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引蛇出洞
金钟源和崔呈秀两人,进得殿来,叩拜道:“臣等拜见殿下。”
朝鲜政务一项都是赵铭留在朝鲜的领议政幕僚在处理,李淏实际上等于被架空,很少有大臣入宫来拜见他。
“两位今日来此,有何事?”李淏冷淡道。
两人听出李淏语气中不悦,可此时也顾不了那么许多,崔呈秀疾声奏道:“臣有大事禀报!事关朝鲜国祚,还有殿下安危!”
这话让李淏心头一惊,不禁坐直了身子,警惕皱眉:“到底何事?”
“殿下,吴越王欲废谚文,亡我朝鲜!”金钟源沉着脸开口道。
李淏听说只是废除谚文,并不是废他,稍微松了口气,“世宗大王所推行的训民正音,当初就颇受争议,吴越王要废,那便废之,随他之意。”
李淏被赵铭架空之后,如同傀儡,而作为傀儡,李淏其实早有被废的觉悟。
虽说李淏对此其实很不甘心,但是实力摆在那里,他很难挑战赵铭。
金钟源闻语急了,“殿下糊涂啊!废除谚文,只是第一步,后面吴越王还要全面推行汉话,以后朝鲜还是朝鲜吗?殿下还是朝鲜的王吗?”
李淏心头一颤,不过随即却又道:“天朝对于朝鲜,恩同再造,吴越王要将朝鲜纳入天朝治下,也是朝鲜期盼之事!”
“可是吴越王不是大明皇帝,不过父母之邦又一逆子罢了!”金钟源沉声道。
吴越国与隆武朝的矛盾,朝鲜君臣早就得知,金钟源既然决定发动政变,便要付出全力说服李淏。
李淏在政治上,一项是倾向于明朝,不过朝鲜被吴越国掌控后,他就被赵铭架空,使他心里对赵铭确实也有些不满。
金钟源之语,说得其实没错,吴越国并非天朝,不过是明朝的一个藩国,赵铭也不是天子,根本没有资格控制朝鲜。
对朝鲜而言,现在朝鲜被吴越国控制,与当初被日本控制差不了太多。
李淏沉吟半响,问道:“你们想要孤做什么?”
崔呈秀急道:“想让殿下发一道旨意,好让臣等师出有名,奉旨杀贼。”
李淏脸色大变,有些坐立不安,他深知赵铭实力强大,但是确也不愿意坐以待毙。
这时,李淏沉默半响,从袖口中掏出一块玉佩,放在桌前,然后忽然站起身来,离开了大殿,躲入内殿。
这让崔呈秀和金钟源,面面相觑,崔呈秀惊愕道:“殿下不同意怎么办?”
金钟源目光落向玉佩,却道:“不,殿下默许了。”说完,便站起身来,拿起玉佩,抚摸起来,然后沉声道:“走吧,有殿下信物,我们分头联络。”
在赵铭担任朝鲜领议政后,他的府邸,就成了朝鲜的政治中心,有近百名官员和幕僚在这里做事。
这时,在书房内,赵铭端坐着,目光冷静的看着垂手而立的崔呈秀,耐心的听着他汇报今天的事情。
“不出殿下所料,金钟源等人对于殿下早有不满,臣只是稍加引诱,金钟源就暴露了!”崔呈秀沉声禀报道。
赵铭等不及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去兼并、同化朝鲜,在决定加速汉化朝鲜时,赵铭同时决定,铲除朝鲜内部潜在的反对势力。
现在吴越国强大,而朝鲜弱小,这些对吴越国心存不满的人,大多影藏很深,不会轻易暴露出来。
为了避免今后在关键时刻,发生动乱,赵铭便决定将朝鲜内部的反对势力解决,并借机废掉朝鲜王,直接兼并朝鲜。
朝鲜王李淏,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甚至说一直都忠心于明朝,但是正因为如此,赵铭才需要一个废掉李淏的借口。
崔呈秀其实早就投靠了赵铭,一直以来都在暗中为赵铭提供朝鲜大臣,还有朝鲜王李淏的讯息,以便赵铭掌控朝鲜。
这次,他便是受到赵铭的暗中指示,令其唆使朝鲜两班大臣,还有朝鲜王李淏,对他不利,否则以金钟源等人的胆子,恐怕不会轻易暴露。
赵铭坐正身子,问道:“李淏什么反应?他参与没?”
崔呈秀摇了摇头,“回禀殿下,李淏很谨慎,没有直接下旨表态,不过给了我们一块,代表身份的玉佩。”
赵铭皱起眉头,“哼,他倒是狡猾,事成后,他重掌朝鲜大权,事不成,也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崔呈秀献媚笑道:“可惜,李淏不知道,臣是殿下的人。”
赵铭笑了笑,又问道:“你们现在都联络了哪些人?”
“回禀殿下,文班有金钟源、金钟怵、崔国成、李明棋等十余人,武班有禁卫营总管林庆焕、御营厅都提调朴智善、兼司仆将赵贤敬等人!”崔呈秀沉思道。
赵铭眼皮猛地一跳,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反对他,一股怒气瞬间从心中升起。
赵铭沉声道:“他们准备怎么行动?”
“回禀殿下,金钟源已经出城,前往平壤说服三道水军统御使林庆炳,而后率领数千精兵,秘密返回王京,攻杀殿下。”崔呈秀说道:“臣今日来,就是要提醒殿下,早做准备。”
赵铭闻语,冷笑连连,“孤王这里,你不用担心。”
崔呈秀忙低头道:“殿下英明神武,臣多虑了。”
赵铭摆了摆手,吩咐道:“在事变之前,你不要再来孤王这里,以免被他们发现。有什么事情,孤会派人联络你。”
“是,臣明白!”崔呈秀行礼道。
赵铭挥手道:“好了,你回去吧。继续联络朝鲜两班,将更多影藏的人,给孤王挖出来。事成之后,孤让你出任朝鲜总督,掌管朝鲜军政。”
崔呈秀顿时大喜,跪地磕头道:“臣谢殿下提拔。”
当下,赵铭让崔呈秀离去,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赵铭脸上露出冷笑。
赵铭要在朝鲜树立,极好的形象,不能让朝鲜人恨自己,他不会留下任何隐患和把柄。
“来人,速召集武官,前来议事!”赵铭忽然大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