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渐热
蒙军结队后,再次集群动了起来。陆秀夫不敢怠慢,将火枪手收了回来,结成紧密队形以图抵抗冲击。
但蒙军却没有直朝方阵冲去,而是点燃了匆匆制成的简陋火把,向车阵掠袭过去,试图火攻,将里面的东海兵逼出来或者烧死。
但是,火把需要投掷,射程比骑弓更近,想投进车阵里的话,必须得贴到车阵边上才行。蒙军这么尝试了一轮,结果遭遇了车阵内火枪的痛击,一下子又损失了几骑。少量成功扔出去的火把也立刻被砂土扑灭,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陆秀夫带着方阵又追了过来,蒙军见没讨到便宜,只能撤退到东边再想别的招数。可是这方阵阴魂不散,仍然缀着他们追过来,他们已经知道厉害,不敢硬撼,只得再次转移。
一时间,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场面——步兵追着骑兵跑!
不过,这场面没持续太久,就出现了转机。
“啾……啾!”
天空之中,突然传来两声清脆的鹰啸声,战场上的众人不由自主地循声望去——然后就发现北面一处山口出现了一群骑兵!
这群骑兵穿着东海制式衣甲,在山口处略一停留,辨认出南边的车阵后,就呼啸着向南疾驰而来。
“是勇敢营!”周安宁首先认出了他们,“我们有援军了!”
勇敢营是骑兵系统里的一个雇佣兵营,由之前的勇敢连扩充而来,成员主要由野兵构成,其中大部分是安全部从辽东招募来的女真人或契丹人,也有一些投诚的蒙古人和桀骜不驯的汉家骑兵。所谓同行相轻,以往周安宁这些正规骑兵不是很看得起他们,但现在看到这些“野蛮人”却格外亲切。
陆秀夫松了口气,但立刻又谨慎了起来:“都打起精神来!别在这时候被偷袭了!”
士兵们闻言,纷纷从北方收回视线,向周围警戒起来。
果然,蒙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向方阵这边摸了过来……
嗯,他们却并未做出冲击的姿态,而是分出一个小队来到方阵之前约二百米的位置停了下来。为首一个在大热天下仍然穿着黑色盔甲的军官策马走了出来,朝阵前慢慢行来。
东海士兵们没什么骑士精神,纷纷举枪朝他瞄准了起来,不过却被陆秀夫阻住:“等等,先看看他有什么说的。”
那名黑甲骑士见红衣兵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松了口气,继续向前走了一会儿,然后抱拳说道:“在下顺天张弘范,今日一战实在畅快,贵军乃是我平生未遇之强敌,不知主将是何人,可否一见?”
原来这支骑兵是张弘范带领的!
他接受史天泽的调度,从济南取道东平与按脱的大军汇合,正巧遇到周安宁他们闯入军中,便自告奋勇带着自家骑兵前来追击,于是就到了这里。本来敌后不宜久留,但他见只是一帮辎重兵,心中轻视,就起了硬攻的念头。结果一交手,发现对方硬得嗑牙,现在又有了支援,没办法只能撤了。但他对这支能挡住自己的“强敌”很有兴趣,便学着传说之中的名将风范,走之前想结识一下。
呃,其实他也是初出茅庐,没真正打过几仗,哪里见过多少强敌?现在玩这么一出,无非是少年心性发作想出个风头而已。
要是换了别人,他多半得讨个没趣,可这陆秀夫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读些,受故事感染,分外受用这一套,当即就站起身来:“在下东海国陆军中尉陆秀夫,今日忝领本军为战,还请张将军记好了!以后记住这个教训,莫要犯我东海军威!”
“呵呵,”张弘范打马一调头,“陆……中尉是吧,我记下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他便纵马回了阵中,然后在勇敢营抵达之前,带着自己人向西归队去了。
陆秀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有些无语:“还青山不改……《水浒传》看多了吧?等等,难不成他真的看过?”
蒙军撤离之后,临一营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保持着车阵阵型警戒着,直到勇敢营到来之后才放松下来。
勇敢营急急忙忙赶过来,却没打上一仗,不少人都感觉不尽兴。跑出一身汗的野兵们纷纷摘下头盔散热,露出统一的光头发型,还有些人骑着马围着车阵转圈,无情地嘲弄着里面的步兵们。
要是往时,这种挑衅行为说不得会引发一场斗殴,但现在刚被他们救下的临一营士兵不好意思与他们计较,只好比出中指作为回应。
周安宁请示陆秀夫后带队离开方阵,牵出马来主动迎了上去,没想到却在队伍中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陈东家!你怎么亲自过来了?对了,骑三营二连二排副排长周安宁向中校报告,我排在汶上县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发现大批蒙军运动!”
勇敢营正中几名全副武装的近卫兵所簇拥着的正是陈远琪,也正是勇敢营的创立者。周安宁是骑兵系统的第二批成员,入伍的时候还是个少年,经历过平原牧马场训练的时代,当初陈远琪在平原牧马场医务室,跟骑兵的人混得熟,两人自然也认识。
他看了看周安宁,没有直接回答前面的问题,而是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辛苦了!这个情报很重要,你们都是好样的!”然后才说道:“要打仗了,这边骑兵怎么都不够用,所以勇敢营也从北边调了过来,我怕他们太野,就跟了过来。今天我们正巧在山北那边集训,看见了你们的求救信号,所以直接带人过来了。你们这次真的不容易,以后这些侦察任务就让他们去吧,他们才适合干这个。”
此时周安宁眼中已经充满了泪花:“不,东家,我们能行……可恶,弟兄们……”
“行了!”陈远琪锤了他一下,“现在你是中尉了,不是当年那个小家伙了。范龙城已经带了一批训练骑兵到来莱芜那边,等今天过后你就跟我过去复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凭你这份功劳,拨一个连不成问题。这不光是奖励,也是责任,你得把他们变成真正的精兵,有朝一日反撵着蒙军跑,明白吗!”
周安宁昂首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不过,我还是想尽快上战场,给今天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陈远琪点点头:“没问题,等你们恢复好,想不上战场都不行!等下次我们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就是让敌人人胆寒的时候了!好了,现在带我去看看其他弟兄吧。”
周安宁应了一声,便带陈远琪来到了车阵中。
临一营的官兵们见来了个大人物,纷纷列队敬礼。陈远琪让他们继续准备车队,又与其他五个骑兵嘘寒问暖了一番之后,便走到了陆秀夫之前。
“陆秀夫中尉?”陈远琪压抑住惊讶,看着这个“鼎鼎大名”的年轻人,“我知道你,学院里成绩就很好,这次更是打得不错!加油干,有前途!”
陆秀夫先是激动地行了个军礼,然后又叹气说了一句:“可惜还是损失了不少兄弟,连我们也……”
这次他带队击退了张弘范的进攻,但也损失了一些部下。轻伤的包扎一下就好,但还是有两个中了要害部位的挺不住了,现在被担架拉了回来,放在地上由卫生兵进最后的努力,希望不大。
“你们都是好样的。”陈远琪看了看他,看了看担架上的伤员,又看了看周围的士兵们,起身对附近热切注视着他的人们喊道:“虽然敌军来势汹汹,但是我们也不怕他们,我们有上万弟兄,强大的火力,还有几万友军支援!军委会已经制定计划,开始全面反击,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诸君还请奋发努力,全力杀敌!”
他说完之后,周安宁首先按捺不住,振臂高呼了起来:“杀敌!”
“杀敌!”“杀敌!”
士兵们的情绪也被感染,纷纷跟着呼喊着,怒吼之声震破天际,甚至远处的山中都传来了回音。
……
1262年,7月3日,小暑第21日,莱芜要塞。
“七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足够痛击他们了!”
安全部的高级军官和参谋们拿着一堆小棋子在沙盘上运筹帷幄了半天之后,高正用力把其中的几枚红色棋子往前一推,如此斩钉截铁地做出了决断。
说完之后,他又看了看范龙城,后者也很有信心地说道:“除了勇敢营之外,各部骑兵都在向泰安州集中,我还带了一个营的训练骑兵作为补充,在小暑25日之前一定能整合出三个营一千名骑兵来!”
高正点点头:“很好,步炮兵四千余人,再加上这一千骑兵,我们就可以好好跟他们打一场了!”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前方情报的传回,军委会做出了在泰山山脉之中会爆发一场大战的判断。
实际上,这并非巧合,而是东海军有意引导的结果。所以当他们得知按脱大军真的如他们期望地那样主动向泰山方向前进的时候,不但有着靴子落地的安心、大战将至的紧张和兴奋,还有着一种计划成功的满足和得意之感。
在此之前,为了应对这场可能的大战,军委会下属的总参谋部做了很多各式各样的计划出来,现在大战在即,计划便开始执行了。各地的攻势停歇,战线开始收缩,二线部队调往前线防守,训练营和附庸政权的兵力看守后方,友军的兵力被借调去防守非关键地区,一部分运输任务外包给了民间和其他部门,最终解放出了这五千人步骑炮俱全的野战兵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指挥,三个旅的界限被模糊,合成团的编制被打散融合,这七步二炮三骑十二个营将被整合为一支庞大的野战合成部队,由全体大会授权的决战指挥部进行指挥,与来犯的蒙军展开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
“根据前阵子搜集来的情报,”高正看着指挥室内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开始做起了动员,“这次来袭的蒙军由蒙古亲王按脱亲率,旗下包括蒙古骑兵数千,张弘略部、史权部、严忠嗣部等等步兵数万,经过东平后又征召了严忠范部的马步兵数千,总兵力在三至五万之间!”
这个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实在不少。相比济南那十几万蒙军还有演义里动辄几十万的大军来说肯定是不多的,但是即使真有那么庞大的军队,也根本无法有效指挥和补给。真正行动的话,几万部队已经是极限了,像之前蒙哥伐蜀、忽必烈伐鄂,可谓用了举国之力,每路人马也不过四万上下。
之前宋金的几次大战,每次战役双方真正的军队都在这个数量级上。吹牛都是吹十万几十万的,但真打起来也就几千几万人,其中还包含了相当一部分辅兵(当然,辅兵也是有作战能力的,比起纯粹充水的民夫还是强很多)。
按脱这几万军队,实际上就是这个时代的野战所能调集的最大力量了。而且这几万人步骑混合,比例合理,步兵是久经战事善于阵战的汉家步兵,骑兵是征服了半个大陆的蒙古铁骑,可谓黄金组合,又经过了之前徐州战事的整合,没有指挥不畅的问题,即使在同等数量的军队里战斗力也是拔尖的!
自开战以来,东海军第一次面临了真正的考验。
“所以,我们面对的是一场真正的大战!这战若是败了,那么万事皆休,我们还是赶紧打道回府准备出海吧。但若是胜了,那就证明我们有着能够战胜天下任何一支军队的能力,我们的威名将广传四海,从此我们面临的战略形势就会大不一样了!”
高正双手挥舞,做着最后的鼓动,周围的股东们还好,而年轻参谋们的激动兴奋已经溢于言表了。
“所以,诸位,奋战吧!”高正眼睛看着墙上挂着的一份日历,上面的“景定三年”格外醒目,“我们是为民族而战,为华夏而战,为过去而战,为现在而战,为未来而战!我们必须胜利,我们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