是要扯皮的地方。
然而对于东海商社来说,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已经拿到手,扯皮的事情还是慢慢扯吧。现在该是制定撤军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好好休息,获取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从清河特遣舰队介入战争到最终结束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海军从战区运了四百六十余船次的战利品回去,其中包括大量的财物和两万余的人口。战后通过盟约的交易,又取得了三万余人口。这个数量不算特别多,但皆是青少年、男女比例合适,且受东海商社直接控制,质量还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五万多人一年要吃二三十万石粮,再多的话压力就不堪重负了。
不光人收了不少,马也收获了许多。前后战场上缴获的马匹就有近万——只是可惜,大多是公马甚至阉马,没法繁殖,但至少短期内还是很有用。战后又陆续交换来一万七千匹,这些质量就好多了,不但有大量的母马,还有一小批西域良马,对于繁育和育种工作极为重要。
人、马之外,还直接获得了相当于两年财政收入的贵金属,这不但缓解了当下的紧迫,还对未来的金融改革极为重要,具体内容还需要一卷去描述。
最后,土地方面也有了丰厚的收获。其中中间的潍、密、莒、沂四州百万人口、土地肥沃,直接把东海国的体量扩展了两倍。而更重要的是莱芜、海州这两块处于边角的地盘,前者盛产煤铁,对工业化进程大有助益,而后者地广人稀,给了土地政策更大的施展空间。这两者,才是强国的根本啊。
而对于忽必烈来说,这无疑是他的一场重大失败。
历史上,他借助以雷霆之势剿灭李璮叛乱的余威,成功加强了对汉地世侯的控制,维护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从而将旗下各势力整合为更紧密的聚合体,最终得以实现南下灭宋的大业。
但是这个时空的讨逆失败,则反过来严重动摇了他的权威。
世侯们有李璮、严忠范两个先例,立场一下子就暧昧了起来,投降宋朝成为了一个可行性颇高的选项,而继续为蒙古人卖力则显得风险有点高。可是忽必烈现在非但不敢削藩,反而要更加安抚他们,以免他们真的叛逃过去。
不但汉侯居心叵测,就连一向支持他的蒙古诸王也不满了起来,人心浮动,即使没向阿里不哥示好,也开始做起了墙头草。而阿里不哥的再度大举入侵,就更是悬在头上随时会要命的一把利刃了。
当然,忽必烈毕竟是一代雄主,这样的局面虽然艰难,却未必不能挺过去。
然而他必须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接下来是该继续汉化还是去汉化?继续汉化的话,可以拉拢汉侯,但同时也会招致蒙古诸王的不满,去汉化的效果则正相反。
在历史上,他因李璮叛乱而对汉人产生怀疑,暂缓了汉化进程,转而重用色目人;但在这个时空,权衡各方面的实力和外部力量,以及火药武器崭露头角的事实,似乎就只有在汉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了……
除此之外,作为“受益最大”的一方,莫名其妙就躺赢了的南宋朝廷,同样有自己的烦恼要处理。
1262年,9月5日,白露21日,临安。
临安皇城,大庆殿偏殿之中。
赵昀虽然今天染了风寒,但还是一边喝着药,一边坚持着来到殿中,与贾似道谈论最近的军务,一扫几个月前的昏君做派,似乎还真有了一点中兴的气象。
和议的最终结果此时尚未传回来,不过他俩早就知道和议会成,所以也不太担心此事,现在所议论的,是战后京东路地盘的划分。
御案之上,摆着一份由东海军绘制的京东路“精密”地图,贾似道拿着一支铅笔在上面泰山之北的位置画了一圈,说道:“济南、淄、青诸地,归属齐国公节度,这应当是无异议的。其中,东海国还特别点名了临淄、乐安二县应由齐国公之子李南山管辖,齐国公并未反对,此事对朝廷也有益无害,我看该照准。”
这基本是朝中共识了,李璮在济南扛了几个月,没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战前都说好了,总不能言而无信吧?更何况,益都李家和贾似道的父亲贾谊是有旧的,李璮也曾托东海商社送过一份礼物来,所以贾似道也不会给李璮上什么眼药。
赵昀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只是对东海人在其中的横生指使有些皱眉,先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那么,东海国的地盘呢?”
贾似道小心翼翼地在地图东南边画出了一大片:“当初归属东海公节制的是东海军及登、莱、潍、密、青六州军,如今齐国公携青州地归附,便以沂、莒二州易之,再加上东海国索要的莱芜、泗水二地,便是东海国如今的辖区了。”
贾似道与东海商社的关系一向不错,只是最近有个小插曲令他不太舒服,蒙古一方的和谈主使居然是郝经——他不是应该已经沉江喂鱼了吗,这背后东海人到底搞了什么鬼?
不过后来往来消息,郝经及蒙古诸人闭口不提当初他在鄂州卑屈求和的事,所以他也没就此发作,但到底是种下了一根刺。
赵昀听了,是大皱眉头。
当初他封了东海国这么多地盘,是想着诱使他们去跟李璮抢肉。但是没想到风云变幻竟是如此令人唏嘘,眨眼之间,李璮来投,东海崛起,皇宋竟然打赢了一场北伐战争,这些地盘居然就真的落入到了东海国手里,这就有些不好办了啊。
赵昀没有直接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问道:“朕记得青阳梓卿说过,汉晋之时的东海国之地,差不多也就是这一带吧?”
贾似道一愣,随即答道:“略有差异,大致相合,不过故东海国是以海州地为都,而现在海州残破,对于当今的东海国不过是鸡肋一般罢了。”
赵昀点了点头,看着地图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贾似道赶紧帮着把汤药递了过去,看到赵昀脸色黑着不说话之后,又试探地说道:“官家可是担心东海国势大不能制?”
赵昀又是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觉得呢?”
贾似道略顿了一下,说道:“其实官家大可不必过虑,东海国势虽大,但人心却不齐,只消用推恩之法,便可破之?”
“哦?”赵昀来了兴趣,“你是说以利诱之?”
贾似道点了点头,说道:“东海国小而精悍、船坚炮利,然而却有一要害之处,便是国中无主。东海公远在万里之外,而国内又群英荟萃,换句话说也就是群雄并起。之前国势弱的时候还好,但现在稍一安稳,打了一场胜仗的将军们又正是骄横的时候,怎么会甘于屈居人下呢?所以,官家大可以以赏功的名义封些男、子、伯下去,东海国必可不攻自破……”
呃,这招可以说十分恶毒了,论文斗还是宋人会玩啊。
赵昀听了之后,顿时宽心了不少,正要着枢密院去理个单子出来,想想又觉得刚打赢就玩这一出似乎有些太阴险,于是笑笑说道:“此事再议吧,下面呢?”
贾似道松了一口气,又指着徐州一带说道:“徐、邳、宿之地,天下险要,须得收回朝廷直辖才行。然而此地地处北疆,远离行在,调转不畅,须遣一重臣坐镇才好。”
赵昀点点头,说道:“理应如此,那便将此地设一个淮北制置司吧,何人可当此任?”
“可由淮西安抚使吕文福兼任。”贾似道立刻将自己人抬了出来。
吕文福是大将吕文德的弟弟,而吕文德一向与贾似道关系融洽,所以有机会便得到了提携。不过吕文福本人也做得不错,在这场大战,他坐镇濠州(后世蚌埠附近),为前线大军转运军资,幕后功劳也不小。
赵昀一愣,他本以为贾似道会推荐李庭芝的,毕竟后者在徐州保卫战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就让李祥甫镇于此地不好吗?”
“李祥甫立功甚大,如今扬州安定,可召回朝中,任兵部尚书兼签书枢密院事。以何子是外放淮东,李安来也调往淮东驻守。”
“何子是”名叫何梦然,因之前做御史时处于贾似道授意弹劾吴潜、丁大全而开始平步青云,目前在枢密院任职。“李安来”就是献了徐州的原徐邳总管李杲哥,投降后被赵昀赐字为“安来”,当初战况紧急不敢动他,现在正好乘胜调回来削他兵权。
赵昀想了想,也对,让有功之人回朝远离军务,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于是点头说道:“也可,李祥甫长于实务,又熟悉军情,还洞察东海国事务,有他在朝中也是好事。对了,这次夏用和又立大功,连夺蕲、宿,焚亳、降徐,泰安一战其子富也居功不小,该如何酬他?”
贾似道沉吟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陛下,据之前的商议,是要留严忠范镇于东平的。”
赵昀点点头。把投降的严忠范继续封在东平,好作为一个马骨吸引其他蒙古世侯来降,这是既定策略。不过,现在的东平,可就没有当初严家统辖数十州县那么威风了,也就东平城临近区域罢了,兴不起什么风浪。“是有此事,你说,该给他个什么爵呢?公爵肯定是不行的,伯爵好像又低了些,东平侯如何?”
贾似道正色道:“严忠范不过一介降帅,却可封伯封侯,这要让在战场上生死拼杀的将士作如何想?更何况,当初的严实便是三姓家奴,朝廷丢了京东,有一多半要归咎于他的临阵投敌上,这家人怎么能信任呢?”
赵昀感觉糊涂了,当初你不是也赞成这事的吗?怎么到现在又反对起来了?“卿家,你的意思是,废了严家,以朝廷兵马替之?”
贾似道摇了摇头:“东平路途太远,朝廷经营淮北司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那里了,所以还是要留用严家,只是……”
他停顿了一下,在赵昀疑惑的目光中,终于把策划已久的正题说了出来:“朝廷可于济、兖、滕之地,再设一方镇,仿齐国公、东海公、东平侯之例,择一战功显赫、忠心朝廷之大将分封于此,世袭罔替,为朝廷镇守边疆,同时也震慑临近的宵小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