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禅国于权臣子之,导致燕国怨声载道,战火四起。齐宣王趁机联合中山衅王,并以匡章为将,起临淄、即墨、高唐、平陆、莒五都之兵及北地之众,讨伐燕国。齐国以‘匡扶正义’为旗帜,不足六十日攻破燕国国都蓟城。
燕国,名存实亡。
赵武灵王刚结束对秦国的战事,见齐国、中山国联合攻破了燕国。赵武灵王不想齐国独大,威胁到赵国,以乐池为将,前去韩国,有说韩宣王,护送燕质子职回国,这就是燕昭王。
赵武灵王打着‘平叛驱齐’的口号,助燕昭王归国。燕昭王回到燕国下都,继任王位,光复燕国。
燕国复国,百废待兴。燕昭王一边筑黄金台招贤,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另一边为了提防齐国,不断修葺和巩固燕下都。燕昭王用了三十几年,复兴燕国,并以乐毅为将伐齐雪耻。然,燕昭王没有看到亡齐国的那一天,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及至燕惠王继位,齐国反败为胜,光复失陷疆土。
燕下都见证了燕国的衰败…复兴…鼎盛…衰败这几个历史时期。
燕惠王伐齐失败,害怕齐国北上,又加大对燕下都的修缮。此时的燕下都,已经不是燕国一个军事重镇,而是成为了燕国的别都。
燕下都城池坚固,守备完善,粮草充足,又有两条大河形成天然的屏障。燕下都郡守是姬楚戈,将军是昌国君乐间。
许历和乐乘兵临燕下都,看着这座规模宏大,城固池阔,又无攻城之具,只能采取围而不攻。成安君、昌国君等人也倚仗地利之势,站稳脚跟,并抑制了溃败之势。燕、赵两国战事,再一次陷入了僵持局面。
这日,燕王做了一个美梦。他梦见自己的十几万大军,攻破了赵国代郡,占据了赵国北疆广袤的疆土。赵国不敌燕国的攻势,赵王丹无奈只能将北疆之地割给燕国。燕王饮马北疆,剑指中原,诸侯莫敌。燕王在梦中为自己取得的万世伟业,狂笑不已。
随着,一道钟鼓声传来,击碎了燕王的美梦。
燕王睁开双眼,坐立塌前,眸色有些落魄。燕王回忆起梦中的场景,是多么真实,不由自主地苦笑道:“南柯一梦啊!”
燕王往赵国北疆代郡的方向看去,扬声道:“寡人,何时才能得偿所愿。”
这时,几通鼓声,骤然响起。燕王闻声,脸色骤然一沉。这鼓声,代表敌国寇边。燕王大喊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人在殿门外高喊道:“王上,燕下都告急。”
“你说什么。燕下都告急。”燕王怒道:“莫非是齐国趁着我们和赵国交战,出兵伐我。”
“王上,这是成安君送回来的紧急军情。”宦者令快步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着前线送回来的军情。
燕王见齐国出兵围困燕下都,成安君又送来紧急军情,想必是伐赵不利。燕王不顾礼仪,快速走下床榻,夺过宦者令手中的竹简,展开观看。燕王的神色,也随着竹简上的内容,变得狰狞可怕。寝殿中的任何人,都吓得瑟瑟发抖,呼吸都不敢大声。
燕王看罢,将手中的竹简一扔,怒喝道:“可恶,可恶。成安君、高阳君联合伐赵,遭遇惨败。他们不仅丢了攻下赵国的疆土,反而还丢了武垣、临邑、中阳三城。如今,赵国大军,兵围下都。”
宦者令道:“王上,燕下都告急。请王上,速召群臣入宫,商议国政。”
燕王拽紧手中的竹简,脖子上的青筋暴起,高喊道:“宣,诸臣入宫。”
不多时,蓟城上空响起一道又一道鼓声。燕国诸臣听闻鼓声,脸色突变,步入宫廷。燕王坐在王位上,面向诸臣,冷色道:“成安君送来战报,此次伐赵失利。赵国不仅击败高阳君、成安君,收复疆土。赵军趁势,攻入我国境内。武垣、临邑、中阳失守,赵军又兵围燕下都。诸位,战事不利,我们如何应对。”
燕国诸臣忽闻赵国攻破武垣、临邑、中阳,兵围燕下都,大惊失色,聒噪不已。燕王等了半响,也不见人说话,厉声道:“寡人问你们如何应对,不是来听你们吵架。”
诸臣闻燕王发怒,静默不语。
燕王见诸臣都不说话,抓起近身的竹简,扔了出去,咆哮道:“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哑巴啦!”
诸臣战战兢兢,齐声请罪道:“臣等无能。”
燕王鼻息沉重道:“大司寇,你说,眼前局势,该怎么办。”
大司寇走了出来,迎视着燕王那道威逼的眼神,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上,武垣、中阳、临邑,这三邑是我们的门户。赵国攻破三城,即可兵围燕下都;又可北上,攻我蓟城。如今,我们战事不利,臣认为…”
燕王见他说了一半就不说了,大声问道:“继续说。”
大司寇语调有些颤抖道:“臣…主张…与…赵…言和。”
燕王抬高声调问道:“你说什么。”
大司寇说出了这几个字,反而觉得没那么害怕,高声道:“臣,主张言和。”
燕王不是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他是不敢相信,伐赵之时,群臣皆赞同。战事不利,竟然会有人主张言和。
燕王又喊道:“大司马。”
大司马出列道:“王上,我们起兵十几万伐赵,战事不利,也导致粮草不足,国库空虚。臣,附和大司寇之言,主张言和。”
燕王又喊了几个大臣,这些人都主张,不宜再战,理应主和。
燕王看着诸臣,问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
大殿上附和之音,一波又一波送了过来。
一人道:“王上,我们决不能求和。”
又有几人出列,都主张战。
大司寇问道:“战事不利,燕下都告急。主和,才是上策。”
一人反驳道:“战事不利,乃兵家常事。战局对我们不利,我们保存的军力仍能与赵国一战。”
又一人附和道:“燕下都,地势严峻、城楼坚固、护城河宽阔,且粮草充足,守备完善。区区赵国,岂能破我燕下都。”
前一人道:“不错。燕下都有昌国君亲自坐镇,还有十万精兵。我们何惧赵国。”
大司寇冷声道:“你们别忘了,中阳、武垣也是易守难攻,赵国不一样还是攻破。”
一人高声道:“武垣、中阳虽被赵国攻破。但,赵国也折损了数万兵马。赵国想要攻破燕下都,没有二十万之众,岂能拿下。”
大司马怒斥道:“你们是想燕、赵两国扩大战事不成。”
“战事已开,升级有何尝不可。”
大司寇怒道:“你们这些莽夫,一天就只知道,打,打,打。完全不顾民生,不顾国力。我们和赵国打得两败俱伤,齐国乘虚而入,又该如何。”
一人大笑道:“齐王复国后,选择偏安,不染指中原战事。岂会趁机破我。”
大司马提醒道:“你们别忘了。齐国联合赵国击退了秦国。齐王见我们被赵国打败,会选择安于现状?安平君尚能助赵伐我,齐王见伐燕有利,岂会选择袖手旁观。”
大司寇也道:“王上不宜再战。我们和赵国打得两败俱伤。齐国趁机出兵伐我,东胡人见之也会出兵伐我。我们的国力,还没有达到同时和齐、赵、东胡开战。请,王上下令,停战、言和。”
诸臣附和道:“请王上下令,停战、言和。”
燕王见朝臣大部分人主张言和,唯有少部分人主张言战。燕王心里其实如明镜般,伐赵之时,以大司寇、大司马为首的人根本就不主张伐赵。只不过成安君、高阳君等人主战派强势,压过了他们。其他大臣,见风使舵,也就跟着附和。今,战事不利,主战派皆在伐赵,主和又占据上风。
其实,燕王伐赵是有私心的。一来,赵国丧主、新君年幼、赵太后主政、秦国伐赵,赵国内政、外交一塌糊涂,政局动荡。他伐赵,既可以趁火打劫,为自己雪耻,开疆拓土证明自己是燕国合格的王。其次,他是想通过战争,改变格局,打压成安君等人。
毕竟成安君敢弑杀燕惠王,立他为新君。成安君也可以弑杀他,扶持新王。燕王继位,既要应对赵、韩、魏、楚四国伐燕,还要处理成安君弑杀燕惠王之后留下的一团乱局,向燕国臣民宣告自己才是合格的王。
燕王继位这几年,韬光养晦,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走错一步。他一边打压反对自己的人,安抚臣民;另一边积极较好诸侯。今,成安君、高阳君伐赵不利,他虽借着战事,打压成安君,削弱他的影响力,稳固自己的地位。但,伐赵不利,也让他剑指中原的伟业,转化成空。自己的威信,也一落千丈。
燕王也不了解自己,他既想破赵代郡、剑指中原,实现燕昭王的伟业;同时也害怕成安君伐赵大胜,势力强大,会取而代之。伐赵,燕王想赢,又不想赢。
燕王见大殿乱臣一团,高喊道:“好了。”
诸臣见状,也不在相互争执,大殿恢复安静。
燕王想了半响,对着主战派,问道:“伐赵失利,我们去求和,赵国会答应吗?”
大司寇语速平稳道:“赵国虽破我三城,但自己损失也不小。两国再打下去,只会相互消耗国力。我们向赵国求和,赵国也会答应。只是…”
燕王问道:“只是什么。”
大司寇道:“战事是我们挑起的。”
燕王懂他话中的意思,求和就要承担挑起战争的罪责,轻声道:“你的意思,寡人明白。言和,我们会吃点亏。”
大司寇道:“正是。”
燕王没有进一步回答,又对着主战派的人问道:“我们继续与赵开战,能有几成胜算。”
诸臣皆不言。
燕王又道:“寡人倾国之兵与赵开战,有几成胜算。”
诸臣又不言。
燕王又道:“我们和赵国战事僵持不下,齐国攻我,东胡寇边,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诸臣不敢言。
燕王又道:“我们的国力、民生,能承担起几年的战事。继续打下去,会不会拖垮我国的经济,会不会导致民不聊生。”
诸臣也不敢言。
燕王四问,诸臣不答,没有成安君、高阳君等人,主战派就没有胆气说话。燕王主张伐赵本来就是想趁火打劫,开拓疆土,崛起燕国。若和赵国扩大战事,只会导致国力消耗。
齐国、东胡也来攻燕,燕国三面迎战,毫无胜算。战事扩大,名不聊生,也会令臣民怨声载道。若被有心人挑拨,他的王位不稳。再者,齐闵王好战,最后的下场,燕王岂能忘记。
一人不甘心道:“王上,我们就这样向赵国言和,有失国体,有失君威。”
“有失国体、有失君威。”燕王深吸一口气,平稳气息,又道:“我们国力孱弱,比不上赵国。与赵国,打下去只会空耗国力。齐王能派安平君助赵伐我,也会看准时机,出兵攻我。我们北边疆土,与东胡接壤,南边与齐、赵接壤,西边是赵国,东边是大海。扩大战事,我们只会输得更惨。”
诸臣皆静默不语。
“趁着,我们尚未与赵国彻底交恶。”燕王眸色虽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又道:“求和吧!”
“王上,不能求和啊!”
燕王看着坚持主战之人,声音低沉道:“高阳君率军伐赵,得几座小城,我们也算有战果。成安君说有中阳、武垣之地,纵使我们不能占领赵国的疆土,但也能阻挡赵军的攻势。寡人增兵十万,欲抵挡安平君锋芒,一战破赵,南下代郡,结果如何?”
“你们不也告诉寡人有成安君、高阳君在,寡人可以高枕无忧。结果又如何?”燕王见诸臣不说话,续道:“我们丢了武垣、中阳等城邑,赵国大军兵围下都。你们说可以战,我们能战吗?寡人还能信你们吗?”
“我们小看赵军的战力,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才会有今日的败局。一个许力让我们头痛不已,又有安平君助阵,我们岂有胜算。赵国还有马服君、廉颇等悍将尚未出征,我们还有谁能与之应战。”燕王痛色地问道:“寡人岂不知,就这样言和,有失国体、有失君威。你们告诉寡人,应该怎么做。”
诸臣请罪道:“臣等无能。”
燕王收拾好自己的情绪,语调颇为无奈道:“打,又打不赢。趁着我们还没有输得太惨,诸位,言和吧!”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