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要么死,要么生
而时间也很快到了七月底。
赵颀家的房子已经盖起来大半,三进三出的大房子外加一个院子,以客堂为界限将房子分成了内院和外院。
内院就是赵颀一家人居住的地方,面积不大,修建有卧室书房客房厨房餐厅等,都是木石结构的两层小楼,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小天井的样子,天井里面赵颀打算栽一些花草种一颗葡萄,然后放上摇椅装上秋千,这样宝儿和小竹就有娱乐玩耍的地方。
外院相对宽敞不少,除开一块空地之外,两边有家仆居住的房子和猪圈马厩凉棚厨房等等,家仆居住的房子同样是两层楼房,但赵颀并没有按照大宋楼房的格局修建,而是修成了后世的公寓楼形状,上下各六间,上面是卧室,房间里安装双层床,每个房间睡四个人,下面是生活用房,洗衣吃饭堆放家具粮食蔬菜等等。
房子的位置从阿安家的菜园到到窑洞前面的小池塘,占地约五亩大小,大部分都是以前窑厂取土堆砖的地方,地下全都是废弃的砖瓦和各种石头,纯粹是一块荒地,除开荒草荆棘之外什么都长不起来,因此赵颀在去和村正杨安平商量修房子占地的时候,杨安平大手一挥让他爱修多大修多大,反正这块地都是荒地也没人要。
以前阿安还在的时候,可能还会扯皮,但如今阿安被流放了,老婆房子女儿稻田都归赵颀了,因此赵颀修起来也没半点儿心理负担,直接就把阿安家的菜园子都占了大半,因此这房子修好之后,赵颀的新房子就和阿安原来的房子几乎完全连在了一起。
房子修好了窑洞自然要空出来,而窑洞赵颀也没打算废弃掉,反而还准备花钱好好修一下,将其打造成一个秘密实验室,然后四周都修围墙和后院连在一起,开一道小门方便来往,至于小池塘也会圈进去,到时候好好掏挖一下砌上圩堤,里面再栽一些莲藕菱角,四周再栽一些果树修一座凉亭,这样也就有了几分小园林的模样。
中国的园林艺术兴起于宋朝,这是民间的富庶和士大夫的优雅生活带来的极致生活享受。
因此在宋朝,修园林一直就是士大夫和富裕阶层最为热衷的事情和话题。
北宋时候的开封,城内城外遍地都是园林,甚至在各地州府,官员和富商也热衷于修建园林,打造各种山水相依的公园和私家园林。
这些园林无论公私基本上都能去游玩,就连皇家园林也会在节假日和每年的固定时间向所有老百姓开放,乞丐都能进去,皇帝游园的时候,老百姓更是人山人海跟着看热闹。
到了南宋时期,建都杭州之后更是带动了园林的发展,整个杭州城以西湖为中心,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公园,京师百姓日日可以畅游期间。
而中国南方的开发,就是因为南宋朝廷南迁造成的,广州福州温州泉州宁波苏州杭州湖州,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后世繁华富庶的沿海大城市群落,都是从宋朝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在骂宋朝的时候,北方人可以骂的狗血淋头,唯独南方人不应该骂,因为南方在唐朝时期都还并不发达,就是宋朝才全部开发出来,南方人也因此受益变得富庶无比,当北方人在辽、金、蒙古等国反复蹂躏烧杀抢掠的时候,南方人活的那叫一个逍遥自在,住着私家园林,搂着娇妻美妾,喝着小酒,品着香茶,逛着青楼,时不时还能呼朋唤友携妻带子的去公园玩耍,吟诗作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舒坦好。
所以,在中国,北方人一直都瞅南方人不满。
而南方人也一直都有些看不惯北方人。
至于中原人的生活,完全过的的无法形容,既凄惨又憋屈,南方北方都歧视他们,辽金强大的时候往北方跑,宋朝安稳的时候往南方跑,常年都在各地当难民,不光两边受欺负,而且还两边欺负别人,辽金强大的时候帮助北方人欺负大宋,当大宋占优的时候,又反过来欺负北方人,立场一点儿都不坚定。
前面提到的红袄军起义,基本上就是这种结局,当然这样说太肤浅也十分偏颇,但若是抛开家国大义和政治因素,只看表面的话的确就是这样。
红袄军首领就是驻扎青州的大宋保宁军节度使李全,当他反叛大宋的时候,赵葵前去镇压,李全怪大宋朝廷不给他粮食军饷资助,赵葵却反驳他说朝廷给他封官,一直都有军饷粮草资助,但李全却丝毫都不满足一直不停的索要,朝廷自然不能全部答应,但你却反叛大宋攻占城池抢夺粮草财物,完全只是为了私利不顾国家大义,这不是叛国是什么,责问之下李全羞愧的没办法回答。
像李全这种地方豪强,夹在南北两国之间为了求得生存,就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想两边都吃饱,看到金国不行了就起义,得到宋朝的支持很快壮大,但却并不满足不断索要军需粮饷,但大宋不答应的时候,就反戈一击造反,很快便投降了蒙古开始大规模进攻大宋,实际上除开红袄军之外,金末许多起义军都是这样,在宋、金、蒙古三国之间不停的摇摆反复叛降,毫无大义可言,完全是墙头草一样的军事组织,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极为讨厌。
拥有一栋带私家花园的别墅,这是赵颀穿越前最大的理想。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这个愿望到死都没实现。
不过这好死不活的穿越了,虽然开局只有一座破窑洞和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家里穷得舔糠,但通过他的努力,眼下终于摆脱了穷字,终于就要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带花园的豪宅洋房了。
如今钱也有了,房子也有了,女人也有了,而且还捡了一群小乞丐当家仆,豪宅大屋出入车马奴仆的奢华生活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当初的奢望。
若是蒙古人不会打过来,赵颀甚至都想就这样在这座宁静安详的海港村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每天吃喝玩乐,顺便收集一些古董,没事就在书房研究一下名人字画,在家里摆满秦汉隋唐的古玩,在卧室搂着女人研究一下抱朴子和房中术,兴趣来了还可以出版一套春宫连环画,甚至去杨公山上打个野……
不过可惜,蒙古人不会给他这样一个混吃等死的机会。
而大宋也不像能够继续苟下去的样子。
从吴潜此次知鄂州就看得出来,听说朝廷只给了五万贯的军饷,并且一兵一卒都没有调过去增加防守。
所以,赵颀不得不收起懒惰的心思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争取在大宋崩塌之前为自己积累到足够的财力和实力,然后找到一条可以对抗蒙古人的方法。
大宋灭了不要紧,但蒙古人必须要被赶出中国,这是赵颀的希望,同时也是底线。
什么划江而治,什么苟且偷安,都是不存在的。
要么死,要么生,要么同归于尽。
大宋纵然万般不好,万般唾弃,万般鄙视,但他承载着中国人的根和魂,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承载着一种更加光明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