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黯然撤退

  天色有些阴沉,象极了老奴现在的心情。
  每每看到远方那巍峨的城池,老奴的心中便感到阵阵刺痛。
  试攻广宁,攻打右屯卫,猛攻广宁城,后金军已死了三千四百多,伤者七千多,加起来超过一万。
  这还只是目前的统计,因为那七千多伤员,凭当时的医治水平,至少还要死去一两千。
  这已经是老奴起兵以来的最大损失,不能不让他心痛不已。
  尽管从整个战事来看,光沙岭惨败,明军就已伤亡数万,守城之战的损失也不会小,但战争的胜负不是这么算的。
  在老奴看来,没有抢掠到金银财宝、粮草物资,就是没有达到出战的目的,也意味着战事的失败。
  尽管非常非常地不甘心,老奴也明白要撤兵了。
  首先,军队携带的粮草已快耗尽。本来就打着大车小辆可劲儿往家搬的心思,带的口粮自然不会太多;
  其次,后方连续送来急报,金州已失,明军在复州海面虚晃一枪后,又突然航海北上,登陆连云岛,欲围攻盖州;
  而盖州守军已经抽调了一部分,前往复州集中,欲解金州之围。城中兵不满千,恐怕在数万明军围攻下,一日都坚持不了。
  盖州若失,复州便又被孤立,明军南下围攻,复州又面临着和金州一样的结局。
  辽南四卫已失其二,很快就将失其三,老奴如何还能安心地继续呆在广宁城下?
  最后一点,则是在猛攻广宁城失利后,包括老奴在内,后金军都对攻城产生了恐惧感。
  这几天,后金军一边休息调整,一边再次打造器械,看似还要攻城。但弥漫在后金官兵中间的颓丧和忧虑,却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根据老奴和部下的分析和商议,认为城中至少还应有一万至两万守军。再加上征召的精壮百姓,凑到三五万,也大有可能。
  而且,经过攻防作战,城内守军应该是士气大振,作战经验大涨,不是刚刚缩入城中面临大敌时那般惶恐害怕。
  这样分析下来,后金军想要攻下城池,最少也要再伤亡个万把人,才有可能破城。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几大贝勒和将领们几乎都丧失了攻城的决心。老奴嘴上不说,心里也彻底丧失了战意。
  因为,这样的伤亡数字,绝对是后金军所不能承受的,他们还没有这个资本。
  而阿敏的部队被从右屯卫召回,并星夜驰援盖州,也就意味着老奴终于要黯然撤兵了。
  “父汗,伤员已经全部装车启程,我军也做好了开拔的准备。”大贝勒代善走进大帐,恭谨地禀报。
  老奴摆了摆手,依旧坐在那里发呆。
  代善无奈,躬身退了出去。
  时间不大,皇太极走了进来,也不说话,静静地坐在下面。
  好半晌,老奴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明军的行动为何如此迅速,倒象是预知我军行动,提前布置一般。”
  皇太极沉吟了一下,说道:“孩儿也有此疑惑。按照开战前的计划和估算,明军的行动至少快了十天有余,出乎意料。”
  老奴皱着眉头,说道:“最主要的还是明廷的反应速度,走兵部,拟奏,廷议,少说也要三四天时间才会有定论吧?”
  对于明廷的办事效率,以及朝堂上扯皮推诿的党争,建奴们知道得很清楚。
  别以为建奴真的是一群野人,他们谋划起来相当地周密细致,用谍也很厉害,京城里的消息都能很快获悉。
  所以,此次广宁之战的结果,才让老奴才大惑不解,皇太极也认为出乎意料。
  如果逆向推算的话,天津、登镇,以及毛岛主的东江残兵,至少在沙岭惨败后便开始行动,才会有目前的局面。
  而从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提前布置,并对战局的预判有着惊人的准确。
  再从广宁的反应速度来分析,也很令人震惊。
  就好象提前知道西平堡必陷,增援的部队必败,才能如此绝决地尽弃堡寨,尽迁百姓,集中兵力龟缩广宁城和右屯卫城。
  神仙嘛?能掐会算到这个程度,差不多可以这样称呼了吧?
  可既然能预判得如此准确,西平堡围点打援,沙岭野战惨败,难道不是能够预防,并提前化解的吗?
  还有广宁城和右屯卫城平空多出的大量火炮,守军突然增强的战力,这些都处处透着诡异,令人百思不解。
  想不通啊,想不通!
  老奴再次用力摇头,直觉得脑袋发胀,依然是没有头绪。
  “父汗。”皇太极站起躬身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为此介怀。想来,明人那边定然有了我们不知道的改变,详加刺探后,找到对策,再战而胜之,亦是不难。”
  老奴抬头看着八儿子,好半晌才用力点头,霍然起身,朗声道:“想当年明军数十万大军来攻,本王亦不为惧。今日小挫,岂能丧某心志?”
  从十三副遗甲起兵,抚顺、鞍山、萨尔浒、辽阳、沈阳……
  老奴确实未尝一败,即便是广宁城未攻下,整个广宁之战的双方伤亡比,依然是后金占优。
  当然,战略目的没有达到,这肯定会心有不甘。只是形势至此,再纠结又有何用?
  吸取经验教训,以力再战;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明人还总有这样的好运?老奴收拾心情,披挂佩刀,昂然出了大帐。
  仗败人不颓,灰溜溜的狼狈样给谁看?
  号角呜咽,金鼓齐鸣,后金军收拾营帐,分队撤退,倒也井然有序,全无败退的狼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