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起火
试装过一些自己生产的部件,结果就出问题,于是,为了产品的稳定,就得用进口的部件,用户的反馈,也是这样的。
听到了这话,秦振华的眉头皱了起来:“王厂长,咱们可不能做扶不起的阿斗啊!现在用着进口部件,就想要躺着睡大觉了,一旦这些进口部件要提价,或者不给咱们提供了,到时候你们该怎么办?”
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现在他们只想着组装,那是会出问题的,一旦遇到情况,就会很被动。
“是啊,咱们也希望自己的国内有完整的产业链,但是,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贸然求进…”
“当初引进的时候,就该给你们提个要求的,几年之内,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多少。”秦振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达不到这个要求,那就停止生产。”
王利水在那里也是摇头苦笑:“你啊,一肚子的坏水。”
说完,又有些感慨:“咱们何尝不想提高国产化率,别的不说,就说这转向机,咱们自己生产的,几万公里,转向球头就坏了,跑起来嘎吱嘎吱的响,人家zf公司的,跑上二十万公里,都是完好的,这就是差距啊。”
一个简单的转向机,看起来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己方仿制出来,就是不合格,而且,这些东西就连斯太尔公司也是不生产的,用的是欧洲的配套厂家,zf公司的产品,那可是在整个欧洲都响当当的。
转向系统,是相当重要的,制动系统也是如此,一个简单的刹车管路,用人家威伯科公司的产品,性能就很好。国内的,就是比不上。
“咱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到了用户手里,很多都是超载使用的,原定载重二十吨的,客户能够拉到上百吨,所以,还是这种国外的产品,用的更放心。”
“你们啊。”秦振华摇摇头:“不思进取。”
秦振华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振华啊,你们可以帮忙啊,反正这些部件,你们的奔驰重卡也在用。”王利水说道。
“嗯,我们会布局的。”秦振华点点头,国内的运输市场蓬勃发展,这方面的汽车零部件,己方也该做起配套来,不过,这些肯定不是在总厂那边搞的,是开设分厂,还是收购一些运营困难的厂子,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车子已经停了下来,几个人走进去会议室,那边的人也刚好走进来,当四目相对之后,其中一个人就喊起来了:“秦,我们又见面了,好巧啊。”
认识?
秦振华摸着自己的鼻子,认识啊,去年的国际防务展,让自己认识了不少人嘛。
“法里德阁下,见到您很高兴。”秦振华向着对方伸出了手去。
“我们很高兴。”法里德说道:“可惜苏坦阁下去逛长城了,上次回去之后,我说到了您的名字,苏坦阁下也是很有兴趣的,可惜,这次是见不上了。”
王利水等人都是一阵的兴奋,秦振华和对方认识,而且看起来还很不错,这样一来,大家交流就更加方便了。
昨天商议的时候,见到了对方领头的是苏坦阁下,那个人据说地位更高,不过只负责大局,今天这种细节方面的谈判,交给下属就够了,这名法里德阁下,就全权负责了这件事,还正好和秦振华是朋友。
自己这一晚上的跑腾,也算是没白费啊。
“很可惜了,不过,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的。”秦振华说道:“我们北方公司,有很多业务,最近就会再去贵方所在的地区。我们还是先谈这次的合作吧。”
秦振华坐了下来,开始进入正题了,而对方开口之后,就把大家伙都给震住了:“其实,我们并不喜欢拖车的方式,如果有那种全轮驱动的直接背负式的底盘,就更好了,就像是飞毛腿导弹使用的那种,根据我们的装备,估计得用六轴大小的底盘。”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昨天谈了那么多,今天一下子就改变了?还是因为看到了秦振华的原因?
昨天的推测已经证实了,就像是飞毛腿导弹那样的全轮驱动的底盘,背负式的,还要六根轴,这还用说吗?肯定是党费-3了啊!
要说这种底盘,苏联人最拿手,那种卡玛兹特种底盘里面,不少都是背驼导弹的,不用说六轴了,七轴,八轴的都有。
这种背驼方式的,肯定比牵引的方式要好,自己的下面就是动力,什么路况都能走,跨越河流,山川,强悍到极致的。
但是,这同时也是需要相当高超的技术的,这种车辆和普通的重卡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底盘,仅仅说车桥,就是特殊的,国内没有任何的技术储备,根本就不可能做出来。
但是,如果说自己不行,那又觉得不自信,毕竟,想要搞外贸,就得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行啊。
“那种底盘,越野性能是好,但是,缺点也是相当多的。”秦振华倒是毫不在意,脸不红心不跳地开始忽悠了:“如果底盘出了故障,那就要耽误部队的机动了,而拖车方式,一旦坏了,那就换个拖头,丝毫不影响。”
车子要坏,大半都是发动机之类的,不能行动,一个单独的拖车,没啥大故障,车头出了故障,换掉就行了。
这个看法,的确是说的过去的。
“还有,那种一体的,转弯半径太大,不灵活。”
要说车子灵活的,绝对是拖头,在熟练的司机的手里,玩的相当溜,车头甚至能够和车体成超过九十度的角度,灵活性是一体的车子没法比的。
对方又点点头。
“最后,就是保密性的要求。”秦振华说道:“上了那种车,一旦被天空中的侦查卫星看到,谁都会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相比之下,拖车就不同了,伪装网一盖,那就是一辆普通的民用车辆。”
您还真能扯啊!一旁的王利水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