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鹰展翅 第十七章 世事难料

  这两日,秦国公嬴渠梁的心情非常不好,不仅回绝了所有大臣的觐见,将自己整日关在国公府的一间屋子里面,对于任何的政务完全置之不理,只是站在房间里,对着一幅画,愣愣出神。画中是一个手持短剑的女子,虽然画工粗糙,但是依旧遮掩不住女子身上散发出的一股英气。
  “是我对不起你,你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我却连我们的儿子都教育不好,我原本想要亲自带在身边教导,但是每当看到那个孩子,就会不自觉得想到你,想到了对你的愧疚。所以我把他送到了雍城,请了最好的先生,最好的将军教导他,谁曾想他却做出如此阴毒之事。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嬴渠梁眼中带着泪水,呜咽着,泣不成声。
  良久之后,秦国公嬴渠梁继续对着那幅画说道:“秦国羸弱,六国谋秦,天下之人尽皆卑秦,寡人披荆厉胆,日夜不缀。然而国无大才,孤掌难鸣,寡人之苦谁人能知?然天佑大秦,得卫鞅大才,废旧习,立新法,方能国富而民安。”
  当说道这些,秦国公意气风发,好像是在告诉画像上的女子,自己其实一直很努力的让秦国强大起来。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心中的愧疚感减轻一些。
  “不移、不易、不离、不弃。”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秦国公嬴渠梁看着画像上的女子,不断重复着这两句话。随着不断的重复这几句话,起初眼睛中充满了泪水,但是很快眼神就变得非常的坚定。
  “即使你怨恨我,为了大秦国的安定,我也要做一些对不起你的事情,我虽然是他的父亲,更是秦国的国君。如果有来生,我定会为了今天的决定向你赔罪。”说完嬴渠梁又看了画中的女子几眼,便转身朝着屋外走去。
  屋子外面,赵氏领着太子嬴驷跪在门外的石板上,公主萤玉在一旁不断劝说赵氏,但是赵氏却是不为所动。
  见到秦国公从屋内走出,赵氏跪在地上,哭泣着说道:“请求君上绕过秦川一次,秦川尚且年幼,做出此等事情,绝对是无心之过,求君上开恩。”说完便开始不断在地上磕头,太子嬴驷也学着赵氏的样子,在地上磕头。
  赵氏的举动是嬴渠梁完全没有想到的,快步走到赵氏跟前,伸手将赵氏搀扶起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对着两人说道:“是寡人的错,让你们担心了,至于秦川,你们不必为他求情,寡人自由定夺。”
  赵氏还想继续说话,看到嬴渠梁的眼神,便低下头不再说话。
  随后,秦国公嬴渠梁带着赵氏与太子,还有萤玉,朝着寝宫走去,他要去给自己的母亲请安,这一段时间肯定让他受惊了。
  萤玉则是一脸的担忧,深深的看了赵氏与太子一眼。而赵氏低着头,轻声哭泣着,眼神中则是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
  很快,一道君令从栎阳城传出,传令的军士马不停蹄的赶往雍城国君府。
  而此时国君府,卫鞅与甘龙两人正在对峙,互相看着对方,一股股气势从两人身上发出,不断的碰撞在一起。
  虽然隔着很远,秦川都能感觉到两人之间这种无形对抗的威力,反正要是让他站在两人中间,他肯定是会承受不住的崩溃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甘龙的苍老的脸上慢慢渗出了一丝汗水。此时他心理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孙儿干的事情他早有耳闻,但是并未放在心上,因为甘家世代传承,比之过分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但是这种事情总归不好摆在台面上去掰开了揉碎了去看,否则,不但自己孙儿性命不保,恐怕整个甘家都会为他的所作所为陪葬。
  就在甘龙即将经受不住卫鞅身上散发出来的压力的时候,一道军士的身影急忙跑入国公府,看到两人之后,赶紧下跪,高举着一卷竹简大声说道:“君上有令,请二位大人过目。”
  听到军士的话,卫鞅身上的气势顿时一收,而甘龙则是挥了挥衣袖,扭头对着军士招招手,那个军士便恭敬地将那卷竹简递到甘龙的手中。
  甘龙举了举手中的竹简,仿佛是知晓竹简上的内容一样,面带微笑,看着卫鞅说道:“大良造,你先看?”
  卫鞅皱了皱眉头,看着甘龙手中的竹简,心中顿时有一种不妙的预感,但是依旧面不改色,摇摇头拒绝道:“还是甘城令先吧。”
  甘龙也不客气,随手便将竹简松开,当看到上面的内容,皱了皱眉头,随后便喜笑颜开,大声的读出了上面的内容,而卫鞅听到之后,则变得非常难看。
  “雍城之事情,寡人已经知晓,念太师年事已高,以往种种既往不咎,希望甘家之龙能够为国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秦川虽年幼,但是手段残忍过激,需要严加管教,特令其迁徙至西陲之地,磨练心智,以后为我大秦国上阵杀敌,将功补过。”甘龙大声的念完,将手中竹简递给一脸铁青的卫鞅。
  卫鞅面色阴沉,反复确认了竹简上的内容准确无误后,便将竹简递给了一旁的车英。
  此时车英已经完全呆了,下意识的接过竹简,没有翻看竹简上的内容,只是呆呆地看着前方,嘴中不断重复着:“不应如此,不应如此啊?”
  而秦川则是一脸的委屈,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虽然只是发配到西陲之地,但是对于他来说内心依旧感觉到一阵难受。在他的印象当中,对于秦国公,他的父亲,只是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谈不上亲情,更谈不上熟悉。他不奢求秦国公能够尽到一个做父亲的义务,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能如此的不闻不问,草率的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打伤甘武乾后,他就等着秦国公的到来,听他斥责一顿,甚至做好了丢掉命的准备。但是令秦川都没有想到的是,没有等来秦国公的到来,只是等来了一卷发配的命令。
  或许在他心中,一直没有把自己当做儿子看待吧。秦川在心中默默的想着,眼泪却是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看到卫鞅与车英的表情,甘龙心中无比的畅快,想到那个孩子就要被发配之后,心中更是无比的兴奋。长路漫漫,有的是时间让他完成一些不为人知的安排。
  “君上圣明。”甘龙高喝一声,随后一脸悲痛的看着两人,说道:“既然君上以有决断,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听从,只是可怜了我那孙儿,可怜了我甘家就要绝后了。”
  “来人,好生看管国公府,务必不能让贼人逃脱,否则我等如何向君上交差。”甘龙对着身后的护卫说着,而眼睛则是一直盯着秦川。
  一众护卫纷纷应是,纷纷面露不善的看着秦川。
  “甘城令好手段,在下受教了。只不过人在做天在看,甘城令小心今日之因,导致他日之果。”卫鞅一挥衣袖,冷声说道。
  “哈哈,老夫都要绝后了,何惧因果报应。若有因果,老夫接着便是。”甘龙没有丝毫客气的反驳着。
  卫鞅不理会甘龙,扭头看着一脸委屈神色的秦川,走到近前,小声的对秦川说道:“这次是先生对不起你,不过你放心,我与车英这就回都城,为你讨个公道。”
  车英也是对着秦川点点头,表示此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秦川深吸一口气,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脸上露出坚定地神色,对着两人说道:“两位先生切不可因我之事在都城大动干戈,我大秦国正处于变法的关键时期,请二位先生以国事为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陲之地正是我大秦国的祖地,有列祖列宗庇护,学生定不会出事。”
  卫鞅听了秦川的话,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犹豫半天只说出一个好字。
  车英则是一脸心疼的看着秦川。
  甘龙双手拢袖,一脸的得意的神色。这次的翻转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看来在都城之中确实有人不想秦川成长起来。想要借助自己手中的刀铲除这个祸患,自己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都有莫大的好处。况且,谁说自己只有一个孙儿的。想到这里,甘龙的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神色。
  “三日之后,我亲自押送贼人出城。到时希望大良造与车将军不要违背君命才好。”说罢,甘龙对着卫鞅拱手行礼,看都不看车英一眼,便带着一众护卫离开了国公府。
  很快,这里就剩下秦川,卫鞅与车英三人。
  车英依旧在一旁安慰着秦川,而卫鞅则是在一旁摇头叹息,因为自始至终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何国君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两位先生,不必为了我的事情操心,学生早已对雍城之外的世界十分好奇,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见识一下我秦国的大好河山,书上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已经读了很多的书,也是时候去外面看看。此事并非是一件坏事。”秦川笑着对着两人说道。
  听到秦川的话,卫鞅皱着眉头,而车英则是扭过头不让秦川看到自己已经变红的眼睛。
  “也罢,既然你自己有想法,我们自然不会强加干涉,如果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我与车将军能做到的一定帮你做到。”卫鞅看着秦川,沉声说道。
  “学生谢谢先生。”秦川对着两人施了一礼,然后对这两人说道:“学生打算一路走到西陲之地,书简等重物还需要先生差人先送到西陲之地。”
  “这个简单,我这就差几个军士帮你将东西送到西陲之地。”车英赶紧开口说道,似乎这样做能减轻他心中的自责一样。
  卫鞅也点了点头。
  很快,车英与卫鞅一起离开了这里,快速的朝着都城赶去,虽然改变不了结果,但是也能将这件事情弄明白,至少他们都认为这次国君的做法有些欠妥。
  秦川看着两人离开,眼神中露出一丝不符合他现在年龄的果决,嘴中喃喃自语道:“以后,真的就是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