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九、走的和来的
三百六十名家卫在码头上等着登船离开,他们被分成三个大队,每个大队有三个中队步兵和一个小队的炮兵,一个小队的炮兵有十二个人,有两门五斤炮和数量不等的火箭炮,每个中队有三个小队,每个小队有十二名士兵,其中九人是火铳手,他们的火铳连带刺刀有二店四米,这也是王枫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给家卫装备如此高比例的火铳手,剩下三名士兵每人装备一柄腰刀,一面高约一米四的盾牌,这种盾牌蒙着铁皮,一般人无法用长矛刺穿,而且没面盾牌都有凹槽,可以与别的盾牌连成一个整体。并且每名刀盾手还随身携带数枚点火式手,榴弹,在敌人没有冲到近前的时候可以充当投弹手。
这种手,榴弹是王枫模仿后世铁壳木柄手,榴弹制作而出的,只是技术有限,还无法做出拉线式只好先做出点火式的,鉴于越南地区会出现的象兵,王枫还准备大量的火油和玻璃**以用来制作燃,烧**。
最先前往顺化和新城(红河入海口处的钢铁厂)除了家卫就是建筑工人了,他们带去了大量的钢筋和水泥,最先建造的建筑不是厂房也不是住处而是炮塔。
新城所在地是红河最近冲积而成的一片土地,上面尚未有人居住,只是下面都是淤泥,作为建筑基础不是十分理想,好在王枫后世就在工地上打过工,而他的老家也是这种土质,处理方法无外乎两种打钢筋混泥土桩承重或者用素混泥土桩改善土质,以现有的技术第二种方法无疑最合适。
而且这项技术在合浦盐场那里已经使用过,虽然房屋还是有些沉降,但是已经在容忍的范围之内了。
海鲨号是南安最近才下水的一艘战舰,将近一千吨的排水量虽然算不上世界最大,但是在亚洲范围可以称得上第一,不过,随着西班牙来的那几名造船工匠加入南安,张大锤带领的大明工匠与他们交流之后,正在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克拉克船的大明版本,将比海鲨号的排水量大了一倍,而且在王枫的建议下降容易被炮弹击中的部位蒙上铁皮。相信建造完成之后无论是排水量还是火力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
海鲨号的船长是徐平,在南安学习半年之后这个原本就认识一些字的海盗头目终于毕业了,作为海卫的第二把手他亲自指挥海鲨号,此次行动王二猫带领手下前往新城,而他则带着手下前往顺化,他曾经去过那里,那次是为了销赃,这次则是开疆扩土,不知道那位王大人为什么会说开疆扩土农业部,农业部不是种田的吗。
海鲨号作为战舰行驶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十几艘福船,福船的两侧还各有两艘武装商船护卫着,这次前往顺化的人数有一千五百多人,前往新城的只有五百多人,新城那里不适宜种地,除了家卫其他的人都是建造房屋的工匠和工坊的工匠,而自己这一批人里面除了建造房屋的工匠就剩下会种地的农人了,自己就是想不明白,开疆扩土的为啥是他们,来的时候大人交代了如果遇到意外,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们,说他们都是种子,落地就能发芽,只要自己能够保护他们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长成苍天大树,给我们遮风挡雨,大人的话中每个字自己都认识,为什么连到一起自己就不明白了呢,难道因为自己不是真正的读书人的原因,还好自己把大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就多琢磨琢磨,总有一天能听明白大人说的话的,现在听不明白不要紧照做就是,为啥,就因为大人赚钱的速度比我当海盗的时候抢钱的速度还快,即使自己是海盗的出身,大人还能将这么先进的战舰交给自己。
经过几日的航行,舰队终于来到顺化的海域,顺化此时还是只是一处小县城,并且由于地处莫氏和阮氏交战的区域,所以人口逃亡的很多,整个顺化地区也不过一万多人,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不久以后将会是阮氏的都城。
顺化的码头原本只有一座木质的栈桥,不适合大批量物资和人员的上下,所以就在契约签订同时,王枫就派出了工匠在原先码头的不远处修建了一处新的码头,新码头与南安的码头一样用的是混泥土修筑而成,完全可以停靠海鲨号这种船只,这样人员和物资的上下方便了很多,剩下的事情就是南安建造时的翻版,因为王枫不准备利用顺化的旧城,就在旧城的对面建造一座新城。
农人以互助组为单位下了船只,家卫们保护他们来到预先规划好的土地,他们将互相帮助建造房屋,随船而来的工匠会为他们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好在此次前来的都是成年男女,老弱幼小都留在了南安,等这里安顿下来才搬过来,毕竟那些孩子都在学校读书,最少也得等这里的学校建造完成之后跟老师们一同前来。
这些农人也经过了简单的军事训练,每个互助组冷热,兵器都齐备,对付正规军不行,但是帮忙守城或者对付一般的土匪还是没有问题的。
都说华夏儿女土地情节很重,那些越南人也有很多不愿意离开土地的,家卫们带着农人们来到那些原本属于越南人的田地的时候,遇到几活不愿意离开的越南人,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领头的都是些女子,她们背着子女就那么的站在田地中静静的看着家卫们,既不离开也不反抗。
好在这次前来的人数不足以分配这里所有的土地,家卫们一面上报,一面带着农人们分配其他的土地。很快在顺化指挥的行政长官按照来时的会议精神传来了命令,这些越南人不愿意走可以,但是必须接受管理,原先他们交给阮氏的地租是多少交给顺化的也是多少。
这些田地多数都种的水稻,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产量也比南安那里高一些,当然是王枫来到南安之前,所以这些留下来不走的越南人即使交和原先一样的租子也可以过得很好,毕竟在王枫这里没有小吏从中渔利,这可比以前少了很多租子了。
越南后世就是大米的主要出口国家,这一世也将是,即使现在不是以后也会是。
“南安寨啊?是啊,是在钦州城南几十里外。”
钦州城内一处客栈小二的正在和几个客人聊天。
“客官从内地来?是买马灯、行靴、琉璃还是青铁五金?不用到南安,这钦州哪家有哪货,哪货价最低,我小谢知得最清!脚力船头,牙验关契,我小谢一应全包!”
这时候另一桌的一个客人听到他们的谈话接过话头起身走到几人身前,嘴舌也转得滚圆,看来是个游散的牙人。
“找南安寨子的主人?嘿嘿……难道是认识的?”
那小谢听了两人的问话,脸色颇有些怪异。
“嗯嗯,是啊是啊……”
两人都一身普通行商打扮,其中那个中年人世故一些,跟小谢回着话。
“哦……那得到南安寨子那里打听了。”
没了生意,小谢再没兴趣,敷衍了一句又朝其他人凑去。
南安已是一个颇为繁华的小镇子,因为从钦州前往南安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有脚行专门跑南安,二人在这里雇了两头骡子,这二人就朝南而行,并没注意到身后那小谢又朝他们多看了几眼。
“在这种偏远之地,可不应该有这样的景象啊,不仅连路都铺过来了,你看着路上的行商如此之多,只有内地繁华之处才有的景象啊。”
一条水泥路劈开半人高的荒草丛地,骡子行在上面颇为平稳。那年轻人转头四顾,显得很是讶异。
“钦州到那处寨子只能从这里走,当然得修路,这里面可真是有奥妙。”
年纪大一点的行商看向前方,眼里满是期待。
“还能有什么奥妙?江南的水晶琉璃,那就该是从这里出去的,瞧这热闹劲,也就是今年才暴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