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赵佶对吴玠的安排
拿破仑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横扫欧洲,使整个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格尔甚至称他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可谓不伟大。
可是他的仆人却说:“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
因为他与伟人离得太近,拿破仑所有的生活细节、小小的毛病和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赫赫的功业、巨大的光环并不能在仆人的面前掩盖个性的缺陷。
虽然郑居中不知道西方,更不知道拿破仑,因为拿破仑离出生还好几百年呢,但是他如果知道这句话,一定会非常认同。
李清照是全天下——这个也就是郑居中知道的天下,都钦佩的女词人。易安居士不但被大宋人追捧,就是辽国西夏也有她不少的拥趸。
可是在郑居中眼里,这就是一个女赌鬼。一天到晚只会打马吊玩关扑。马上就是四十岁的人了,不但离了婚没官人,甚至连子女都没有一个。
郑居中身为太宰,知枢密院事,不可谓身份不尊贵,可是他拿李清照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是因为李清照在郑居中眼里完全不靠谱,所以郑居中简直不敢相信,官家会让她带话给自己。
怎么官家也糊涂呢?难道你不知道我这个外甥女私下什么德行吗?
可是郑居中马上明白了。赵佶怎么会知道李清照私下的事,他能了解的,就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正是这点,郑居中觉得李清照更不可靠了。你都胖成什么样了,还人比黄花瘦,真是睁眼说瞎话。
可是官家让她带话,想来应该不假。就算外甥女再不靠谱,在这样的大事上绝不会乱来。在这一点上,郑居中还是相信李清照的家世传承的。毕竟她爹和前公公,都是官场中人。
官家要整参王黼,这让郑居中感到极为意外。
不说王黼为相多年,行事没有大的差错,就说他和赵佶的私人关系,那简直是好到一个床上。这也正是王黼多年来贪赃枉法的底气所在。
这么多年不是没人参他,而是参他根本就没用。官家不点头,王黼在宰相的位置上可以坐到屁股长出尾巴来。
怎么突然之间赵佶转了性子呢?是王黼哪点做的让官家不满意了?
郑居中打发走了美滋滋的李清照,独自坐在椅子上思考。
别说,这椅子真不错,可比原来的老太师椅强多了。这一点,让郑居中对外甥女又多了一点满意。如果不是她,自家还买不到这套新家具。听儿子说,这全靠外甥女的面子,是从作坊里面直接买来的,都没进宜家超级市场的门。
秦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好青年,其实一直很痛恨特权,痛恨走后门,托关系。可是没想到来了大宋,自己却成为了自己曾经痛恨的人。
仙鹤家具厂的家具太紧俏,贾红线把持的死死的,谁开口都没用。
李清照给自己和郑家弄的这些家具,全是秦牧特批出来的。唉,看来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堕落。
不过郑居中不管这些。他从儿子的嘴里知道了李清照的事,也清楚李清照的男人是谁。就是那个折家的女婿,那个高明的工匠,现在还混了个官身,知利国监了。
小小的一个知监自然不放在郑太宰眼里,可是秦牧折家女婿的这个身份,到是让他略微留了点心……
因为折家现在情况相当的不妙。别看折家现在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是弹劾他家的奏折,这阵子就没断过。
折家是军阀,军阀在大宋是一种很微妙的存在,郑居中也不敢轻易招惹。
李纲上次弹劾折家,结果是官家口头严厉,行动柔和,一个“宣”字就打发了李纲。
这说明官家不想动折家。
可是随着不断有弹劾折家的奏折上来,郑居中觉得这事不会再那么轻易的抹过去了。
因为这些奏折的弹劾内容可不是说折家军作战不利。若是只这一点,赵佶并不会在乎。反正仗打赢了,辽国没了,有利不利的,也无所谓了。
这次的奏折,说的是折家勾连金国,而且私下出兵,拿下了宁边。这岂不是要造反?
郑居中知道赵佶最怕这个,所以他为外甥女担心,别被折家连累了。至于自家,那到不用太担心。怎么连也连不到郑家头上。李清照和折家的关系,拐着多少个弯子呢。
现在的局势是折家正在风口浪尖,郑居中也在观察着这个情况。可是没想到赵佶突然把矛头对准了王黼。这可是大宋宰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郑居中非常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否则他不敢肯定赵佶的决心有多大。若是自己一本参上去,结果赵佶后悔了,那岂不是自己两头不是人?既得罪了官家,又恼火了宰相。不划算,太不划算。
可是郑居中虽然是知枢密院事,但是枢密院可没有一套成熟的情报系统。
他既没有盖世太保,也没有克格勃,所以他真的只能靠猜。
猜来猜去,也没有想明白。于是郑居中选择了“拖”。
反正参一个人,总不能胡说八道吧,总得去搜集点那个人的劣行。虽然王黼卖官粥爵众所周知,而且都明码标价,一个知县十万贯,但是郑居中可以用这个做借口。
拖一下,看看局面的变化。
他的拖延之计果然得逞了。没过两天,赵佶连发了两道圣旨。第一,任命刘延庆为秦凤路经略使。第二,升迁吴玠为武功大夫,凤州刺史。
这两道圣旨让郑居中恍然大悟。这是赵佶真正要对王黼下手了。
吴玠的这道圣旨,非常微妙。武功大夫,是个官阶,无足轻重。但是提升官阶之后,给的这个实缺很重要。
刺史在大宋,是一个虚职。就是领多少钱工资,不赴任。比如东上门阁使领某某州刺史,要去掉前面那个称呼后才能真正成为正任官,这个过程叫“落阶”。
现在吴玠直接提拔为凤州刺史,是实缺了,要去凤州上任的。
但是大宋州一级的最高长官是知州,刺史虽然给了实缺,可是在地方上并无地位。吴玠始终只是一个领兵的将领。
可是这也是实打实的提拔。这就把吴玠的地位提到了比折可求低几级,却又能够得着的位置。
这是挑拨离间之计!看来官家希望把吴玠从折家军中分裂出去。
同时,再结合第一道圣旨,让刘延庆领秦凤路经略使。这样凤州就在刘家军的控制之下,如果吴玠敢有异动,他也过不了刘延庆这一关,无法和府州麟州的折家军汇合。
而刘光世,也就是刘延庆的儿子,亲自上奏折弹劾折家私自出兵,暗中掠地。这就是说刘家和折家有着巨大的矛盾,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两家私下勾结。
这样的操作,看似针对了折家,可也恰恰说明赵佶没有打算现在动折家。否则没必要这么麻烦,还给吴玠升官。
既然在这个时刻,官家选择淡化折家的事情,那么一定是因为另一件事更要紧。
显然王黼这次是在劫难逃。
郑居中想明白这点,立刻开始写奏折。
他是官场老将,要弹劾起人来,还不是跟玩似的。一本奏折写的王黼简直如粪坑里的石头,那是又臭又硬,我们都不堪与他同殿为臣。
大宋的官场上,聪明人可不只是郑居中一个。他这样一带头,马上就有跟风的。
蔡京跟着就附议了。
有郑太宰,蔡太师两位老将带头,这俩人旗下的官员立刻纷纷跟上。
这时候就看出姜是老的辣了。虽然王黼当宰相也是好多年了,但是他是窜天猴一般的被提拔起来的。如今王黼刚刚过了四十五岁生日,在官场来说,他太年轻了。
尤其年轻的几乎不配这个位置。若不是赵佶喜欢他,他根本做不到宰相的高位。
如今赵佶不但不喜欢他了,而且还有点讨厌他。这下王黼哪还坐的稳这个位子。在群臣风起云涌的攻击之下,宋徽宗从善如流,爽快的就当场罢了王黼的宰相。
这一波的操作是如此诡异,又如此迅速,远超朝廷平日的办事效率。这一下别说秦牧没有料到,就连李纲也没有料到。
他的材料刚刚准备的差不多,正要开始发力的时候,朝廷上突然出了这么大事,这让李纲有点措手不及。
这是怎么回事?吴玠不但没事,反倒升迁了。这是什么意思?他毕竟只是个谏官,抓人错处,一顿狂喷那是本职工作,他练的纯熟无比。可是徽宗这样微妙的操作,他一时半会领会不了背后的含义。
他可不是郑居中这样的官场老手。而且郑居中干的就是军队的活,对这里面的门道,如掌上观纹,一清二楚。
李纲不得不暂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现在别弹劾折家了,先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再说。
可是官场可以等,商场等不了。
木器行的大小同业,看到宜家超级市场失火之后,本来还高兴了一阵。有的人竟然开心的以为这个超级市场从此就完蛋了,他们又可以过上原来的好日子了。
可是李维狠狠的训斥了他们。
折家市场没了,可以再盖,而且人家的作坊根本就没受到任何损失。他们都知道,超级市场的家具都是从船上卸下来的。而船从哪里来,有人知道还竟然有人不知道。
当然,哪个时代都有二世祖。以为大米从仓库搬出来的大有人在。所以这样的人真不知道贾红线的作坊——也就是工厂,在韩城县吴家庄。
这样的二世祖,正是李维要吞下的对象。
如此愚蠢,怎么能守住祖宗留下的家产。与其到时候便宜了别人,不如现在就给了我。
所以李维以团首的身份发话,让同业执行既定策略——就是打折销售。
打折,是个跨时空的法宝。原来高高在上的售价,一下子掉了一半,甚至更低,这让汴梁的百姓都涌了过来——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木器行的商品终于源源不断的开始卖出去了。
可是他们悲哀的发现,卖的越多,赔的越多,很快的,就有本钱小的商户不得不来找李家贷款了。
李维果然遵守诺言,谁来借钱都给,还真不要利息,只不过要拿店铺来抵押。
同业们咬着牙坚持着。他们只有一个期盼,就是李维的大哥,殿中侍御史李纲,一本参倒了折家。这样折家就全完蛋了。别说宜家超级市场,就是他们的脑袋都未必留得住。
木器行的同业盼星星盼月亮的一样,盼着李纲赶紧参折家,狠狠的参,参的他家破人亡。
可是没想到,李纲迟迟不动手。
这可急坏了诸位同业。
每拖一天,他们的损失就多一分。眼见着借来的钱也要用完了,难道还能再借?再借的话,拿什么抵押?难道抵押夫人孩子吗?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他们不管汴梁城里发生什么,王黼倒台关我屁事,我只要折家倒台。
他们要去求李纲赶紧出手。只是这时候,再通过李维肯定不合适。那是他哥哥。所以大家想来想去,就想起了老鲁家木器店的东家,鲁瑜。
鲁家是木器行的排头兵,这时候还能撑得住,还没借钱的,也就是你家了。
你是木器行的一员,这时候你不出头谁出头?
于是鲁衙内就开始烦恼了。
求李纲去参折家?可是这两家哪个也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呀!
头疼啊!