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李凡三策

  大殿之上,沉默了很久很久。
  建业大帝看这儿眼前这个贫寒出身的青年,他的眼底,露出了一抹别样的神色。
  是欣赏,是惋惜,还是否定?
  没有人知晓。
  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道:“下去吧。”
  下去吧。
  不置可否。
  “草民,谢圣上隆恩!”
  闻言,陈有廷朝着建业大帝行了一礼,而后转身离去。
  他走得平静,就像是此前的刘镜禅一般。
  他走出之后,建业大帝淡淡道:“下一个。”
  “下一个,扬州顾仁上殿应试!”
  随着这声高呼,大殿之外,白玉阶下,顾仁深呼吸了一口,一步步走上前去。
  他和走出的陈有廷擦肩而过的刹那,陈有廷朝着他点了点头,眼底是一种得偿所愿的释然。
  顾仁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草民顾仁,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建业大帝淡淡开口,直接发问,道:“你老师李凡,曾言当今世上,吏治极坏,亟待革新,你可赞同?”
  周围百官,都是神色一怔。
  这,和方才问陈有廷的问题,一模一样!顾仁不假思索,道:“吾师所言,草民以为,句句属实!”
  “天下吏治不革新,则大羲危矣!”
  建业大帝道:“那,如何革新?”
  ……顾仁走出大殿之后,紧接着是张士怀。
  李凡的三个门生,殿试的时间,都是如此的漫长,几乎只有刘镜禅的时间,才能和他们相比。
  周围等待的士子,都是疑惑纷纷。
  “怎么回事?
  这几人为什么能在大殿之上,呆这么久?”
  “肯定是天子责难,不用想!”
  “呵呵,李凡的学生,是没有未来的!”
  众人都是冷嘲热讽。
  唯有刘镜禅,看着那森严的知耻殿,眼中有着思索之色,却像是明白了什么一样。
  ……终于,张士怀也从大殿之中走出了。
  ——此刻的三位门生,并不知道,在殿试之上,建业大帝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也得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答案。
  ……“着省试会元、扬州李凡上殿应试!”
  司礼太监的话语,终于响起!一时间,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关注非常。
  李凡,终于要上殿应试了!他淡淡地抬眼,朝着这大殿一步步走了上去。
  因为一直站着,等待了数个时辰,他的腿脚已经有些略微发麻,但,他的走得依旧是如此的稳定,坚定。
  当迈过大殿门槛的刹那,因为在阳光下伫立良久,骤然进入室内,他的眼前猛然一片漆黑,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而后睁开,才影影绰绰看见了大殿中站着的一道道的人影。
  熟悉的人影。
  他从百官的目光下淡然走过去,到了龙椅之前,行礼,开口:“臣李凡,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业大帝的眼中,带着一抹冷笑,道:“起来吧。”
  李凡随即起身。
  “开始吧。”
  建业大帝直接开口。
  他没有发问。
  没有任何的问题!而是让李凡直接开始。
  周围的百官,这一刻都是意外了,疑惑了。
  建业大帝,怎么让他们越发地看不懂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李凡说什么?
  这一刹那,不知道怎地,百官的内心,都是升起了一种悄然的不祥!他们一时间,都有些紧张地看着李凡。
  李凡面对建业大帝,居然也没有问,他点点头,就像是两人间早有默契,道:“好,臣开始了。”
  “天下吏治,向为治国之难。”
  “而想要革新吏治,保证官员一直能保持初心,保持清廉,保持为民之情,臣有三策。”
  “敢问圣上,欲听何策?”
  李凡看着建业大帝。
  百官都是愕然。
  建业大帝让李凡直接开始,而李凡直接开始的论题,居然是吏治!这……他们忽然想起,李凡入京述职的时候,在知耻殿上所说的那一切。
  当时的李凡痛批吏治,认为当今天下,毁坏于吏治!如今,他重新登上这座大殿,却即将说出,如何改变吏治……这,难道是自己出题给自己答?
  上一次他抛出了问题,而这一次,他终于带着答案来了?
  建业大帝……难道一直在等他?
  众人一时间都是有些发蒙。
  建业大帝淡淡道:“三策有何区别?”
  李凡笑道:“上策者,一年可成,而可得万世之利,令帝国长青!”
  “中策者,三年见效,而利在百年,可佑大羲基业。”
  “下策者,十年方显,而利在一世,可中兴一朝也。”
  他胸有成竹,气定神闲。
  百官都更是意动,李凡居然敢自言如此?
  “夸下海口!”
  “呵呵,最下策,都能中兴一朝?
  上策可万世长青?
  真以为自己想到了什么旷古神策?”
  “夸夸其谈之徒,不值一晒!”
  百官都是低声冷笑着。
  而李温此刻,老眼却是如此的郑重,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凡,似乎极为期待,李凡接下来将说出的话语。
  建业大帝的眼中,也是有一抹期待之意,看着李凡,淡淡道:“先说上策。”
  上策!李凡笑了笑,却是摇摇头,道:“圣上,臣觉得,还是说下策吧——”“上策一出,必然朝堂之上惊涛骇浪,恐百官魂飞魄散矣。”
  他开口。
  闻言,百官都是更加不忿起来。
  “故作玄虚!”
  “居然敢在圣上面前装模作样!”
  “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了……”百官纷纷开口。
  建业大帝淡漠道:“可以,那便说其他两策。”
  李凡道:“下策者,用人也。
  而用人者,赏罚也。
  欲新吏治,无非亲贤臣、远小人。
  而亲贤臣、远小人之道,便在于知人善用!”
  “而知人善用,绝非取于一人之好恶,更不该听信官员片面述职之词。”
  “吏治之所以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官场之上,官官相护、门庭丛生,百官蒙蔽圣听。
  “凡是有大树可依靠的,往往别无政绩,也能平步青云,缺乏背景的,纵然勤勤恳恳,也一生卑贱。”
  “所以,提拔官员,该派遣圣上所信任的忠正之士,深入官员行政之地,查民生疾苦、观苍生褒贬,苍生所喜者,擢为重用,实绩平平乃至百姓反对的,一概不用。”
  “另外,对贪污、滥权、舞弊、行贿等罪,一概重罚,剥皮实草,赠盐凌迟,威慑朝野!”
  “以此行策,十年可有成,而利一朝一代!”
  李凡侃侃而谈!百官都是神色一凛!“这李凡……不简单啊。”
  有人低语!可以说,李凡此言,切中了朝堂上的一大弊病。
  那就是近亲繁殖。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党羽培植得多一些,于是乎,为了争权夺位,向朝廷举荐官员之时,往往是举亲不举贤!若改变考核方式,深入到各州官员执政之地,那就会避免很多!且,如此一来,不出数年,恐怕各地实干之风就会兴起!李凡所言,十年可成,绝非虚言啊。
  百官都是神色凝重起来!“这还只是下策……中策上策,又该是如何?”
  “能有此一策,足见此子不可轻视了。”
  他们低语着!李温平静地点了点头,但是眼中并没有太多的惊艳之色。
  建业大帝也是思索了片刻,便点点头,道:“中策如何?”
  李凡随即笑道:“中策者,制官吏之权也!”
  “当今大羲国的吏治弊端,在于朝堂百官,问大族之利而不问苍生之苦,以致百姓有怨、布衣有恨,要解决这一点,也很简单。”
  “授民以权!”
  李凡一字一句道:“增设一司,专事监察,并于各州设立分司,驿站通县,凡百姓有检举、揭发者,可借驿站直接抵达羲京。”
  “如此,朝廷则知晓官吏之得失,知百姓之所怨。”
  “且,为避免监察司被各地本土势力腐蚀,一概设流官,不得常驻一地!”
  “如此,则官员心存戒惧,行政有度,至少不敢明目张胆,欺压百姓。”
  “此,下策也行之三年,吏治有成,且利在百年。”
  李凡侃侃而谈。
  他的话语,让朝堂上的众人,都是露出了思索之色。
  “如此一来,各地执政……岂非要受百姓的掣肘?”
  “若有乱民,岂不是会扰乱朝政?”
  “对,那些愚民懂什么?
  若真是如此,必然会引发民告官之潮,这不是乱了套了么?!”
  百官都是摇头!李凡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建立渠道,反过来让百姓监督官员。
  但,这样无异于给各地的官员套上了枷锁!所以百官,自然不会乐意。
  而李温眼中,却是闪过一抹思索之色,心中都是一亮!“此策,乃诱民告官,必然令尊卑不分、主奴逆行,乱举也!”
  百官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官员,更是直接开口呵斥!闻言,李凡却是笑了。
  他看着这白发苍苍的官员,冷笑道:“这位老先生,何为尊?
  何为卑?
  谁是主?
  谁是奴?”
  “苍生为社稷之基,此圣人之教,你这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居然厚颜无耻,自以为尊贵之主?”
  他话语冷冰,道:“谁给你的狗胆?”
  他的呵斥,让这老者顿时气得胡子发抖,差点儿背过气去!百官闻言,更是纷纷出言呵斥!“李凡,你这狂徒!”
  “大胆,大胆!当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
  “该杀的孽畜,居然敢这般折辱汪大人!”
  百官几乎都吵起来了。
  “肃静!”
  司礼太监一声高呼,百官才稍稍平静。
  “正在殿试之中,百官务必保持肃静,否则,着武士叉出大殿!”
  立在一遍的公公乔白眉更是直接冷冷开口。
  百官一时间,都是压抑住了心中的怒火,只是眼中却愤恨地盯着李凡。
  但,面对他们的敌意,李凡却只是笑了笑,道:“圣上,中下二策,臣已具陈。”
  建业大帝的眼底,闪过一抹满意的神色,同时,却有一抹期待之色,道:“上策又如何?”
  方才李凡曾言,上策若说出,这朝堂之上,必然惊涛骇浪起,百官都要魂飞魄散!那,又该是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