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七、话语权

  青青来到这里已经小半年了,文轩阁也开张了有三个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寰宇集》已经开始行刊,按照王枫的话说这是周刊,每月出四期。
  赵彤云一边翻着手中最近一期的《寰宇集》一边想着心事,比起自己读的其它书,这本书内容涵盖甚广,前一半是读书札记,是那些书生们关心的事,里面很多文章都是科场前辈写的,后一半则是游记和实学内容,在看第一期时,赵彤云就有种感觉,这是一本专门为士子编的书册,如今看了几期,她更加确定了。
  “父亲说的果然没错,自己这个夫婿志向非小,这《寰宇集》其实是要士子放眼看天下,不可只拘泥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也。”赵彤云心中暗想。
  她却不知,这《寰宇集》售价如此之低,几乎凡是读书人都看得起,随着它的普及,王枫在士林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天下读书人虽多,可是真有自己主见的却少,绝大多数都难免有从众之心,若是身边尽是一个声音,那么他们就会习惯于那个声音,直至服从那个声音。很少几人只是隐约猜到《寰宇集》的这个功能,唯有从后世而来的王枫,才知道媒体舆论的可怕之处。
  文人如今控制着舆论,特别是到了大明朝后期东林党之时,影响之大,当世无双,他们很多人虽然一介布衣身处草莽,可影响之大,甚至能直接干涉到朝堂上官员的任免。
  翻了一下第七期《寰宇集》,赵彤云将之收好,然后又看到一本书,这本书的格式跟《寰宇集》差不多,可是页码却比《寰宇集》要薄。
  “咦,这一本是何书?”这些书都是文轩阁那边一印好青青就派人送过来的,故而赵彤云惊奇。
  如同《寰宇集》一样,这本书的第一页正上方印着书的名字《异域见闻》。
  《异域见闻》,与《寰宇集》不同,这书是专门售给那些商贩市民看的。本来王枫准备将二者合一的,只是当时青青说如果放在一起那些读书人会嫌弃污了耳目,王枫一想也是,这些读书人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做,按照李若云的话就是假码,故而就另排版面重起炉灶。
  自此,这《寰宇集》只针对士林,在此之外,还必须有一份针对市民、乡绅阶层的杂志。在《寰宇集》试水成功之后,文轩阁就立刻推出了《异域见闻》。
  “商贩市民?他们能看懂?”熙儿哈哈大笑起来:“青青,这回可是你做错了,商贩市民大多大字不识,你将这般书册给他们看,正所谓明珠暗投,俏脸扮给瞎子看!”
  “妹妹何以知道商贩市民大字不识一个?”青青问道,自从她来到了金陵,以前几个要好的姐妹还以为她被王枫赶出家门,故而一个个过来为她打抱不平,青青解释几次说王枫的用意是让自己有一份事业,几人大骂道,女人找个男人不就是为了吃穿不愁吗,他居然让你出来抛头露面,到底是何居心,最后青青只好将王枫那套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只有经济独立的女人才能人格独立,只有人格独立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理论抛出,几人才安静下来。
  之后这些女子更是发现青青这里很多新奇物件,以及准备日后出版的话本,个个看的入了迷,只是所有这些只能在这里观看不能带走,这让众女只好一有空就过来青青这里。
  当然书不是白看的,她们得负责约稿,她们都是秦淮河上的红人,相好的要么有名要么有才自然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且这些人也乐得将自己的文章发表,不用自己掏钱,还能收着润笔费,何乐而不为,而且这些女子也不像后世的同行只是长着一张好面皮,她们的文化水平可以说比大多数中了秀才的男人还高,所以这些女人也会写一些文章让青青给登载在《寰宇集》上,这使得她们的仰慕者也会争相购买《寰宇集》以示支持自己心仪的姑娘。
  故而青青这里每日都有身体不适的姑娘在,她们也是文轩阁出版新书的第一批读者。
  “对啊,这何须问,读书识字,乃是大事,小民鼠目寸光,哪里舍得去读私塾?以我估算,商贩市民之中,能识字者百中有一便了不得了。”另一女子说道。
  青青哑然失笑,这个估算,倒和当初自己所说差不多。而实际上的数据,却与此大相径庭。
  “怎么,姐姐觉得妹妹之言有误?”那女子看着青青微笑的样子问道。
  “我家公子说过格物致知,应先格物而后致知,我大明有多少识字之人,也需要格物之后方能致知啊。”青青举起一根手指:“若以咱们长江两岸富庶之地而论,公子遣人调查过,十五岁之上男子,能识字者,十中有二。”
  “什么,无此可能!”众女子大奇:“竟然有这么多人识字?我记得民间有信客,诸多人寄信,都需委之信客,哪里会有这么多人识字?”
  “各位姐妹,识字未必是写字,写字未必是能做得文章。”青青笑道:“他们只要能瞧得懂《异域见闻》中的句子便可!”
  一女子翻开《异域见闻》,发觉其扉页之上,将整本书册分为了六大块,第一块为“各地风物”,收纳了三篇文章,作者是“莫文”,都是介绍各地物产的。他翻了第一篇看,却是介绍北京烤鸭的,既有历史典故,又有产地产量,文字都是大白话,若从文采去讲,当真是半点文采也无,但这样毫无文采的文章,只要粗粗识字,便可以看懂。
  甚至读书人最头痛的断句,在《异域见闻》之中也以标点句逗为之预断!
  “青青你倒做得精细。”有聪明的女子隐约觉得,青青编这个《异域见闻》另有深意,但一时之间还想不到,因此只能仍在销量上纠缠:“只是这篇东西……真卖得动么,文人士子,怕是对他没有什么兴趣,你说长江南北识字人多些,可放在全大明呢?”
  “全大明十五岁以上男子识字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五。”青青笑眯眯地道:“总数大约是五百万,而市面上专门给他们看的书,实在太少!
  “小弟,你这拿来的是……”
  李芬芳看着这书,有些惊讶,如今生活不宽裕,买书……这种事情,在她记忆中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姐姐这是在惯常买酒的铺子里看到的,他那铺子如今还兼卖书,这书印得漂亮,我便带了回来。”
  “这书……得花不少钱吧?”抓着手中的书,嗅到一股异样的墨香气息,李芬芳微微恍惚了一下,然后生计的困窘让她回到现实,她细声细气地道:“小妹,给广利支书钱……”
  她身边小妹嘟着嘴站起身,李广利慌忙摆手:“姐,不要钱,这书是送的,不要钱!”
  “送的?”李芬芳愣了一下,又看了看书的封面,上好的宣纸制成的封面,印着“异域见闻”四个大字,还配有版画。那画李芬芳认得,当初家道尚未败落之时,她曾见父亲临摹过:“这是《清明上河图》啊……”
  “正是送的,那杂铺掌柜说了,咱们常去买酒,故此送了一册与我们。”
  李芬芳还没说话,小妹顿时喜笑颜开地道:“那掌柜当真是好人……这书真好看。”
  “要钱的就不好看,不要钱的就好看,你啊,倒成了一个小财迷了。”李芬芳轻轻拧了她一把。
  “那是自然的,咱们姐弟三个,就靠着这小酒馆过活,若不省着点儿,二哥拿什么读书,我们总不能喝西北风?”
  小妹倒是快人快语,一张嘴噼噼叭叭的,李芬芳浅浅一笑,不置可否,李广利缩了一下脖子,嘴里嘟囔着:“我就说不去读书在家帮忙的吗!”只是李芬芳一瞪眼,李广利便不敢再说下去。
  李芬芳翻开《异域见闻》,看到第一部分是“各地风物”,看到北京烤鸭,旁边也凑过一个脑袋的小妹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当初父亲在任上时,自己经常吃烤鸭,只觉得一股烟熏味不是特别喜欢,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怎么老往外冒口水啊,可怜这个最小的妹妹,恐怕不记得烤鸭是什么味道的了。
  《异域见闻》第二部分是逸闻轶事,首篇写的正是红毛洋人,两千余字,将这些红毛洋人怎么从老家来到这里从头至尾叙述了一遍,只在最后之时,点评了一下,说“万里之外亦有文明,不可坐井观天也”。
  次篇则是混合养殖之法,这一篇中说了如何用牛粪养蚯蚓再以蚯蚓喂鸡,然后再用鸡粪喂鱼,水中淤泥养田之术,整个过程极从养蚯蚓开始一直到淤泥肥田为止,都记载得极为详尽。李芬芳看了之后心中猛的一动,这对于家中有田之人倒是一个好的门路!
  只是自己姐弟三人只有之间小店,想学这书中之法也没有个地方,想起自己的身世李芬芳坐在那里默默哀伤。
  “姐,这书如何?”看见姐姐心情不好,李广利故意开口说道。
  “此书不错,若是书中所言非虚,编书之人,倒是立一大功德。”李芬芳轻声细语。
  她又向下看去,书的第三部分则是“域外游记”,通篇是大白话,说的是泰西诸国的风土人情,说到大明的丝绸、瓷器,一至泰西,其价格甚至可能翻上数倍乃至数十倍,李芬芳顿时眼前一亮。
  但旋即她目光又转为黯然,往泰西贸易,且不说远渡重洋旅途艰难,就是其所需要的本金,远不是他们一家能承担的。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别院志异”,在其编按中说是连载一本,这本的名字叫做《蜀山传》。
  “本书纯属虚构,万勿模仿!”想到编按里这样介绍,李芬芳笑着便又往下看去。
  《蜀山传》是王枫前世看的第一本仙侠,也可以说这本说是所有仙侠的开山之祖,是王枫练字是记下的第一本教材之外的书,因为此书适合大众,所以拿来当作异域奇闻第一篇连载,当然,很多地方有些犯忌讳,青青便以生花妙笔,将这地方改动一番。这书对于李芬芳一女子还好,吸引力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于李广利这个少年来说可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当翻到最后一页时,这故事到了最精彩处却嘎然而止,最后一排写着一行小字“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期分解”。
  若是后世读者,见到此句必定要破口大骂“太监”、“烂尾”、“进宫”之类了,便是此时,李芬芳也忍不住埋怨道:“卖得个好关子!”
  旁边的李广利痴痴呆呆,脑子里仍然想着那故事,失魂落魄一般,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姐……后边看不到可如何是好?”
  “你没问这书价值几何?如果不贵下期就买一期吧。”李芬芳叹了口气,同时心中暗暗叹服。
  莫看这《异域见闻》第一期是赠送的,可看了《蜀山传》之后,只要有能力的,恐怕都会买下一本吧。
  “回来的匆忙,我忘记问了。”他恋恋地将书合上,看到封底印着一行小字,仔细一看:定价十五文正。
  “才十五文!”
  李芬芳顿时愣住了,她并非没有买过书的人,无论是在湖北的家中,还是随父亲上任的途中,她都买过不少书,只是后来这些书都散失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五文的书……一般都是粗制滥造的闽货。
  可这书精致得简直不成样子!
  “呀,十五文……若是十五文的话……或许……可能……咱们还可以买下一本?”李广利也看到了标价,他眼中满是憧憬:“只买下一本,看到《蜀山传》的结局就行了。”
  “只怕欲罢而不能啊……”李芬芳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