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斗米恩,升米仇

  丞相府门下督狐笃来到偏厅,“禀告丞相,那人醒了。”
  诸葛亮抬头,狐笃会意,接着说,“大夫给他施了针,又灌了些汤药,他便醒过来了。醒来后一直嚷着要见丞相。在等待的时候一口气吃了十碗米汤。却连衣服都不肯换。”
  ……
  不一会木川便被带到偏厅,依然衣衫褴褛,但洗了把脸,气色也好了很多。
  “末将永昌城武卫校尉木川,见过丞相。”木川用蹩脚的汉语说道。
  “听你口音,是益州人?”诸葛亮问。
  木川一愣,“末将乃永昌郡土人。丞相为何不问南中事,却先问我籍贯?”
  这次轮到在场四人都愣住,从来没有人用这么直白的语气跟诸葛亮说话,偏偏又合情合理——秦越跟诸葛亮说话的语气简直是任性。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站起身对站在厅内的木川赔礼说道,“是孔明过失。”
  更让人惊讶的是,木川不偏不倚受了诸葛亮那作揖一拜。
  “南中之乱,我早有筹备。永昌在南中也处于最南边,消息往来最难沟通,不知情况如何了?”
  “将近三个月前,叛军偷袭永昌城,太守王伉与功曹吕凯殊死反抗。事发突然,还有内应,先是一千人左右试图趁酉时换岗偷袭城门,贼军一度得手,幸亏太守早有准备,才及时夺回城门,但城外又涌来数千贼军。危急之际,太守让我出城赶往锦城报信。末将一路只敢择小路而行,沿途所见所闻,越隽、牂牁、建宁皆反。”
  “太守曾说,城在人在,我本欲与太守同进退,只是身负军令,未敢言生死。”
  说到这里,木川面容肃然,直接跪下,“末将恳请丞相即日发兵,平定南中,解永昌之围。待大军到永昌之时,如果永昌已经城破人亡,末将只好自刎于城前,绝不偷生!”
  木川此话说得豪气雄壮。
  凌毅猛然站起来,慷慨说道,“将军高义而跪于堂前,我等岂敢安坐!”
  众人亦纷纷起身。
  “木将军,”诸葛乔说道,“你应该知道,从你离开永昌至今,已经过去三个月,就算大军克日出发,到达永昌城前,少则也得五个月……”
  木川怒道,“永昌可守一年!太守早知南中不稳,早已囤积军械粮草,操练新兵,巩固城墙。只要那天守得住,以太守之能,永昌可保一年无虞!”
  “王伉真大汉良臣也!”诸葛亮赞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木川将军可先在锦城待命,等粮草军械齐备,叛军形势情报完整,孔明定必亲率大军,平定南中。”
  到这个时候,木川才从怀中拿出那卷书帛,双手托起,“此乃太守托付给末将的《平蛮指掌图》,太守到任后便让功曹吕凯遣人测量,详细描绘了南中的地形险要。”
  诸葛亮此时也不禁神色动容,心中大喜,接过地图细细看起来,“有此地图,王太守可记平定南中头功!”
  和后世不同,在那个时候要画张地图,不能在半空中俯瞰地形,只能靠人力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个中艰难,可想而之。
  “我正与在座这几位平定南中的主力干将商讨出征之事。木川将军可先下去休整,抖擞精神,待出征之日,还需将军出力。”
  “谢丞相!原为丞相马前卒!”木川慨然说道,明白这也是诸葛亮的逐客令。只好退了出去。
  看着木川退出去的背影,偏厅又重新冷静下来。过得一会,诸葛亮才问,“诸位以为,南中反反复复,如何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诸葛乔想了一会,率先说道,“南中久病难医。朝廷对南中向来奉行南抚夷越的政策,南中偏偏不感恩,是因为教化未开,民智愚钝。乔以为,此次南中平定,应该速战速决,枭其罪魁,以儆效尤。乔闻曹丕掌权后采用吏部尚书陈长文的九品官人制,效果斐然,乔以为,南中平定之后,士绅豪族大幅削弱,正好试推行此制,并推广教化,广录贤士,大开出仕为官的通路。若果此制可行,便可考虑在更多地方推行此法,以益州治益州,最后以天下治天下。长此以往,南中将成为我朝后方的重要供给与保障。”
  “积病不可下猛药,伯松言之有理。和马谡的攻心为上之计异曲同工,”诸葛亮说,“你二人呢?”
  “我在西平的时候接触过很多羌氐的牧民,其实和我朝百姓一样,他们只希望能安居乐业。没有人想流血,也不喜欢打仗。但为什么南中一直反复呢?我想可能是那一小部分士族大户,他们不安于南中那片贫瘠的地方,想要更多的统治权,所以挟裹着普通百姓。我基本同意伯松的方法,与民生息,打开出仕为官的道路。但要削弱南中豪族。就像对待羌氐的方法,征用羌氐的健卒组成特别编队。”
  凌毅看了秦越一眼,继续说道,“刚才不破跟我说起过南中土人的特点,尤其擅长翻山越岭,奔袭能力出众。天下奔袭最快,上马羌氐,下马夷越。像木川这种人,虽是南中土人,但也讲仁义,也讲报国,便很合适加入到这支部队中。以敌杀敌,其利倍矣。”
  诸葛亮听罢,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转而看向秦越。
  “斗米恩升米仇,朝廷就像在养一条贪得无厌的狗,喂食喂得不够还反过来咬你一口。这些年我朝对南中的安抚够多的了,每次作乱,先帝与陛下都只是象征地惩处一下带头的人,对盲从参与的民众一概从宽处置。他们大概忘了是谁在统治他们,他们也从没有尝过原来作乱的后果是这样的。而且不破也认同伯松试行九品制的建议,那么士绅豪族便更留不得了。所以……”
  秦越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出从此让整个南中都侵染在血腥中的暴戾方案,“士绅土豪,不归顺者,杀。平民百姓,凡作乱者,杀。青年壮丁,不入伍者,杀。”
  这个让秦越日后臭名昭彰的“三杀论”瞬间让偏厅蒙上一层寒气。
  诸葛亮只是眯眼看着秦越,又扫视一番凌毅与诸葛乔,不置可否,好一会才说,“这仗怎么打?”
  凌毅与诸葛乔突然无法回答,他们心里开始犹豫,不知道丞相对南中要走温和的教化道路,还是秦越的暴烈杀伐。
  秦越见二人不说话,只好自己接着说,“平定南中只是北伐前的小插曲。”
  听到“北伐”二字,在场众人都神情为之一惊,诸葛亮是惊喜,凌毅与诸葛乔则是惊讶。
  “南中偏远,山路难行,老林密布,军资粮草难以为继,只宜三五万军。因此要点有三,一曰神速,二曰军威,三曰练将。就像和人干架,如果要震慑别人,下手一定要又快又狠,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直捣对方要害。南中土番崇尚勇武,教书先生说破嘴也没有打一拳的威力。当然,打完一棍要给糖,教书先生也要跟上,这时候说道理,他们才听得进去。”
  诸葛亮嗯了一声,又一会,才说,“乔儿?”
  诸葛乔被点名,只好试探着说道,“我朝四位常设都督,汉中都督魏文长、永安都督李正方、江州都督赵子龙,三人肩负抵御外敌的重任,未可轻动。庲降都督李德昂(李恢)郡治所在建宁郡,正是孟获起兵的根据地,想必此时已自身难保。所以这次平定南中,还得大量起用年轻将领。”
  诸葛亮微微点头,又像突然想起什么,“狐笃也是益州土人,大可问问他的意见。”
  说罢,下人便去唤狐笃过来。狐笃在丞相府担任门下督,负责丞相府的保卫工作,自然随传随到。
  “南中如何能平?”诸葛亮问。
  “该杀杀。”狐笃答。
  ……
  神谕元年,听闻刘备去世,南中迅速崛起的番王孟获,趁机起事,以建宁郡为根据地,连同越隽郡太守高定、牂牁太守朱褒一同造反,又煽动民众,一时间声势浩荡,竟拉出十多万的部队,进犯朱堤、建宁、永昌等郡,南中势如危卵。
  神谕二年五月,丞相诸葛亮亲率六万军前往平定南中。大军分三路进发,每路两万,其中平西右将军凌毅任左路先锋,以木川、王平为副将,霍戈为参军。命秦越为右路先锋,以狐笃、马承为副将,姚伷为参军。诸葛亮自领中军,以关乐为中军护军,句扶、张嶷、张翼为副将,杨仪、邓芝、宗预、马谡为参军。
  三路军中,左路先锋凌毅先攻打越隽郡,袭取高定,沿途南下平定云南骚乱,再解永昌之围。右路先锋秦越由川南僰道经鳖县直取牂牁且兰城,进攻朱褒,再往西驰援。中路诸葛亮则率领主力前往安上,平定朱堤郡雍闿势力,再进军建宁,会合庲降都督李恢,最后取水路南下。三路最后会师于益州郡之滇池,完成战略合围。同时令赵云、李严、魏延等都督紧守岗位,严拒外敌,又领关兴、张苞守备锦城外围,若有急事,可往来各督区接应。
  这次平定南中,诸葛亮竟然没有带一位沙场老将,而是让凌毅、秦越独领一军,受倚重之深显而易见。其中秦越更是由秘书郎直升平南将军,品秩比凌毅的平西右将军还高半阶,与马岱的平西将军同级,比关兴、张苞的牙门将更是高了一级。
  ……
  蜀宫之中,那位慈眉善目,身材圆润的年轻君主把每一份抨击秦越在陛下大婚之夜私下设宴、弹劾秦越职位虚高的奏章都挑出来,足足有一摞厚,然后斗气般每一封都亲自批阅,写下同一句话,“不服找秦越单挑”。
  全部批阅完之后,刘禅急匆匆地从书房出来往寝宫去更衣,因为丞相已经带着六万新军,在城外等候。他要亲自为相父送行。
  一路上,刘禅时不时喃喃说道,“朕欠你的啊。”
  ……
  一名年轻男子急匆匆地向锦城鞭马而去。
  此人一双丹凤眼颇有某个大人物的风采,长得英姿勃发,一看就是练武已久的武夫。眼看马上要到午时,男子叹息一声,驭马一头扎进一片低矮的草丛中……
  平定南中的大军正要开拔,忽然一人一骑从不远处草丛里穿出,吓得中军护军关乐悍然抽剑。
  那人却滚鞍下马,语调带着哭腔,说道,“吾乃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