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荷兰人的妥协

  “父皇,父皇,让花车进宫表演嘛!”朱徽音晃着皇帝的手,仰着小脸央求。
  朱徽盈在母亲怀里咧开小嘴,笑着连连点着小脑袋,童声童气地附和道:“好啊,好哇。”
  皇帝呵呵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说道:“花车游行明日要在午门前表演,就给你们看。”
  在午门广场表演,和入宫是两码事,可两个小丫头也不过分,听说给自己单独表演,立刻乐得合不拢嘴。
  出宫观看和专门表演还是有区别的,反正皇帝更喜欢这种置身于欢乐气氛的活动,而不是没有观众的干巴巴的看戏。
  但皇家的规矩和威严还是要的,在宫内来个花车游行,人多杂乱,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很是麻烦。
  两位小公主还是懂事的,没要出去逛逛,和群众打成一片。
  以后皇帝会带她们出宫游玩,也就是所谓的微服私访。但今天这观者如潮的场面,还是不敢随意。
  眼瞅着花车队伍已经过去,皇帝起驾回宫,自有锦衣卫的严密保护,虽是坐着不太起眼的马车,却是钢板车厢,很是安全。
  调皮的小公主把车窗帘撩开一点,偷眼看着路过的商铺,满脸的新鲜好奇。
  住在皇宫里,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想求而不可得。可在里面呆久了,却又觉得外面好玩有趣。
  皇帝微笑着把女儿在腿上扶正,听着嘈杂的声音逐渐远去,心中甚是感慨。
  可不管怎么说,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打败了大明最凶恶的敌人,扫除了大明帝国的积弊。
  虽然不是全部,改革之路也很漫长,但几十年的太平安乐应该是能够保障的。
  至于大灾害,应对之策很多,皇帝也有信心继续领导着大明横扫四方,成为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而帝国不衰,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百姓的反应。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不用外敌,用锄头木棍也把帝国推翻了。
  所以,扩张也好,侵略也好,掠夺也罢。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这些手段,使国家强盛,国民富裕,才是皇帝要达到的目的。
  至于什么英明神武的明君,什么开疆拓土的大帝,皇帝并不在意。等到百年之后,是好是坏,他管得着,又跟他有什么关系?
  小公主倚在皇帝怀里,看着外面的景象,咧着小嘴,笑得开心。
  皇帝心中欣慰,他知道,不光是他的儿女,还有千千万万同龄的大明孩童,基本上没有了战乱之忧。
  明末的灾害和动乱,是一场浩劫。而他,已经使大明的子民避免了这场灾难。
  但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的贡献,就象没人相信建奴会席卷天下,取大明而代之。
  但皇帝在乎嘛?搂着怀里的女儿,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
  历史在改变,却不是全部。有的事情还与历史上差不多,只不过是对象不同。
  南海一战,尽歼荷兰人的舰船,使荷兰人不得不正视大明帝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兴兵报复是一种选择,但衡量了双方的实力后,荷兰人无奈地发现,仅凭东印度公司的力量,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而且,明国海军只在舰船在大小上,与西夷还有些差距。但在数量上,甚至是火炮的总量上,已经占据优势。
  另一个无法改变的优势,则是明国海军可以在本国近海作战。也就是说,即便正面打不过,也能够对荷兰人在东亚的航海商路造成极大的威胁。
  算算东印度公司的战舰数量,如果每次前往倭国贸易的商船都需要护航的话,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没有把握。即便能胜上几场,也无法使明国海军屈服,反倒会使其贸易商路有被掐断的危险。
  倭国的商贸是荷兰人在亚洲的主要财源之一,大明帝国的丝绸、瓷器、棉布、白糖等商货,更是畅销欧洲,利润巨大。
  荷兰人几次攻击濠镜的葡萄牙人,就是想独占大明帝国的商货,垄断欧洲的销售。
  特别是大明制造的玻璃镜子,品质远胜威尼斯的水银镜子,现在已经成了欧洲王室贵族,乃至富豪追捧抢购的对象。
  而鉴于葡萄牙人对于大明帝国平灭建奴和组建海军的帮助,大明帝国把玻璃镜子的很大份额给了葡萄牙人,也是荷兰人眼红的原因。
  可现在不要再打葡萄牙人的主意了,大明帝国已经收回了濠镜的治权,并驻兵保护。
  一部分葡萄牙人选择继续在濠镜居住,一部分葡萄牙人前往广州新设的商馆区,另一部分葡萄牙人前往西贡商馆。
  也就是说,现在荷兰人再进攻濠镜,就要与明军作战,是战争行为,根本谈不上取代葡萄牙人,并继续保持与大明帝国的商贸。
  说到底,决定因素还是实力。
  明国海军是在水师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舰船、火炮、海战的思想,却是先进的。
  从数量上,舰船的数量并不比历史上的郑芝龙更多。但在质量上,却远超郑家船队。
  加农炮,加朗炮,火箭,明国海军在武器装备的性能上,已经超过荷兰人,甚至是所有西夷。
  当然,舰船和火炮在数量上远超荷兰东印度公司,却并不是荷兰国,但荷兰也不可能派太多的舰船来亚洲。
  可大明帝国已经一反颓势,解决了国内问题后,对海军的投入更大,发展更快。
  综合考虑,反复商议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无奈地接受了失败的结果。对于明国的条件,他们派人前来商谈,并为战俘支付赎金。
  值得荷兰人欣慰的是,明国放开了自由贸易,上海、广州、西贡,成为首批开放的港口,开放的商馆。
  也就是说,荷兰人不用战争也能达到部分目的。但要垄断大明帝国的对外贸易,却是万不可能。
  至于通过台湾海峡的税金,也可以称为保护费或者是过路费,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是正常操作。
  比如荷兰人与丹麦签订条约,才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
  也就是说,收税或免税取决于谈判和约定,收多少,也要双方协商后确定。
  所以,荷兰人的底线是接受明国的全部条件,以竞争者的身份,参与到大明帝国的对外贸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