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莫回头 第四十三章 暗涌(下)
豖原城的今天仿佛比以往更加的喧嚣,城门出来俩往往的行人,脸上都挂着若有如无的笑容。即使是贫寒之家也会在一年的末尾给自己加准备些平日舍不得吃的吃食,比如买一块猪肉,买一壶烈酒。
辞旧迎新,每个人心中都对新的一年有着最好的期许。这不仅是秦人多年以来留下的传统,也是这几年秦国的变化给秦人带来了信心。秦人虽然依旧贫苦,但是总归是比以前的日子要好了写。
因为吴尚在豖原城有些事情要办,因此秦川便在豖原城多逗留了一日,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豖原城内走一走,看一看。
吴尚则是没有拒绝秦川的这个要求,从怀中掏出几个铁钱扔在床上,告诉秦川看到什么想吃的东西可以买一些。
虽然几个铁钱并不能买多少的东西,但是总比没有的强不是。秦川没有计较这些,将铁钳放入怀中,开心的朝着外面跑了出去。
吴尚则是摇摇头,一脸的无奈。
走在街道上,秦川显得有些开心,虽然两世为人,但是此时看到街道上来来回回的行人,街道上不断吆喝的商贩,以及蹦蹦跳跳互相追逐的孩子,看到他们脸上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秦川总是感觉非常的开心。
一位老人走路摔倒了,四周赶紧过来好几个人,将老人从地上扶起来,对着来人关心的嘘寒问暖,老人则是连连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一个商贩艰难的拉着木车在街道上缓缓前行,确实有几个孩子在木车后面推着,小小的脸蛋冻得通红,却丝毫没有打消他们的热情。
因此秦川也加入了推车的行列,直到那个拉车的商贩走到地方,笑着对那几个小孩称谢的模样,却是深深的打动了秦川的心。
秦人都是良善的,至少比后世自扫门前雪的漠然要有人情味的多。秦川发现,自己有些喜欢上了这样的秦人。
生活艰辛,但却依旧充满欢乐,不曾丢失心中的良善。
掏出一个铁钱,买了一串糖葫芦,虽说是寒冬时节,但是糖葫芦上那鲜红的山楂,以及上面裹着的一层糖衣,让人看了就不禁口水直流。
秦川就这样吃着糖葫芦,在街道上漫无目的走着。
一只黑色的信鸽划破长空,迅速的飞入豖原城,在一座丝毫不起眼的房子里落了下来,信鸽刚站稳脚步,便开始咕咕咕的叫唤着。
一个身穿黑衣的童子从屋内走出,将黑色的信鸽抱在怀中,抚摸了一下,随即拆下信鸽腿上的铜管,朝着屋内走去。
屋内吴尚与一名同样身穿黑衣的白胡子老人正在闲谈,童子走进屋恭敬得将铜管交给白胡子老人,随后便在老人身边站定。
老人小心翼翼的拆开铜管,抽出铜管中的纸条,随意扫了一眼,随后脸色大变,快速的将手中的纸条交给吴尚。
看到老人面色的变化,吴尚也是不敢怠慢,接过纸条仅仅看了一眼,顿时也是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戎狄攻城,出兵三万。
“他们当真是要攻击豖原城?”吴尚皱着眉头,满脸的震惊。
以往戎狄部族攻击秦国的城池,选择的时机大多都是秋收时节,不仅因为那个时候天气适合作战,而且能够抢夺大量的粮食,不用为物资发愁。但寒冬腊月的发动攻击却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消息确定属实?”吴尚有些疑惑的问道。
“恐怕是真的,否则也不会动用黑鸽传讯了。”老人的脸色也变得郑重起来。
“总院的意思是?”吴尚抬头看着身边的老人。
“静观其变。”
吴尚眉头微挑,对于老人的意见没有反对,同样也没有赞同。老人是总院安排在这里的联络人,负责收集秦国边境的消息。
“总要做些什么,阻止战争的发生。否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吴尚叹息一声,声音中有着一丝的黯然。
老人则是摇摇头,对于总院的命令他也不是很理解,但是却很好的执行了下去,随手将那张纸条扔进火盆中。
“我先走了,有什么事我会来找你的。”吴尚站起身,拿起放在一旁的长剑,便走出了这间屋子。
吴尚漫不经心的朝着客店的方向走去,心理却在琢磨着用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战争的发生。
告诉豖原城的守将?估计不会有人相信戎狄部族胆敢在寒冬腊月攻打秦国,就算守将肯听自己的话,那自己又要如何证明这些消息的准确性?难免不会被当做敌国的奸细。
“难办啊。”吴尚扬天长叹一句。
走入客栈,这才想起早上叫秦川出去转转,叹了口气,坐在床上开始闭目眼神,脑海中则是不断思考着解决的对策。
————————
最近一段时间,卫鞅可算是风餐露宿了,不但要准备推出新一轮的变法,而且要秘密的调动秦国的军队,根据安插在魏国的探子回报,此时的魏国兵马调动频繁,似乎是要准备发动一场战争。
魏国的上将军庞涓,仅仅用了机场战争就确立了自己在军队中的统治地位,由此可见此人在用兵上确实有几分能耐,不但如此,几年前的六国谋秦,也是此人谋划推动。若不是当时秦国应对得当,再加六国之间本就猜忌不断,否则,秦国那时便已经被六国瓜分,不复存在。
卫鞅坐在案几后,看着桌子上成堆的竹简,不由得开始深思。随后想到前几日看到的自己的学生,秦川。
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作为先生,最开心的事情不就是看到自己的弟子将来比自己更加的光彩照人吗?
卫鞅嘴角泛起了一丝的微笑,他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的走进卫鞅的屋子,将拿在手总的铜管交到了卫鞅的手中。卫鞅打开铜管,抽出里面的一张纸条,看到上面的内容之后,原本略带微笑的脸,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备车,去国公府。”卫鞅大声对着外面的侍卫喊道。
不久之后,秦国的重臣纷纷被召集道国公府,之后便知道了戎狄部族攻打秦国的消息,所有人无不震惊异常。
国公府议政堂内,秦国公嬴渠梁一脸严肃的坐在主位上,各位重臣纷纷端坐在两旁,一股紧张而肃杀的气息弥漫在众人中间。
“大良造,可有什么良策应对?”秦国公看着卫鞅,问道。
“回君上,戎狄部族此时攻秦绝非偶然,必然有蹊跷,但我大秦将士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是今非昔比,绝对能够将戎狄部族战而胜之。”卫鞅起身拱手对着秦国公说道。
秦国公听了此话,心中的担忧也是消失不见,众人脸上也浮现了几许轻松的神色。
“不过,最近魏国兵马调动频繁,而且边境之地本就屯兵不多,恐怕短时间内无法赶到豖原城”
秦国公眉头紧皱,其他的重臣则是收起之前的轻松神色,顿时有些焦急,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豖原城乃是我大秦边境的重地,绝对不能有失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位年迈的官员,开口诉说道。
众人纷纷应和,与戎狄部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众位大臣对于这点常识还是知道的。于是纷纷请求国君尽早发兵,解救豖原城。
“那能坚持多长时间?可有具体的谋划?”秦国公也是一脸的焦急,看着卫鞅。
“大秦现有军士十万之数,除去驻守各地的守军,留下防备魏国的军队,能够动用的只有两万之数了。”卫鞅说完,抬头看着秦国公。
“怎会如此之少?难道这几年我们大秦没有再征召更多的秦人加入军伍?”一个身材臃肿的中年人,起身质问道。
卫鞅对于那人的质问丝毫不理会,对着秦国公拱手道:“臣下以为,两万秦军猛士必然能够将戎狄部族的联军战而胜之,这是毋庸置疑的,臣下担心的并不是兵力的问题,而是豖原城能不能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卫鞅的话似乎是在给众位大臣以及秦国公信心,同时也将话题转到豖原城能不能守住的问题上。
“对于领兵之人,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秦国公开口问道。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三万狨狄的头颅,那是多么大的一份功劳,于是纷纷上前推荐一个个的军中将领。
“君上,臣下愿领兵前往。”赢虔起身对着秦国公说道。
秦国公看到赢虔主动请缨,笑着点了点头。对于赢虔,他还是比较放心的,抛开宗族关系不说,仅仅是带兵打仗的本领,在大秦国也是首屈一指的,让他领兵,秦国公是放心的。
看到秦国公的表情,众人很识趣的停下了讨论,纷纷称赞秦国公英明。
“大良造以为如何?”秦国公一脸轻松的看着卫鞅。
卫鞅略微思考了一下,看了看站在一旁始终默不作声的景监,于是开口说道:“回君上,臣下以为景监可以担任副将。”
秦国公没有犹豫便答应了这个请求。
众人都用羡慕眼神看着赢虔与景监,尤其是景监,这几年入主大量造府,掌管军务,便很少在朝堂上露面,但是却没有人胆敢质疑景监领兵的本领以及秦国公的这个决定。
站在卫鞅旁边的景监先是一阵的错愕,随后用不解的目光看着卫鞅,压下心中的疑惑,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却不是开口询问的时机。
从国公府回到大良造府内,景监关上书房的门后,便开口问道:“大良造此举是何意?统领一只两万人的军队而已,赢虔将军定然不会出什么岔子。”
“哈哈,我就知道你肯定会想不明白,来来啦,让我给你细细解释一番。”卫鞅拉着景监坐在案几旁,让侍卫拿来一壶酒和几盘的羊肉。
等侍卫将东西放在案几上,退出房间之后,卫鞅这才开口说道:“你有所不知,两万打三万,胜利不难,难的是保证豖原城完好无损,至少不要破城。”
“豖原城若是死守,几个月的时间定然不会有什么问题。”景监依旧有些不解。
“其实这次让你去是为了保护一个人。”卫鞅将酒杯倒满,脸色郑重的说道。
“谁?”景监眉头紧皱,有些疑惑的问道。
“秦川,他现在就在豖原城。”卫鞅一字一句的说着。
“秦川,秦川,是那个孩子?”景监有些吃惊。
卫鞅则是将杯中的就一饮而尽,重重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