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正名——大唐子弟兵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妙用,说穿了其实都是文武平衡,核心则是对权利的划分,看看哪边有哪种权利而已。
  但不论怎么说,两种方法都可以让文武分家,让帝王具有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而不会出现宰相调兵的情况发生。
  两种方法的出现,立刻给李二的历史局限性轰得稀巴烂,让他被捆住的手脚有了用武之地,和沈晨谈了一会儿,马上就意识到权利细分的好处,不用沈晨教导什么,肚子便有了七八种腹稿。
  李二最终会选择哪个,又对哪个做出什么样的改良,沈晨不清楚。
  只知道当天晚上,李二便召见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翟长孙等大唐文武最高的官员,就连还在挖煤的程咬金也收到了李二的圣旨,让他赶紧回来。
  然后,便是一连七八天的争吵和妥协,好像在程咬金回来加入战团后,还在两仪殿里发生了几次的群架,最终,腹稿出台,李二决定在明年元旦大朝会上正式下达旨意。
  不管旨意内容具体为何,沈晨不用猜也知道,自古以来的文武交杂,在大唐李二的时代将会画上一个句号,如同后世那样,文官再也不能对武将指手画脚,武将也不能对文官喊打喊杀。
  更多的细节沈晨没有去关注,比起泡在争权夺利缸子里的大唐顶级官员,他就是个政治小白,出出主意还行,说到如何去用,他估计没还有一个县令能办到的事情多。
  秋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渭水河畔的巨大钢铁厂源源不断地供应铁器下,无数新式农具被制作出来,配上严格训练过的军士,所过之处就跟蝗虫大军似的,成熟的农作物是大片大片的消失。
  和蝗虫不一样的是,这些农作物不会进士兵的肚子,只会进入百姓早已准备好的谷仓地窖里。
  随着《大唐皇家仙报》和《学院杂谈》对“人民子弟兵”概念的轰炸,大唐的老百姓第一次知道了在地里帮助他们收割的军士不是来抢他们粮食的强盗,而是守护着他们自己的子弟兵。
  被李二申饬的两个媒体主官直接红了眼,亲自从办公室里出来,拿上笔记本和水笔,跑到秋收的第一线,记录起军民鱼水情的一点一滴,巴之不得把百姓和军士的故事挖个一干二净。
  可惜,他们看到的写下的仅仅只能是其中的万分之。
  被教导员制度洗礼过的军队绝非旧时代军队可比,面对老百姓时那种和善的面容装都装不出来,如同秋日里的一股清泉,在老百姓的心底缓缓流淌。
  如果说当他们看到军士们为他们扩建粮仓、收割作物时,他们还觉得是作秀,那么,当军士们把地上的粮食用手指头一粒一粒地抠出来,放到他们的簸箕里的时候,作秀一词还没被他们知道便消失在了大唐的历史长河里。
  特别是秋收第七天一场莫名其妙而来的暴雨,无情地便要摧毁他们一整年的辛苦时,得到消息的李二百忙之中亲自下令,让军士们迎着风雨,拉着仙界技术开发区里制作的热气球帆布,让他们抓紧时间收割,从那些军士坚定而有力的眼神里,浑身浇透的身躯上,老百姓们终于认可了军士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若不是,谁家孩子会为自己遮风挡雨,只为他们口中的一粒粮食?
  秋收结束后,老百姓们捧着鸡蛋、凉水守在路旁,求着收功回营的军士们手下他们的“重礼”,而军士们则好言拒绝,气得老百姓直跺脚的场景,最终变成了整整一个版面的文字,飞向大唐的各个角落。
  “大唐的军队是新式的军队,他唯一的职责便是在皇帝陛下的指挥下保护老百姓,这种保护也不是简简单单的生命保护,而是以生命为核心,从内在和外全方位执行的保护。既然粮食是老百姓的命,那么,大唐的军队便要保护老百姓的粮食,既然房子也是老百姓的命,那么,大唐的军队便要帮助老百姓修房子。”
  “以此类推,只要有大唐军士所在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命和他们生命相关的财产便能安然无恙!”
  “此次秋收作战,一共出动军士十六万人,大唐十二卫,卫卫皆出人,死伤者数以百计,他们或许是被田地里的蛇虫咬了一口没了命,或许是被镰刀削掉了手指,看起来死伤得好无所谓,比起对外作战而死,他们的死伤看起来更加像是一种玩笑。”
  “但是,对外作战是保护老百姓,为老百姓收割作物,保住老百姓一年到头的辛苦成果,同样也是保护老百姓的命,既然都是保护老百姓的命,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仙师多次提到,军士口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老百姓供给,身上所穿每一根线都是老百姓纺织,老百姓便是军士的爹娘,若不是,哪会有人如老百姓一般,为军士们耕作制衣却毫无怨言?如此,军士便是老百姓的孩子。大唐的军队便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同时,陛下降下旨意,为老百姓死伤的士兵,不论如何死伤,皆以战时相同,家人亦能得到战时而死同样的赔偿和待遇。”
  “夹道迎接军士,以往都是为作战归来的军士,而这一次,却开天辟地般是为了迎接秋收回营的军士,如此开天辟地的一遭,当于史书中精彩飞扬的一笔,也大可作为新旧军队的分界线。”
  “从今起,大唐军队部分各卫名称,对外只有一个名字——大唐子弟兵!”
  《学院杂谈》发表的特刊上,贵为太子殿下的李治亲自写稿,用官方的名义,正式为大唐军队下了定义。
  文笔因为受到沈晨的影响,显得不文不白,甚至是稚嫩,也没有太多的新闻专业术语和格式,反而更像是口水话。
  然而,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老百姓可不喜欢那些文绉绉的词汇,如此贴近他们生活的文法登时让他们和李治之间的隔阂消失得一干二净。
  也在这一天,老百姓在认可大唐子弟兵的同时,认可了大唐第四位太子殿下——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