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强明之梦
而现在的大明海军,这几年通过聘请葡籍教官,打造西式战舰,添置新式火炮。不仅在近海有着数量上的优势,即便是远海,也有了一定的战力。
尽管这样的规模离皇帝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可海陆分置,还是要开始实施。
皇帝决定了,孙承宗有些不理解,可也没太大的反对。
对于征服大海,对于强大的海军,皇帝比谁都看得深远,心中比谁都急切。
海外,哪怕只是东海和南海,都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财富。
弱肉强食的世界,谁抢到就是谁的。大明雄踞亚洲,岂能只局限于这陆地之上?
“万岁,西南再次增兵,财政恐怕并不宽松。”孙承宗躬身奏道:“辽东平定,奢安叛贼也苟延残喘,正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加强武备似可稍缓。”
皇帝摇了摇头,没告诉孙老师,他要“穷兵黜武”,在西南准备主动出击东吁王朝。
“北方边镇通过将兵的调动,战力能得到提升,防线基本稳定。可西南,却甚是薄弱。金花银,还是调拔西南,以国事为重。”皇帝缓缓开口,却不透露最终的计划。
今年的金花银不要了,皇帝早有这样的觉悟,所谓的财政不宽松,也不能阻止他的计划。
何况,沐启元的死,创造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够放过?
至于缅甸东吁王朝的实力,皇帝并不太看在眼里。
想想历史上的南明,晋王李定国率几千残兵就能打到阿瓦城下,可见东吁王朝也不能逃脱周期律,正由盛转衰。
唯一顾忌的,就是复杂的热带亚热带的丛林环境,以及那个时候令人恐惧的瘴疠。
而在西南就地招兵扩充军备,则最大限度地适应了环境。至于瘴疠,皇帝也有了应对之法。
什么花露水、蚊香、蚊帐、茶叶,乃至青嵩,虽然不能完全防治,可也使瘴疠对明军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皇帝连金花银都不要了,而且是几年都不要,孙承宗还能说什么,躬身领命,告退而去。
“现在只是投资,将来的回报是十倍、百倍、千万倍。”皇帝自失地笑了笑,象是安慰自己,笑容中带着无奈。
渡过大灾害的物资储备、重建辽东的投入、陆军海军的加强…….花费都是必可少,且是相当重要。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平辽之后,财政能够一下子宽松。就象孙承宗所说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可皇帝要的却是蒸蒸日上、雄霸纵横。
只有在磨砺中振作前行,大明帝国才能长盛不衰。而承平日久,就象腐蚀剂,给帝国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不易觉察的。
大明帝国并不是皇帝的目标,强明才是他的理想。
皇帝站起身,走到殿边,透过结霜的玻璃窗向外眺望,仿佛看到了万里江山,眼睛微微眯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