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军城山阴
好书推荐:
全属性武道
斗破之我为雷帝
青山横北故人归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重生后疯批嫡女杀疯了,全家人跪着求原谅
武道大帝
女神的超级赘婿
它说我们来自虚空
我有一座万界书屋
嫁给植物人将军后,她夜夜扶腰
城北有湖,湖名贝儿。
河水自山间而出,入湖,再绕军城而过。管狐儿视力极佳,能清晰地看到城里的建筑,一草一木。
城名山阴,依山而建,方圆曰一里,城高不过一丈有余,城里除了营房,就是大大的演武场。
一角处还有些独立的厢房,看样子就是专门给商队准备的。
山阴的补给现在全由商队自南方的登丰城送来,并不征发民夫,而是经由道宫军方拍卖出采购权,获得采购权的商队必须定时往山阴送来各种补给,按市价结算。
其实,单论运送军粮,商队几乎没有利润可赚,但是获得采购权的商队也获得专门营造军队其他军需的权利,衣帽被服靴子,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如战术背包等。
这是才是大头,利润高得吓人。
随便一处驻军,光每年的损耗,就能让商队赚的盆满钵丰,而且,还有从军队里淘换下来的东西,也是一笔外快。
这个时代,军队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师姐,师兄和师弟为什么一定要进军城?”
几米外的树下坐着珑,还有酒道人。
“不知道,”珑擦拭着长剑,“但总归是各有各的理由吧。”
风声阵阵,鸟鸣不绝,山顶又陷入了沉寂。
管狐儿闭上眼睛,整理这半个月来的感悟。
自那天见到狼群捕猎之后,已经半个多月了,终于在昨天来到山阴军城。
相比于之前两个月的沙漠旅行,草原的经历要丰富有趣的多。
天地,大自然的样子就这么直白地展露在眼前,没有丝毫的掩饰;它不会温情脉脉,也不会故作残酷冷冽,能看到的,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它是母狼分娩,护崽,对公狼龇牙裂嘴时的样子,也是头狼被击败,新的头狼咬死所有幼崽的样子;
它是猎物被捕杀开膛破肚葬身狼腹的样子,也是野狼被反击时肠断身残临死而倒地哀鸣时的样子;
它是天高云淡鹰隼长鸣天外时的样子,也是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洪水漫布时的样子;
它是百灵鸟于遍地野花的草丛中穿梭婉转而鸣时的样子,也是虫鼠蛇蚁吞食雏鸟鸟蛋时的样子;
它可以是野鸭大雁候鸟徜徉于河流湖泊水面时的样子,也可以时它们四散奔逃逃脱天敌时的样子。
…………
管狐儿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但他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他有天资,有悟性,有机缘,也有时间,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耐性,毅力。
并不简简单单是嘴边的话,而是对于修行上,也许可以说是年龄问题,管狐儿才不过十六岁而已,但是看一看师弟,就知道自己仍然差得多。
可是,少年,你真的确定自己用来做对比的是一个正常人?
杨平安踏上路途之后确实是少言寡语了,显得存在感少了许多。
毕竟,虽然心性渐渐恢复到孩童状态,但时记忆的影响还是深深地留下了痕迹。一个拥有百年记忆的孩子,再怎么天真也不会显得无知单纯,整天叽叽喳喳的,怒刷熊孩子的形象。
记忆幻境里,杨平安是没有查看清平思维的能力,但光是他自己看自己琢磨的东西,也足够他成为一个怪胎了。
现在能保持这种状态,已经是他自己努力控制的结果。
他很聪明,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能解决问题,而且不至于招致危险,以及给父母带去恐慌和不安。
杨平安有自己的考虑,但他需要帮助,而这些必须依靠道宫。
…………
山下,军城里。
清晨的时候,杨平安和向道在起床号响时随着城里的士兵一起起床,出操。这是昨天进城的时候跟城里的主官讲好的。
反正有长老院的令牌,一路通行。
两人被分到最下边的一个小队里。
道宫军制里是五人一伍,十人一队,有伍长和队长;五队一卫,五十人,长官为尉官。尉官是道宫军制里最基层的军官了,这个层次就必须是道宫弟子才能担任了。
再往上十卫为一屯,五百人,主官为屯长。六到十屯为一营,三千到五千人,主官为营长。
五营至十营为一军,一万到三万人,主官为将军。
三军立一帅,元帅为战时职位,通常由军衔最高者担任。
道宫军队设有军衔制,与职位体系分开,最低少尉,往上中尉上尉,还有校官,将军;大抵是清平当年建军改制时的设定。
军中设有监军,军法官等,专门负责军中士兵的心理疏导和传教工作,以及掌管军法,严正典型。其他一些管理后勤,钱粮辎重的,基本上是依循旧制,最大的区别也就是道宫的军队没有专门的辎重兵。
但有行军打仗,道兵军队都是自带军粮,后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队将物资送至。
被利益驱动的商人们的动员能力,可不怕什么截粮的敌军袭扰队,有刀有剑有武力,敌军来少了那是送军功,来多了也能撑住等待救援,大不了烧了粮食逃跑,只要能回到城里,报上去也有功勋可拿。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的道宫能迅速横扫天下的原因之一。
征战消耗之大,除了各种缴获,许多的矿产,天地,乃至国家的税收都被直接兑换成钱财交付出去。
道宫的声誉很好,尝到甜头的商人自然愿意跟着干。
杨平安和向道决议在山阴城里体验军队生活,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最边关最基层的道宫军队是什么样的。
也想看一看军队和商队的合作是什么样的。
杨平安对于很多事情都是处于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状态,因为,清平的记忆停留在二十年前,二十年道宫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道宫变成了什么样子,他很好奇。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宫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脱离清平的计划,杨平安在记忆中亲眼看到了清平连同一众大宗师做出的至少五十年的发展和建设计划。
现在这些计划落实的怎么样了?
杨平安深刻地记着一个词:与时俱进。
这是清平提出的关于整个道宫的要求,行政管理体制,道门学院教育体制,军队建设体制等等各方各面,都要跟随时代走,民生发展在变化,政令就需要变化。
或许换一个词也可以:和光同尘,与世偕移。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了许多,满意不满意,杨平安也说不出来,因为他不是清平,从整个天下的大局上,他并没有很多的认识和想法。
他没有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的本事,就事论事而已,即便是开了眼界,也未必就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掐指一算天下事的能力。
杨平安想做的,仅仅是验证,验证清平做出的努力,验证他给天下指明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框架和雏形,会发展成为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